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陶渊明、谢灵运二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不仅决定了他们诗歌的题材内容,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诗歌艺术和表现技巧.陶渊明田园诗物我合一的境界与谢灵运山水诗物我各一的特征便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2.
严羽提出的系列诗学观念影响深远,但这并非全是他的独创.文章以两个核心范畴"兴趣"和"熟参"为切入点,管中窥豹,看他如何以通达的眼光对历代理论资源兼容并蓄,为我所用地"拿来",在广泛吸收和精心改造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巧妙地创造,纳入其独特的诗学体系中,使之具有独立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3.
论彝族的自然神与自然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认为天有天神,地有地神,日有日神,月有月神,举凡山、川、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万物有灵”是彝族自然崇拜的主要观点。自然崇拜是彝族原始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自然而然"和"人化自然"的"自然之爱"都无益于生态危机的解决。前者走向了泛灵论和物活论,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抽象;后者以理性将人与自然主客二分,走向人类中心主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决定了人对自然的关爱必须以现实制度、伦理约束来规范人类自身,并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进行一种文化塑造。唯有这样,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的关爱自然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自然状态”理论是诺齐克政治哲学的基础:个人在自然状态中所拥有的权利,即“以人为目的,而不仅仅以人为工具”,这是人的基本要求,以此形成市场原则和确立政府才会具有合法性。诺齐克禀持康德的道德直觉,但他将康德的“人(Humanity)”改写为“个人(Individual)”,使“消极自由主义”的个人至上原则(Libertarianism)走向极端。诺齐克的“自然状态”是意志自由的直觉假定、是人的自然权利、是一切社会规则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以禅喻诗”是严羽最重要的论诗方法,引起了数百年的争论。这一方法抉择,是宋末诗学理论话语缺乏更新机制的必然选择,是时人诗禅相喻的时代风尚所造就,也是严羽自负才力,深切体会唐宋诗风的差异,志在宗唐抑宋、定诗宗旨的慧心独具所引致。  相似文献   

7.
:2 1世纪是一个绿色文明高度发展的世纪 ,一个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互补互动”的世纪。城市的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城市要现代化 ,也要文明化 ,人类的根本任务 ,就是要营造一个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空间——城市  相似文献   

8.
浪漫派革新了古典主义的机械自然观,打破了自我与自然二元对立的关系。关于这一新的自然观,有人认为浪漫主义者已与自然相融合,也有批评认为两者因浪漫派强烈自我意识的阻碍而有隔阂。从自我与自然关系入手,却可将所有浪漫派作家自然观分成三种类型:"自我被自然吸附式"、"自然被自我吞噬式"和"自我和自然表象分离式"。三类自然观在诗歌中的表现多样,且同类自然观在诗歌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复杂,且这些因素的作用因人而异。这种分类考察帮助我们解答前面提出的疑惑,即浪漫主义者已与自然相融合,只是融合的方式不同;有助于辨析浪漫主义自然观内部的差异及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著作对于新的生育技术的评述主要集中在这些新技术如何削弱亲属关系中早已假定的自然与文化联系。特别是将代孕母亲视为便利选择之象征资源的自然事实,是西方文化的一种主流价值观。对于这一当代的新话语,必须注意到代孕技术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然而,将自然看做文化领域又加剧了亲属关系从生物学中分离的趋势。对案例中代孕母亲的行为动机进行的分析,集中在感情需求的证据之上,这种处理方式有助于人类学者在亲属关系研究中将人类文化和自然更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严羽提出的系列诗学观念影响深远,但这并非全是他的独创.严羽以通达的眼光对历代理论资源兼容并蓄,为我所用地"拿来",在广泛吸收和精心改造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巧妙地创造,纳入其独特的诗学体系中,使之具有深刻的辩证性和独立的美学品格.其诗学在此前相同或近似话语的基础上,获得了空前的深刻性,被赋予了新的面貌.文章选取"识"、"书"、"学"与参诗起点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管中窥豹,以洞其堂奥.<沧浪诗话>中的许多诗学思想是严羽继承前人与推进更新的统一,显示出文化积淀和理论家敏锐眼光及创造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自然权利与自然正义是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施特劳斯以为二者关系既冲突,又彼此互构.前者表现为自然权利的兴起导致古典自然正义的衰微,引发西方现代性危机以及哲学政治双重扭曲;后者则体现为自然权利观念导源于自然正义的内在逻辑,古典自然正义必须经由自然权利嬗变过程并最终回归自身,才能真正解决哲学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12.
关于欲与情,李贽首发“以自然之为美”的宏论,其所谓“自然”包括四个维度:首先,根本指向是承认“欲”的自然正当,为个体私欲即生命主体的感性欲望正名,反抗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主导思想;其次,“情”以欲为源,不齐之自然人欲的流行发用生发不齐之自然“物情”,打破发乎情、止乎礼的礼教传统;再次,任情从欲即为自然,把追求自我欲望的满足和情感的快适即“真”视为超越世俗美丑判断的新标准;最后,“童心说”强调文艺创作应是“自言”、“自文”,实为自然之“真”的具体落实和集中体现。这些,构成了李贽自然人性论哲学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3.
泰德·休斯自幼热爱自然,家乡因工业革命而受到的环境破坏给他留下了刻骨的记忆.入剑桥时他广泛涉猎有关人类与自然的著作,毕业后曾与花草和动物为伍数载,更与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生态的日益关注,休斯本人又积极广泛阅读东西方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著作并深受其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然观,并凸显其作品中.休斯的诗集形成过程也是他自然观形成的过程,其作品记载着他探索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足迹.  相似文献   

