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对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曾经作了精辟的表述。这不仅为我们认识社会生产方式找到了一把科学的钥匙,而且为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是公有制的商品经济,还要求我们把基本经济规律具体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中来。这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下面仅谈点粗浅看法,以供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肯定下来的。在这部著作中,斯大林不仅对这个规律的意义作了说明,而且还对这个规律作了表述。对于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我和我国一些经济学工作者一样,一开始就认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对在斯大林直接关心下编成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写成一部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一个一个地予以表述的文集,也认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们的这种看法是很自然  相似文献   

3.
关于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命运,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外国内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在这里,我谈一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一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什么?自从1954年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出版以来,用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与产品的私有制来说明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所谓“两条件论”),一直是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我认为,“两条件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正> 1995年第10期《经济研究》发表了樊纲先生的《苏联范式批判》。该文认为,中国传统的主流经济学来源于50年代在斯大林主持下编写的苏联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种经济理论不能解释和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实践,甚至成为阻力,因而应当从根本上加以批判和抛弃。中国经济学界在某些重大经济理论问题的探索中已经开始突破和放弃“苏联范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迄今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原有范式,仍处在一种矛盾中。该文实际上提出了“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这样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因而分外引人注目,并且立即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巨大反响。一、如何看待传统经济学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出版,“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主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是如何完善和发展这一体系,并不存在重新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问题。”多数学者赞成以上看法。这些学者承认传统经济学有严重缺陷,但并没有或不打算从根本上放弃既有范式,而是继续运用传统的范畴和方法,在传统体系框架内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5.
一孙冶方同志对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关于生产关系所包括的内容,提出了不同意见。虽然,我并不完全同意文中的所有观点,但认为提出这个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是一个解放思想、正本清源的重要问题。解放以后,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和传播,受斯大林的影响较深。当然,首先应当指出,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有贡献的。例如,他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还应该有政治经济学,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社会主义还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以及关于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围绕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和讨论的问题不下几十个,发表的著述更是浩如烟海。其中,在学科建设中起关键作用的问题可能不止一个,究竟是什么,可以见仁见智。在我们看来,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或者说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处于什么地位就是这样的问题之一。为了阐明这一观点,我们先扼要地回顾一下建国以来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上取得的进展,进而分析这一进展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所起的作用,最后,对学科的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新范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根据。这个新范畴是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正式提出来的,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新突破。我们讲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版,这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同时,对其有关理论的论争也最为激烈、从未停息。因此,有必要就近年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有关问题的讨论进行综述。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 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已旷日持久,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一、社会分工论。 主张社会分工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但在具体提法上又存在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阐述,还很不够。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一、对以往研究成果的估价1.苏联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初步探索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初系统探索是从苏联理论界开始的。早在1920年初,即苏维埃政权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一年,布哈林就曾著述《过渡时期经济学》,试图揭示从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1979年第四期刘明夫同志所写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经济形式问题》(下简称《经济形式》)一文,比较集中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这一观点,认为“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经济规律来管理好整个国家的生产与流通”。这篇文章也代表了当前不少同志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地位及作用所作基本估计的观点。我以为,这一观点还需要认真加以探讨,愿根据“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一些看法。《经济形式》是从社会主义企业间的经济联系,提出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问题的。这里的“经济形式”,本来应是指的“经济联系形式”或“交换形式”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着  相似文献   

