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是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中国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为两个战场,即以国民党及其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体的敌后战场(解放区战场)。两个抗日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日战争是谁领导的?迄今,大体有四种看法:第一、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认为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其理由:抗日战争爆发时,国民党是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是国民政府的一部分,国民党军队有三百万,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很少,而且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全国统一政府和统一军队的建立,当然只能有一个指挥系统即国民政府的指挥系统。第三、认为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第四、存在着两个领导,一个是共产党的领导,一个是国民党的领导。 以上四种看法中,主要是第一、二种。笔者认为,从一般意义上讲,国共两党都可以领导这场战争,但从战争胜利的意义上讲,国民党领导不了,只有共产党能够领导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中国抗战真实情况的封锁,争取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援助,特别是“争取世界人民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先锋力量——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解放区人民”,宋庆龄以其崇高威望和巨大感召力发起并领导了保卫中国同盟,承担起对外宣传中国抗战、争取各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积极援助这一特殊使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中国抗战真实情况的封锁,争取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援助,特别是“争取世界人民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先锋力量——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解放区人民”,宋庆龄以其崇高威望和巨大感召力发起并领导了保卫中国同盟,承担起对外宣传中国抗战、争取各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积极援助这一特殊使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之一——中国战场进行的抗日民族战争的领导权问题,海内外史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观点有三:一说国民党,因为它是执政党;一说共产党,因为它使抗战成为了人民的胜利;一说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因为抗日战争是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并且取胜的。 我以为,如果对国共两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与关系及其在整个八年抗战中的军事活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军队承担的正面战场,即国民党战场;另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解放区战场。这两个战场体现了国共合作的抗日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史上的重要篇章。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全国人民艰苦奋战的硕果,其中也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功绩。本文就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团结协作、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战的结果。从表象上看,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掌握着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共产党仅掌握着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权,但中国共产党把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从而实现了对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抗战中,国共两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争夺,实际上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万里霜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特殊形式,抗战在共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及其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和山共产党及其军队担...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胜利的喜悦。胜利来之不易,这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团结战斗的胜利。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核心力量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核心领导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放弃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时,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地高举起民族独立的大旗,领导全中国人民开展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在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战争妥协动摇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坚持了抗战的主流。“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政府提出要全国人民“忍怒含愤,持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要求中国军队“绝对抱不抵抗主义”。蒋介石政府甚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论调,置大敌当前于不顾,一意孤行热衷于内战。这样,开展民族战争、抗击日本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肩上。1931年9月20日和30日,中国共产党两次发表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大规模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存在两个战场,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本文试图浅析一下这一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及作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们。 抗战初期,是指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即从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段时间。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寇凭借经济、军事、政治力量上的优势,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妄想一举灭亡中国,实现其扩张侵略计划。面对日寇的入侵。国民党29军在以桥为“坟墓”、“与桥共存亡”的口号下奋起抵抗。坚守芦沟桥20余日,“日军未敢越雷池一步。”29军对向南宛、北宛、西宛进犯的敌军也进行了浴血还击,许多国民党官兵壮烈献身。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我们是一个弱国,如果面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抵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表示了他反对日本扩大侵  相似文献   

11.
对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党史学界发表了许多文章,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见解,归纳起来基本有四种观点:第一,多数人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有人认为抗日战争是国民党领导的;第三,有人认为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第四,还有人认为抗日战争存在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学习和研究有关著文以后.感到不少同志分析讨论问题时把“抗日战争领导权”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战胜帝国主义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八年抗战中,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生存,奋勇杀敌,前赴后继,无论是在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还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都不乏轰轰烈烈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绩。一九三九年冬进行的昆仑关战役,三次克复昆仑关,就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痛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雄伟壮举。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两个战场郑志廷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反对外国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存在着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共产党军队担负的敌后战场。①客观地揭示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抗日战争中...  相似文献   

14.
东北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是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伪、匪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的过程中,随着解放战争,根据地建设和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开展,而逐步建立、巩固和发展起来的。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东北的归属问题成为主要矛盾斗争的焦点。斗争的中心是,抗战胜利后的东北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东北,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担负的解放区战场和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的相互关系经历了一个主要以战役配合为主向主要以战略配合为主直至战略合作关系基本停止的变化过程。本文通过对相持阶段后期两个战场“地位与作用”的进一步转换和“限制与反限制”的激烈斗争的论述,揭示两个战场关系这一时期的这一变化,并进一步说明解放区战场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要的,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抵抗日寇疯狂的军事进攻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力量,只有他们才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真正源泉.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张难先是政界中最早主张抗击日本侵略的人士之一。抗战时期,张难先积极投身于民族抗战之中,前期任职于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后期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无论在朝为官或在野为民,他都为抗战贡献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他对国民党、共产党的态度和立场也发生了转变,这个变化是他后来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芦沟桥事变到武汉失守这一段时期内,国民党推行是一条抵抗日本侵略的片面抗战路线。这条路线的推行,可产生两个方面的后果:其一是招致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大溃退,给抗日事业带来勿须有的曲折,最后导致抗日战争趋向失败;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国民党军队也曾奋起抗战,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并使其蒙受重大损失。对于这两种结果,建国以来我们主要是讨论研究了前一种。对于后一种结果,即武汉失守前国民党军队曾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侵略军这样一个历史事实也应予以肯定。这不仅可以廓清国民党反动派方面长期违背历史真实,在这个问题上臆造的种种伪说,同时可以使我们从总结民族战争的经验教训这点出发,认真而且令人信服地分析国民党主战派在抗日战争中的进步作用及局限性,使全民族同胞从另一个侧面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才是引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唯一路线。本文希图把对两种结果的讨论充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 张天翼是现代优秀作家之一。抗战初期他发表了《速写三篇》(《谭九先生的工作》、《华威先生》和《新生》),《华威先生》就是其中的一篇,也是他抗战时期的代表作品。小说发表于一九三八年。当时,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广大人民,正进行轰轰烈烈的伟大抗日战争。但是,在这民族存亡的生死搏斗中,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20.
华侨尤其是东南亚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积极支援,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东南亚华侨支援中国抗战有其深刻的原因,主要包括东南亚华侨所固有的爱国精神、东南亚华侨援助中国革命的历史渊源、大量华侨组织的建立和积极倡导、日本的政治经济野心对东南亚华侨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对东南亚华侨的宣传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