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主权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美元在当前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的思考,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提出了超主权货币的想法,以降低货币体系下的风险。本文分析了超主权货币的可行性,以及作为中国,还可以通过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来抵御货币体系所固有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曾勇 《决策与信息》2009,(11):181-182
本文指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缺陷在于国际储备货币不均衡的一国信用机制,通过分析在当前世界货币体系下建立超主权货币的困难性,提出应当建立以超主权货币为目标的新型国际货币体系的过渡机制以促进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货币的革命     
次贷危机引发了人们对于美国国际货币地位的重新思考,央行行长周小川适时提出"超主权货币"的构想,以降低货币体系的风险。本文介绍了超主权货币提出的背景,分析了超主权货币的可行性,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美国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然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用事实证明了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演绎了新一轮的美元“特里芬悖论”。在世界愁于为美国买单之时,周小川行长提出“超主权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构想,为世界货币体系改革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济实力、国’际分歧等种种不确定因素,使超主权货币这一构想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超主权储备货币至今为止只是个概念,理论上它可以避免很多结算费用,有利于全球的协调,但它不可避免触动了部分美国人的利益。当前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倘若以这轮金融风暴为转折点,建立超主权货币体系来结束美元称霸的局面,那么货币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07年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美元作为具有国际本位货币和主权国家货币的双重身份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从美国近年来不断扩大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等角度来看,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权货币”这一构想具有前瞻性,指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现代货币与国家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现代货币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货币是国家凝聚力的有效粘合剂。国家实力影响着现代货币的国际流通并影响着现代货币所扮演的角色与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国家的地位发生了改变,为了维护国家在金融波动威胁下的政治经济稳定,区域货币合作广泛发生,但是仍然没有改变现代货币主权归属于国家主权,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8.
梁晓静 《管理科学》2002,15(4):28-32
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从提高金融风险抵御力的角度,亚洲各国各地区加快了货币合作的步伐,但在目前的国际金融环境和国际货币体系下,实行亚洲区域货币合作仍有诸多限制条件.针对这一问题,从亚洲货币合作的内容、方式及合作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我国在合作中的地位及应该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货币的终结     
现有货币体系存在弊端,电子信息技术与货币本质的联姻将终结货币,未来的货币体系将建立在信用清算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借贷记录,实现虚拟货币交易,从而实现无现金社会。  相似文献   

10.
李东卫  梁晓萍 《决策探索》1995,(6):34-35,3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目前金融宏观调控所面临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即实现货币总供给与货币总需求的平衡,建立稳定的货币供应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的货币供给机制“一松就乱”,“一紧就死”,如何解决好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本文拟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是欧元区成立来所面临的最严峻一次重大考验。这次危机引发了人们对欧元区制度本身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极大地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表明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本文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经济虚拟化与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制及世界经济格局在经济虚拟化的情况下,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美元依然依托着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保持着大国货币的地位。本文分析并对比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后的国际货币体制与世界经济格局,并用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可持续性事实来说明在国际货币虚拟化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没有实质性的崩溃,而只不过是制度安排与以前有所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美元、欧元两种国际货币的不同发展历程,总结出国际货币的功能与优势,从中发现人民币虽具有国际货币的潜质,但目前还不符合国际货币的构成要件,仍需要时间改进提高,一旦机会成熟,人民币将登上国际货币的舞台,形成三足鼎立的世界货币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许多问题上,如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建立国际金融监督管理组织、建立和完善国际储备体系等方面国际社会的意见都是一致的。尽管如此,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无法建立起来。这是因为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体系具体改革方案的一些关键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夏斌 《经营管理者》2010,(12):98-100
输入性通胀已成为巴西、印度、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头上密布的阴云:QE2的启动,也意味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更加紧迫;总结欧元的产生背景,国际社会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让目前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逐步过渡到多元化的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7.
虚拟货币是产生于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下的全新货币,并在我国的影响不断扩大,需要我国重视对其管理,但目前我国的管理措施不尽人意。本文从虚拟货币管理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和网游运营商两方提出管理改进建议,以求完善我国现阶段的虚拟货币管理。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太多是如何发生的呢?有人说",实践错误一定是因为理论错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错误是因为货币理论错误。大家都在接受弗里德曼的那句名言——"通货膨胀永远是货币现象",这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基石。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明显错误的理论:它错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货币超发并不必然带来高通货膨胀。货币超发只是发生高通胀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必要但不是充分条件。遗憾的是,各国  相似文献   

19.
杜平 《经营管理者》2009,(14):67-67
金融危机促进了东亚货币合作,但在货币合作中难免会遇到货币竞争,东亚地区的人民币和日元竞争不可避免。人民币在与东亚贸易联系、币值稳定程度与声誉上有优势,而日元在国内金融体系发达程度、交易网络规模及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有优势。总体上,目前并未有货币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人民币有上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引发人们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诸多弊端的深刻反思,有识之士歼始探寻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长期保值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2011年将在法国戛纳举行的二十同集团(G20)峰会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美元霸权受到空前挑战,人民币同际化适逢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