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美国金斯伯格的"垮掉一代"到中国的"王朔现象",从"迷惘一代"到"痞子文学",从金斯伯格的《嚎叫》到"下半身"的《打炮》,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类比与对比,系统阐述了美国作家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及其所代表的"垮掉一代"对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的渗透与影响,分析了我国文坛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垮掉的一代”是二战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被誉为是“垮掉的一代”的《圣经》。“垮掉的一代”以对主流文化的背离、对阶级束缚的反叛并以精神的狂欢、荒谬怪诞的行为为特征,揭示了二战后一代文学奇才对精神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凯鲁亚克“垮掉禅”与中国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禅传播到美国之后受到了美国文坛的关注,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凯鲁亚克等垮掉派成员以及先前的美国文坛对禅的吸收主要是借用中国禅来反省自我文化,改造本土文化。凯鲁亚克的“垮掉禅”以疯狂、极端著称,在道德上超出了中国禅的界限。另一方面,“垮掉的一代”借鉴吸收了中国禅中“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回归自然,寻求内心的平静与顿悟,这使得“垮掉禅”背后深层次的精神意义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7,(3)
一段时间以来,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论调:“8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不知道这个论调的来源和根据是什么,但有一点我是非常明白的,一代人中,肯定是有垮掉的,也肯定有不会垮掉的,如果说整个一代人都给垮掉了,那肯定是无稽之谈。比如我们一代人,也即60年代人,曾经被说成是被“文革”毁掉的一代人,或者说是被“文  相似文献   

5.
“垮掉一代”是反传统的文学运动,包含了从哲学、文化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反文化思潮和反体制震荡.在二战后的美国五六十年代,“垮掉一代”带着强烈的反叛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试图借助文学作品用一些新意的眼光,建立起理想中的乌托邦社会.《在路上》则被认为是“垮掉派文学”反主流文化思想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然而他们的行动和作品有着源于青春激情的冲动,也蕴涵着缺失方向感的无奈和虚无.《在路上》没有因为整部小说的悲观基调而丧失对后世的积极意义:即后人反主流文化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导师,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复杂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80年代起,“垮掉的一代”文学作品与其所代表的青年亚文化对于中国的青年一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析凯鲁亚克作品中所体现的热爱自由、勇于探索、企望和平、关注生态的垮掉哲学内涵,希望中国当代青年通过了解垮掉偶像积极向上的另一面,能够改变对于垮掉一代的刻板印象,厘清亚文化的负面和正面影响,吸收正能量,形成向往自由、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关注环保的价值取向与文化导向,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引领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路上》被公认为美国文学中“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经典。小说无论在主题上还是形式上,都和那个时代的主流小说截然不同。从亚文化的视角来看,处于美国主流社会边缘的“垮掉的一代”恰恰体现出亚文化群的特征,他们自愿选择边缘化的甚至是自我毁灭的生活方式抗拒传统的文化。他们离经叛道的行为颠覆了战后美国社会刚刚建立的社会秩序,是对当时主流社会的反叛,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对自我的追寻。  相似文献   

8.
《达摩流浪汉》是“垮掉之王”杰克·克鲁亚克继《在路上》之后的另一部颇具影响力的著作。作者将“垮掉一代”波西米亚似的生活方式与东方佛教的理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围绕着美国“流浪汉”和中国的“寒山”实现了一个认识上的转折和精神上的成就,并且启迪了东西方的文明交往。  相似文献   

9.
"垮掉的一代"是二战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被誉为是"垮掉的一代"的<圣经>."垮掉的一代"以对主流文化的背离、对阶级束缚的反叛并以精神的狂欢、荒谬怪诞的行为为特征,揭示了二战后一代文学奇才对精神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垮掉一代”禅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垮掉一代"借助东方哲学尤其是禅宗思索改革社会的良方。从习禅、写禅、化禅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看到禅宗在"垮掉一代"中的全面渗透。"垮掉一代"身体力行地进行禅宗实践,如打坐、沉思、去寺院研习禅经、开设禅堂,甚至担任禅寺住持,不仅将禅理应用于日常生活,而且以禅入诗,在诗歌中大量使用禅典,将禅宗思想融入诗歌创作,提倡强调直觉的具有禅宗美学特质的自发式写作。虽然"垮掉一代"深受禅宗思想影响,但并非生搬硬套,而是深深打上了美国本土烙印,形成独具美国特色的"垮掉禅"。  相似文献   

11.
"垮掉一代"深受道家文化影响,表现在其绝对自由的"至乐"观、无所束缚的"逍遥游"以及其无为之为、无言之言等方面。道家文化对"垮掉一代"的影响,因时空语境不同而呈现不同表征,但透过现象看本质,道家思想在这一代人生活创作中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2.
"垮掉的一代"文学和博普爵士乐一样,是美国土生土长的文化现象,共同的时代背景使它们在精神上彼此相通,爵士乐和"垮掉的一代"的精神诉求不谋而合.博普爵士乐对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的最大影响体现在小说主题之中,也就是"垮掉的一代"的本真追求,即对于真实和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试析《在路上》中的文化情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凯鲁亚克和他的《在路上》以及整个“垮掉的一代”是现代主义文化在美国发展的阶段性表征,它们参与了美国现代文化的继续建构与传播,同时又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前驱。  相似文献   

14.
杨丽媪 《华人时刊》2006,(10):54-58
富豪,曾经给人的概念是应该和中年人、起码是而立之年者联系起来的;而“80后”,给人的印象是“垮掉的一代”,嬉皮文化的代表;然而,互联网却让二者联系到了一起。在短短三四年内,“80后”们依靠互联网,迅速完成原始积累,成为中国富豪群中最年轻的群体,证明了千古名训:自古英雄出少年。  相似文献   

15.
对于阮籍,有誉为表现了“魏晋风度”,亦有贬之为“垮掉的一代”。他在宦途上逃匿退避与虚与委蛇,是生存夹缝中迫于无奈的抉择;“嗜酒”“酣饮”,是全身自保的一种手段;越礼反俗的狂狷行为,却带着人性觉醒与思想解放的意义,具有殉道的精神。他的避世远祸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不属于“应该否定”之列,而应该给予肯定与赞扬。  相似文献   

16.
“垮掉一代”是指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对社会不满的青年,他们生活在当时社会感到压抑,以极端行为表达着对社会的批判和抗议,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解读他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60年代佛教,尤其是禅宗思想在美国传播和发展与反文化运动结合在一起,其始作俑者是“垮掉的一代”。垮掉派的作家们普遍接触佛教,在禅佛教中为他们的不满和反抗寻求合理的依据和方式,也为他们的文学创作寻求新的方法和思路。东西方文化由此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交融局面,为20世纪跨文化交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个案。  相似文献   

18.
论《嚎叫》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嚎叫》是美国“垮掉的一代”诗人鼻祖艾伦·金斯柏格的代表作。该诗具有词语并列、句式变化、回环和重复、意象的跳跃、丰富的比喻和荒诞的修饰等语言风格 ,因而形成了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19.
艾伦.金斯伯格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本文通过其代表作《卡迪什》的简要分析,论证他超越传统,以急流瀑布般的感情宣泄、随意的结构、色彩分明的画面,在思想和艺术上为美国文学做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在路上》着手,分析了“垮掉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垮掉”青年的理念和生活方式,指出“垮掉运动”是美国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前驱,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垮掉派”过激的反叛言行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出路,他们的寻觅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