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一直保持着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根本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首先对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论述了"双顺差"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双顺差"形成的原因。据此,提出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政策建议:扩大内需,改善我国低消费、高储蓄的结构性失衡;科学合理吸收和利用外资,提高外资的质量;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以出口为导向的优惠政策;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消化资本、金融项目过度顺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处于经常项目和资金、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对现有的相关研究,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决策与信息》2006,(10):72-73
1O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发表的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9411亿美元。报告披露,200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贸易较快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大规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91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9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本文着重对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成因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在招商引资政策的引导下,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量涌入中国。FDI可以从多方面对一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本文从我国引进FDI的历程及特点入手,利用1994-2011年全国实际利用的FDI及国际收支中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源自FDI,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3年12月19日,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在广州2003年物流世界年会上作了题为《全球供应链下的经济发展规律》的演讲。中国经济没有过热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有专家提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质问。对此,萧灼基认为,中国经济没有过热。看待经济增长是否合理,要考察各项经济指标是否协调。衡量一个国家的增长情况有四个指标:GDP、国际收支情况、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我国2003年的GDP增长率为百分之八点多;2003年的国际收支情况总体是比较好的,无论是资本项目还是经常项目,都达到顺差,外资规模也超过2002年;2003年通货膨胀率大概是1.5到1.7,属于轻微…  相似文献   

7.
国际收支是衡量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指针,是一国经济决策不可缺少的依据。本文首先对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情况做出一个整体分析,然后,对国际收支的运行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做出评价并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以及金融与资本项目进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最后,针对如何利用FDI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提出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常项目对于一国外部经济均衡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中美两国经常项目差额结构和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可知中国长期逆差、美国长期顺差主要均由货物贸易差额导致,服务贸易差额对其起反向抑制作用.收益差额上中国逆差,美国顺差,但两国收益项目均处于增长状态.通过时间序列建模,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经常项目差额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由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兑换8.05元人民币,呈现出单边上扬的走势,升值幅度达到3%。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收支在2005年度也出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2020亿美元,国际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两个方面解释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如何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得出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或建立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从1990—2006年的17年间,有14年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同时出现顺差;累计经常账户顺差为6676亿美元,资本账户顺差为3908亿美元,2006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06631乙美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且有日益加剧之势。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直接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外汇储备增加意味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但同时其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央行为冲销过剩外汇在结售汇市场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导致我国社会流动性过剩问题目益突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这种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有关顺差的成因及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对货币政策造成的三种主要影响,这些影响对于我国调整货币政策,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研究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与经常账户失衡的双向互动影响。结果表明:1)人民币计价份额、进口结算份额的提升会降低经常账户顺差,而人民币出口结算份额上升将扩大经常账户顺差,整体上人民币计价职能的影响大于结算职能的综合影响;反过来,经常账户顺差扩大抑制人民币进出口结算和计价份额的提升,即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2)人民币国际化与经常账户失衡之间的双向影响存在较强的时变特征;3)经常账户失衡与人民币不同货币职能之间的影响趋势及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经常账户由“顺”转“逆”或“顺逆交替”将成为常态,未来经常账户逆差与资本金融账户顺差模式可能成为人民币深度国际化后的货币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经常项目已经多年呈现赤字状态,有人认为人民币价值被低估,导致美国不断向中国输出工作机会,从中国输入产品,人民币升值会改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本文将从美国国际收支近况、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形成的主要原因、人民币升值对其经常项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驳斥上述谬论。  相似文献   

16.
论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可兑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加入WTO ,标志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尽管加入WTO并不直接对资本管制或资本和金融项目可兑换提出要求 ,但随着银行、保险等金融市场扩大开放 ,以及对外经济贸易联系的扩大 ,客观上要求放松管制 ,逐步推进资本和金融项目可兑换进程。本文在此背景下对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可兑换进行研究。本文对我国实现资本和金融项目可兑换的利弊进行比较 ,然后指出我国实现可兑换所带来的利益将远远超过其不利方面 ,进而提出实现资本和金融项目可兑换的条件、步骤和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美经常项目失衡中的问题,依据不同理论,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学者们通常从汇率变动、储蓄-投资变动、国际货币体系、产业结构性变化等角度围绕中美经常项目失衡中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金融发展差异的视角对全球经济失衡做个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当前也面临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收入不平等、投资过热、潮涌现象和双顺差等种种挑战。这些内外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结构、资源税、行政垄断制度的改革尚未完成。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应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过度,实行应对潮涌现象和双顺差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力为  赵越 《管理科学》2006,19(5):58-65
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的首要问题,国际收支平衡表作为对外开放的事后会计性记录,它的结构及各组成账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把国际收支平衡表作为对外开放的事后会计性记录,从内外均衡的视角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研究贸易账户、资本账户和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进口、出口、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经济增长是出口、进口、进出口、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及外汇储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较之于出口,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经常和资本项目逐步放开等原因,大量国际短期资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流入我国,并在货币市场、酱市场上进行投资、获取收益,给国内赞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本文旨在分析国际短期隐蔽性、非法性资本资本流入我国原因和方式并利用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对资本流入规模进行估算分析其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最终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