14.
自然垄断问题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问题,如何进行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也逐渐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在综合当前学术界关于自然垄断的界定及成因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了国内学者关于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以及存在问题的讨论,并对这些学者们关于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研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5.
今人言法,多指主体权利与个人自由,殊不知这只是法的一种近代涵义。原始反终,法的历史大体经历了法与自然的分离、自然法的建立与发展、自然法权的分裂以及重建五个阶段。从古希腊到古罗马,是法逐渐与自然相结合的过程;到了中世纪的托马斯,自然法已经集其大成;发展到格老秀斯,自然法权开始分裂,主体法权出现;直到功利主义与分析实证法学,法与自然渐行渐远;功利主义之后,面临现代权利话语的困境,人们开始重新寻求法与自然的结合。法与自然分分合合的过程,最终揭示了法的源与流,它成为构建法治社会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严羽和叶燮所生活的时代氛围、所处的诗学环境,对杜甫的欣赏,对传统作家作品的态度与方式方面,都有极强的可比性,异、同交织.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对话,具有很强的学术意义.他们在当时都面临着诗坛各种资源的强烈冲击,都重视对古书的承传和积累;在认同、推崇杜甫的同时,都没有跪倒在他面前,对杜甫的平淡之作都给予了辨证与合理的评析;在对待传统作家作品方面,他们都弘扬了传统艺术派的诗学思想,注重对作品整体的感知,但原因各不相同.相对而言,严羽对"诗-书-学"关系的把握更为辨证、透辟和鲜明.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的诗歌以自然为宗。但长期以来,对陶诗自然的认识,历代皆有不同。从陶渊明性本自然,到对陶诗的自然天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至此,陶诗的自然风神才得以完全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8.
自然崇拜是中国自古有之的宗教习俗,但中国古代自然崇拜的宗教情绪比较平淡,自然神的人格化进程相当缓慢,春秋以前各种自然力基本上处于有"神"而无"话"状态,自然神话大多形成于战国以后,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自然神话是很不发达的,这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主流文化精神决定的.受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指导断言中国古代有丰富发达神话的假设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9.
视域问题是认识自然危机的前提性、关键性问题。敬畏自然论以纯粹自然为视域,极力美化自然,贬低甚至根本否定人类及其文明。对此,我们必须推动视域的嬗变,从自然视域转向实践视域,以实践作为研究和化解自然危机的出发点,直面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现实的关系。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由于人类社会多重错综复杂的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人类实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异化,而自然危机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实践异化的必然结果及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可以且只能通过对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及实践异化的理性思考并通过人类实践的自我完善逐步化解自然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自然观的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基本差异的重要表现。本文对中西方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及由自然观差异所导致的中西方不同的发展模式、发展结果进行了比较 ,同时也对中西方自然观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