11.
<正> 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给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下了一个如下的定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相互交换其活动’;(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这一切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近年来,学术界对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斯大林的上述定义也引起了众说纷纭的评论。本文仅就孙冶方同志:《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经济研究》1979年第8期)和林子力同志:(《经济理论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红旗》1979年第12期)两篇文章中的若干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两位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于11月6日至13日在安徽巢湖联合召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与会者133人。兹将讨论的主要问题和有争议的观点概述如下: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问题 与会者一致赞同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对商品经济的性质,有观点分歧。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带有若干产品经济的因素,因为它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带有直接社会性,指令性计划的存在就表明了这一点;另一种观点认为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是根本对立的,不能共存,因为商品经济是按价值规律运行的,而产品经济则相反,如果两者共存,就等于说它既按价值规律运行,又不按价值规律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资料收集工作,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翻译介绍了苏联和日本学者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论著,发表了一批中国学者撰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论文,这表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作为一门新学科正在形成过程中.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论文中,《江汉论坛》1988年第4期发表的曾启贤同志的论文《评本世纪初期否定社会主义存在政治经济学的思潮》一文,是值得注意的.文中列集了详尽的资料,令人信服地证明这股思潮不是个人阴谋,而是学术思潮,并作了评论.我正在写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史——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专著,  相似文献   

14.
《江汉学报》今年第10期发表了詹彪同志的文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读过以后,我们觉得:作者在达样一个重要问题上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达对于讨论问题是有益的;但是作者的一些论点却是不能同意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文章中流露出了一种脱离实际的倾向。或者说,如果真是按照作者的观点去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就会走上理论脱离实际的道路。下面我们提出一些意见作为商榷。  相似文献   

15.
开展竞争会不会造成生产无政府状态?这种顾虑恐怕与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把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当作同一个规律的传统观点有关。然而,这种传统观点的正确性是值得怀疑的。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写道:“……在这方面起作用的,还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代替了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第16页)在这里,他把资本主义的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说成是同一个规律。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虽然没有明确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大论战 随着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的决定》的发表,在社会主义是不是商品经济这个问题上,我国经济学界的看法基本上走向一致,但在理解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内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等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其中人们公认的是计划取向论与市场取向论之争。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众说纷纭。1991年9月号《学术月刊》刊载的单东同志《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共融及其现实基础之构造》一文对此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于解决这个困扰已久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但笔者认为,单文中的  相似文献   

18.
<正> 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究竟从哪里开始?它的始点范畴是什么?应该以什么为主线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学术界对此争论不一。然而,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一个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评骆耕漠同志的商品消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骆耕漠同志在《商品经济的消灭及其规律的探索之一》一文中,完全否认社会主义公有制甚础上的商品交换,甚至公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工农之间的交换也不是商品交换,十分明确地提出了现代公有制经济不是商品经济或不存在商品价值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已经全面消亡的观点。骆耕漠同志一方面把他的商品经济消亡论说成是符合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实际的,是对党和国家的现行经济政策持肯定态度的,是符合马克思列宁生义的。另一方面他把确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经济的观点,说成是“拘囚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是一种“不科学的流行观念”、“习惯说法”或“日常用语”,是“完全误解了经典作家的论点,离开经典著作的原意至少已经有十万八千里了!”骆耕漠同志认为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消亡论“有仔细研究和大加通俗宣传的必要”,为的是“及早帮助人们分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术语和现行的日常用语,辨明社会主义经济的现象和本质,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真正存在经典作家所说的商品价值关系这一问题展开严密的科学讨论,以消除各色各样的误解”,解决这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迄未解决的问题”。骆耕漠同志的如此等等观点与说法,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十分惊异。我们认为,承认不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问题,的确不是“无关实际的单纯概念之争”,而是关系到是否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导,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关系到如何对待和正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到如何看待过渡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的重大原则问题。正是在这些原则问题上,我们同骆耕漠同志有着根本的分歧。在我们看来,骆耕漠同志否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是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现实相矛盾的,是和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现实相矛盾的,是和党的现行经济政策不相符的,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背道而驰的。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下面我们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与骆耕漠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杨永华同志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蔡馥生同志商榷》一文中(以下简称杨文),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和未来命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拟就这些看法作些探讨。一、不能把私人劳动混同于分工作为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杨文认为,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就在于社会分工,并说这一观点来源于《资本论》第1卷第55页中关于商品经济是怎样产生的一段论述。杨文是这样解释的:(1)恩格斯在英文版《资本论》第1卷中,对私人劳动(private labour)作了三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