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刘乃歌 《理论界》2014,(9):50-53
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成为一种可以用来消费的商品。在这种时代环境下,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文章结合相关案例研究媒体社会责任的现状,从消费理论出发还原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从而探究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田林楠 《天府新论》2020,(3):127-133
社会团结既是社会学经典议题也是个体化时代的紧迫问题。在人类日益移居赛博空间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社交媒体对社会团结的可能作用机制。就技术架构而言,社交媒体恰好构成了导致社会性终结的大众媒体的反题,带来了相互孤立的个体间的连接和互动,而个体间的交相互动以及这一过程所产生的感激和信义等社会情感有助于社会团结的建立。但社交媒体中的过量刺激、人际关系压力以及对暴力情感和话语的限制的降低则可能弱化社会团结,同时,作为一种“通过仪式”的社交媒体还可能创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团结。  相似文献   

3.
迎接媒体事件时代的到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公共管理模式的逐步确立,越来越多的媒体事件进入人们的视野,折射出的不仅是媒体在社会管理中主体意识的高涨,更是社会不同主体在应对媒体环节意识的薄弱和能力的缺失.如何正确认识媒体事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正确的方法应对并发挥出这些事件的积极作用,是政府、企业和每个公民都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列举了当下社会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突出现象,剖析了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并从媒体如何正确定位、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几方面提出加强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媒体新闻失实一直是业界和社会抨击的诟病,它不仅损害媒体公正无私的社会形象,亦给社会造成不和谐影响。从近期媒体新闻失实事件分析发生缘由提及预防对策当对有关方面不无丝毫裨益。  相似文献   

6.
曾翔 《北方论丛》2010,(4):56-58
媒体素养是指由多种能力组合而成的, 包括获得、分析、交流、批判,创造等,是运用多种理论方法对媒体内容、形式、策略等进行意识形态的、历史的、社会的、性别种族等的综合批判能力.正是由于这种多种方法多种形式的批判决定了媒体素养的跨学科性、跨领域性.其跨学科性在媒体素养的核心观念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核心观念秉承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意识,继承了文化研究中心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仅注重提高阅听者的识别判断的能力,还注重在自媒体时代提高个体的创造媒体的能力和道德修养,使得媒体素养不仅仅是媒体教育的关键词,还成为媒体文化甚至社会文化研究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媒体抗争的阶级化:农民与中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关于媒体与社会抗争的研究,多以中产阶级的成功个案为研究对象,并得出媒体对社会抗争有积极作用的结论。这些研究时常忽略了抗争主体的阶级分化,对农民、工人阶级鲜有关注。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阶级所在的社会位置导致了其所掌握的媒体资源和媒体素养的差异,进而影响了媒体对社会抗争的报道。我们认为,阶级是影响媒体与社会抗争关系的重要变量。媒体"边缘化"或者积极报道社会抗争,与抗争主体的阶级身份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若干农民和中产阶级环境维权个案的定性比较研究,致力于观察两个阶级新媒体运用能力、传统媒体近用能力和策略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维权抗争的组织、诉求的表达、抗争合法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媒介环境、受众与媒体公信力下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公信力下降已成为世界各国媒体面临的一大问题.媒体公信力的下降不仅是媒体自身的责任问题,而且受传播的社会环境、受众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中国媒体的公信力与政府公信力、媒体功能调适、文化多元化等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还与受众的社会生活状态、意见领袖的作用、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与媒介功能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等非媒体因素密切相关.媒体公信力的下降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要辩证地看待和客观分析.只有充分重视和加强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的非媒体因素研究,才能标本兼治,实现提高媒体公信力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个人、媒体、社会三个方面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20份媒体人离职信进行归因分析,发现媒体人的离职是个人、媒体、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人原因是主要因素,媒体、社会因素次之。就个人因素而言,媒体人离职主要是为了“寻找自我突破”。其次,就媒体因素而言,“媒体发展前景欠佳”、“媒体环境氛围差”是其离职的主要媒体因素。再次,“社会转型发展”,“传统媒体衰落新媒体崛起”和“新技术的发展”是媒体人离职主要的社会因素。本文认为,个人因素、媒体因素在媒体人离职行为中发挥了消极的推力作用,而社会因素则发挥了积极的拉力作用。本研究还发现,不同工作职务、不同媒体形式、不同媒体性质的媒体人,在个人、媒体、社会三个层面上的离职归因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0.
一些人与媒体无关或媒体自身发展并不需要但却依托媒体的经济实力或社会影响力谋生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媒体自身的健康发展.寄生现象分为游离层、松散层、紧密层、核心层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表现为:假冒记者,敲诈勒索;"稿件制作工厂",骗取稿酬;所谓自由撰稿人,追求稿件见报率以获得稿费,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编造假新闻;通讯员搞有偿新闻,招聘人员以记者身份谋取不当利益,还有的传统媒体行政人员缺乏敬业精神而勉为其难.解决媒体寄生问题,就必须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深化媒体管理机制、人事制度改革,让寄生者"无从下嘴".  相似文献   

