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就必须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和谐及其相互之间的和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关注急待突破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到建构和谐社会,标志着中国政府的社会发展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小康社会,其主要目标是提高社会的发展程度,而建构和谐社会更重要的是协调社会的运行秩序.那么,怎样有效地协调中国社会的运行秩序?这成为实现中国社会发展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严跃英 《探求》2006,(Z1):30-31
一、民生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建设,是促进经济、政治、科教、文化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解决民生和谐问题.如: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政治生活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在社会生活中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民生和谐了,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康渝生 《学术交流》2005,23(4):5-10
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真正内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论境界.中国共产党人在自身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谛,并紧密结合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底蕴正是对小康社会内在本质的深刻揭示,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只能通过"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目标不仅展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向,而且也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结合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强调促进社会和谐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刘丹  祁永梅 《创新》2007,1(5):72-75
文化以其特殊的功能在社会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证明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和谐文化建设是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针对文化走向多元化的现实,在科学分析我国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调动各方面力量营造和构建高品位的和谐文化,对于中国蒸蒸日上的社会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靳翠梅 《社科纵横》2008,23(7):44-45
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人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影响人们心理和谐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有主体自身认知水平和修养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实现和谐发展的自觉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于实现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强调和谐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在实践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道路,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导性思想体系,其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作为一种理念和精神始终贯彻在社会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在新时期的建设目标,其正在指导着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充分发掘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海 《社会工作》2010,(7):18-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家庭。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成,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和谐是以家庭和谐为基础,家庭和谐的基础又是建立在和谐婚姻之匕。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基石。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目前在社会公正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大瓶颈。所以,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突破中国发展进程中社会公正的瓶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为此,必须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事情:将社会公正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依据;改变几个流行的有害观念,主要包括:"原始积累不可避免","国家财力不足","重视公正便会妨碍效率";建立一个初级的社会公正保障体系;优化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统计学研究,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实践性很强的现实问题.关于和谐社会的统计测度研究方法,可以借鉴国际上社会指标研究和我国社会指标体系、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研究方法进行.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该更多体现社会发展的理论流派和社会学意义,根据"和谐社会"的内涵构建统计指标体系,用"社会和谐"的综合指数和若干分类指数,描述和判断近期我国社会和谐状态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指标的评价方法上从统计学的角度去研究才会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可行.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概括,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高扬了“以人为本”的价值旗帜,坚持了以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了发展的科学辩证法,反映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为实现社会和谐指明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处于黄金发展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现期,必须正视与应对"风险社会"的来临。走向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是科学地开展社会风险预警,优先调整社会结构,增多社会主义的制度性供给,完善社会群体利益协调机制,积极参与"和谐世界"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积良 《社科纵横》2007,22(12):14-15
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法制是社会和谐的关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思想文化则是社会和谐的灵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在甘肃省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历史和传统习惯等因素,民主法制建设水平较低,基础教育落后,加上市场经济对传统思想的冲击,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较低且很混乱。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大力发展发族地区经济的同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朱玉珍 《学术交流》2007,4(6):23-2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特性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主体——人具备和谐性。建设和谐社会,强调人类、社会、自然的共生与和谐,使全社会能够协调发展、均衡发展,这一切依赖于主体的和谐性。主体和谐能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关键一环,倡导主体和谐理念,培育主体和谐精神,培养主体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增强社会主体的精神力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经济与社会的微观基础。和谐企业的本质是员工关系的和谐,改革和规范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掌握正确的分配原则,科学地调节利益分配,均衡企业与员工利益的获取,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和谐企业建立在牢固的物质基础上,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