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延安文学"大众化"以自觉的理论建构及其创作实践,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大众化"思潮中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段,同时为当下文学"大众化"的创作带来了启示意义。延安文学"大众化"理论在战争文化规范下结合高度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步走向成熟;延安文学"大众化"实践以雅俗共赏的创作风貌建构起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气象和中国风格的文学形态;延安文学"大众化"的整体特征为:知识分子与大众的角色转换,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历史转移,集体化创作,"民族化"追求以及政治功利主义色彩;同时相应地带来了局限性,如知识分子启蒙精神、审美理想、创作个性的失落,文学创作思想性胜于艺术性、通俗性胜于现代性、功用性胜于审美性的价值偏颇。  相似文献   

2.
"人民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文艺范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艺观的理论创新,是有别于"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新的创作导向。通过对"人民"这一概念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人民文学观的生成和发展,进一步揭橥人民文学观的当代价值。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的提出,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了文艺发展的需求,更在于对现实、社会、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紧密配合社会现代性的历史进程,文学“大众化”难以避免地存在着功利和审美纠结、精英和大众的身份矛盾以及文学主体性缺失的困境。这些困境是文学“大众化”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境遇。要想突破困境,需要社会为各个文化领域的自治发展提供条件,使文学获得充分的自律,也要依赖大众教育的普及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其能够真正从精神上享受文学。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伊始,"文学危机论"成为中国当代文论界的一桩公案。当我们今天反思这段公案的时候,不难发现,"文学危机论"的核心问题在于文学的性质从"虚生活"转向"虚拟现实",其形式重在表现"图像对文字的优势",由此体现为"构虚性"的文学本质观,而网络文学对文学"虚构性"审美本质的颠覆与取代,构成了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危机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5.
1942年发表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理论的历史总结,成为周扬所谓的"第二次文学革命",支配了当代文艺的发展。马列文论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合,形成了中国当代反映论的认识论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意识形态和现实主义成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两块基石。新时期,通过强调文学自身规律,逐步摆脱政治控制,经过现代主义文学的提倡和实践,文学"向内转",以文学审美论取代了文学意识形态论和文学认识论,建立了"纯文学"的体制。当"纯文学"观念开始凝固和本质化的时候,进入新世纪以后,反思"纯文学"又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潮流。文学的概念被重新打开,文学观念被历史化。  相似文献   

6.
《人民文学》,"人民"与"文学"抵肩互嵌式生存,仅以1965年与2005年的期刊文本为个案,即可略见一斑。"人民"与"文学"在发展中有承续,在承续中有流变。从英雄时代到平民俗世,从颂歌狂欢到生活散曲,从高昂向上到精神褪色,不同时代《人民文学》的互补相生与承续流变,决定了它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道景观,一具现存的真实的"活化石",一份典型的文学标本。  相似文献   

7.
一道消逝的风景线-“山药蛋派”文学的回眸与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山药蛋派"文学形成于特定的历史岁月,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赵树理作为一位真正的文学大家,与"山药蛋派"作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到了新时期,"山药蛋派"固有的政治功利色彩与浅白直露的审美趋向,使之很难获得高层次的艺术突破;而所谓新一代的"山药蛋派"作家,实际上却是凭借着对这一流派的扬弃与否定而闪烁于中国文坛的.在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面前,"山药蛋派"再不能陶醉于已经消逝的辉煌,否则就可能作茧自缚,失去自我蜕变的可贵机遇.  相似文献   

8.
从意气风发的文学青年到风光无限却寂寞惆怅的蹉跎老人,郭沫若的文学观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中,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文学观念所包孕的范围在逐渐缩小,作家创作才能趋于钝化,艺术生命亦渐萎顿。郭沫若所走的文学道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20世纪中国文学从胎动腹中到苦涩青春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9.
从"政治三元论"出发,追溯历史发现文学的伤痛缘于政治人为的狭义化,"政治"概念的含混是文学与政治关系争论不清的根源."政治文学"以政治生活作为作品"核心轴",审美地反映人类的美好政治理念和情感,具有理想性、否定性的特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阐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想象维度--乌托邦,实际否定了文学与政治在理念层面结合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摄影文学讨论中所谓"摄影"、"文学"诸元素经"审美复合"已产生新质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摄影文学作品中"摄影"是目的,是主体,"文学"是工具,是附庸.它们根本未能化合,仍是两张皮.据此,"摄影文学"宜更名"文学摄影".  相似文献   

11.
1987年《人民文学》和《收获》集束刊登了先锋小说,这预示着先锋小说在当代大陆文学中有了一席之地。从梳理和分析《人民文学》的刊登动机入手,揭示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的意识形态性:它们是作为“多元化”的“一元”被纳入的,同时也是当时知识分子地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与“人民文艺”传播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立普及全国的人民文艺传播网络,为人民文艺传播网络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如何改善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扩大人民文艺的传播疆域,提高其传播效率,是赵树理长期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赵树理与人民文艺传播网络的关系,重新审视其文艺观及文艺创作的价值和意义、成败和得失.  相似文献   

13.
14.
1950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文艺报》和《人民文学》上所发表的作品,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来表现崭新的时代、崭新的生活和反映新的时代的人物。文学批评特别重视对文学的社会批评、思想批评的功能的强调上,相对来说,对审美批评的功能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通过把人民调解与司法、行政进行衔接,使人民调解具有了终结纠纷和获得政府财政支持的可能。由于这种制度创新处于初创阶段,它存在人民法院的业务指导功能没得到有效发挥,政府财政对人民调解的支持力度不足两个突出问题。在今后的法律实施中,我国应尽快出台与《人民调解法》的创新制度有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会所产生的人文奥运遗产,主要表现在奥运教育、体育健身、志愿精神、文明礼仪、形象标识、民族精神等方面.在北京由中等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迈进的新发展阶段中,努力继承人文奥运遗产,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中外体育交流,继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推动"人文北京"建设,对打造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把北京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并促使中国由体育大国转为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人口的居住模式也呈现多样化,出现了与子女共同居住、与子女毗邻居住、独立居住、在养老机构居住、候鸟式季节性异地居住等多种模式。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积极应对,通过市场细分,准确定位,开发出针对老龄人口不同需求的住宅产品。同时通过营销创新,如开展为老年人提供以旧换新房产服务、尝试老年住宅的体验营销、开发可买可租的老年住宅、开设老年房屋银行等,取得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8.
产品最终要赋予用户使用的功能,达到人类自身能力的延伸,这不仅仅通过外观给人的愉悦,最终总将由交互来完成功能的实现.本文讨论了关于交互的产生,目标以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9.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曾经激荡起数代人的理想,至今依然受到许多读者的青睐.他始终关注普通百姓,具有强烈的而独特的平民意识,并以此为自己的创作指引.路遥的这种平民意识有其自身形成过程和特点,同他的作品、人格、精神气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针对路遥的平民意识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