11.
媒体自由是社会进步的证明.媒体自由是一种价值理念,蕴含着伦理责任.媒体的市场化,曲解了自由理念的初衷,媒体有意疏忽或抛弃了内在于自由之中的道德使命和责任.依靠道德力量与行业法规的共同作用,重构媒体自由理念,使自由的媒体勇担社会责任,做真正符合自由理念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公民进行社会治理参与意义重大。“自媒体”的出现为公民进行社会治理参与提供了便利化的途径,“自媒体”的兴起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自媒体”的出现提高了民众的话语权。民众利用“自媒体”进行社会治理参与有诸多现实障碍。为此,要加大对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公民利用“自媒体”进行社会治理参与的能力;提高政府利用“自媒体”的能力,树立政府信息的权威性;尊重民众利用“自媒体”进行社会治理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美国媒体和媒体工作者与其他社会成员享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这就使得美国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具有相互渗透的特点。尤其是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美国的媒体作为“无冕之王”、美国政府的“第四 部门”,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4.
手机媒体对社会教育、文化、科学发展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它的社会责任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要建立健全手机媒体管理的行政干预体系,加强手机媒体经营管理中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意识,提高手机媒体传播人员的素质.承担良好的社会责任能够促进手机媒体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手机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在危机发生过程中起着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对社会信息的传播加以有效控制和疏导,以减少危机对社会产生的负面效应。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在危机传播中有深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中西方历史的演化,从各种艺术门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论出当代数字媒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从数字媒体的特征,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媒体的关系等方面来综合阐述数字媒体主要是网络媒体对当代大众的审美情趣所造成的影响,并且探究数字媒体对大众审美趣味所带来的解放。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产业化经营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政府职能和运行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媒体产业化经营意义重大;同时正确认识媒体属性和运营规律,也是我国政府深化传媒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从分析新时期政府和媒体的性质、地位入手,提出变革中的政府政治、经济和社会职能仍需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和对媒体的管理,而媒体也能够以企业组织形态经营,以利于产业化发展和全面实现其政治、社会功能.在上述前提下,文章从改革中的角色、社会政治和经济层面、微观经济运行等四方面进一步论述了当前我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抓住当前媒体在新闻炒作中暴露出的媒体舆论引导功能弱化倾向,从媒体的市场经营和受众需求多样化趋势、媒体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借媒体炒作出名的风气等方面分析了媒体舆论引导功能弱化倾向的成因,并指出媒体尤其是党报要担负起社会正确舆论引导的重任,要旗帜鲜明地强化舆论引导的功能,对当前媒体如何强化舆论引导功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由于信息类型的多样性与社会分工的多元化,不论是在环境监测还是在舆论监督中,我们都不能对大众媒体寄予太多的期望.对媒体功能的分析不能忽视两个事实:一是媒体只是社会信息传播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承担了一部分的信息传播功能;第二,媒体的能力是有限的,它无法呈现全部的信息,其洞察、监督及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区分媒体信息与非媒体信息、媒体信息机构与非媒体信息机构,我们可以客观地审视其社会功能.正如大众传媒的有限效果一样,大众传媒的功能也是有限的,受其他社会装置的制约.若从舆论监督的角度看,没有其他“非舆论监督”机制或机构的配合,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必然事倍功半,即便在最为民主的体制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媒体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传播手段,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媒体在向人们传递现实社会中的真、善、美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伦理问题.通过对媒体伦理中的知情权与隐私权、媒体信息的真实性与从业人员的人道性、知情权与仁爱以及媒体的公正性等方面的价值分析,从中找出有效解决这些价值冲突的对策,以达到媒体伦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