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我国行政问责事件接连不断,各地纷纷出台问责办法,使行政问责制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从近年来实施情况看,问责制确实达到了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促使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忠实履行职责的目的。但人们在肯定问责制的同时,对官员被问责后复出的程序也比较关心。  相似文献   

2.
所谓官员问责制,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而官员问责制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知晓和接受。  相似文献   

3.
作为责任政府的产物,官员问责制进入大众视野已有一段时间。通过问责来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责任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是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应有内容。而被问责官员的出路往往备受  相似文献   

4.
"问责官员"频繁复出凸显制度设计缺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我国行政问责事件接连不断,各地纷纷出台问责办法,使行政问责制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从近年来实施情况看,问责制确实达到了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促使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忠实履行职责的目的.但人们在肯定问责制的同时,对官员被问责后复出的程序也比较关心.一个时期以来,各地"问责官员"频频复出,而复出的程序又不公开透明,使人们对问责制的公正性、合理性及合法性产生怀疑.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问责制特别是"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责任政府的不断发展完善,问责制作为一种责任追究的制度安排作用重大。在强问责的背景之下,官员的"乱作为"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不作为""懒政"行为却有所凸显。为了激发官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缓解问责制下的高压态势,需构建容错机制,平衡问责与激励。为此,要界定容错的类型,确定查错纠错的主体,明确可探索领域和授权性规范,为公民评判提供渠道,确定集体责任追究方式,同时与激励机制相融合,使容错机制真正起到激励官员改革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问责制正在得到普遍推行,这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规范行使公共权力,强化领导干部责任,促进党政机关反腐倡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发现,在问责的过程中,行政负责人受到处理的多,党委系统的领导干部受处分的少,党内问责制的实行遇到了困难。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过程,是指从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并进入政府政策议程开始,直至政策终结的整个政策生命周期.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能否有效实现,与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权力配置密切相关.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为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必要的制衡机制往往被引入以确保公共权力的正确配置.然而,在现实的公共政策过程中,决策专权与执行滥权等权力错配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非常严重,扭曲了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背离了公共管理活动的公益性宗旨.因而,把公共政策过程权力错配现象纳入我国政治生态进行分析,并从多角度进行矫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民主的发展、全球化的国际形势等,都要求我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实现更多的公众参与。公众不仅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重要角色,而且也是公共政策实施的对象,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让公众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能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实现公共目标。  相似文献   

9.
杨红 《经营管理者》2009,(18):395-395
行政问责制是构建责任政府的关键步骤,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行政问责制的路径: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强化官员和民众责任意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明确行政责任;完善行政问责制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人大和媒体的监督力度,扩大公民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问责制是一种对政府公务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过错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公共事件问责制是针对公务员在公共事件的起因、过程或处理中存在过错或重大过失,并且证实其负有领导或执行责任时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公务员在公共事件中的责任可分为道义责任、行政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等。目前,我国正处于  相似文献   

11.
"官员问责制"确认每个官员要对公众负责,对其职务负责。有助 于破除权力的无限性、神圣性,使越来越多的官员能以平常心、 负责任的精神从事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日趋完善,但在实践过程中却会常常碰到制度伦理缺失、“问责”执行官员的道德伦理缺陷、问责主体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及咨询机构缺乏等瓶颈问题。因此,我国需通过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树立“问责”执行官员的现代行政伦理意识、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和建立行政伦理咨询机构、追求问责氛围的伦理化等相关对策以致力于更好的发挥行政问责制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当前,对领导干部的问责已成为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的亮点之一,其实施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问责制的研究,正逐步从观念层面向实践层面延伸、从政策层面向制度层面拓展。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结合责任与权力、承诺与问责,实施重点工作责任承诺及问责追究制度,在问责制探索中迈出了坚实而有效的步伐。通过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提升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及执行力,但是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程度还比较低,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本文对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发展与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并为其完善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2003年SARS事件中两位部长级官员引咎辞职,"问责"的概念开始进入中国行政管理范畴,不仅引发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开辟了我国行政学和行政法学的新领域,地方各级政府也积极主动地探索建立相关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至今,我国长沙、南京、广州、天津、重庆、海南等共88个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各  相似文献   

16.
正一方面,树立权责相统一的政治认知,避免权责脱节。公共行政人员作为一种代理人角色,包括复杂的责任内容,即对多种委托人负责,包括组织的上级、政府官员、职业性协会和公民。党委成员、纪检监察干部、人大代表及审计干部等权力监督者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必须严格履行相应责任,将特权思想与等级思想等文化糟粕与自身认知结构相剥离,按照党规国法中的实体性与程序性要求,杜绝"为官不  相似文献   

17.
自我国启动官员问责制以来,问责风暴迅速席卷了神州大地,问题官员因被问责纷纷落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但我们在为此击节叫好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隐忧,特别是官员问责制中的"高调问责,低调复出"问题。当然,被问责官员复出并无不可,公众和舆论质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执行是将国家、地方政府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的唯一途径。由此可以知道公共政策的执行与公共利益是息息相关的。然而公共政策落实的主体是政府的工作人员,这就意味着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种势必会受到两种利益关系的影响。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相互之间的冲突问题,找出其冲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找到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互惠的路径,避免政府利益对公共政策产生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公众这一政策主体中,民众是主要生力军,但公众在参与政策中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而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大众媒介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它本身也存在着信息资源匮乏等问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已跻身到信息时代的潮流中,公民逐渐学会利用网络这一途径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以便跟好的参与到公共政策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王晓杰 《领导文萃》2009,(19):23-26
官员问责制的推行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亮点,特别是这些年来如此密集且大张旗豉,令人耳目一新。也让人充满期待。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官员问责制还刚起步.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厘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