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重要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哈尔滨市正处于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的关键时期,应抓住机遇使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跃式发展。近年来哈尔滨市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稳中有升,推行新型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但也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人均资源已然不足、后备资源极度匮乏,产业、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依然较大,改变资源消耗型经济结构的任务艰巨。制约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三大类主要因素是:生态因素、产业环境因素、制度发展因素。在分析了哈尔滨市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状况、循环经济产业结构及布局情况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并对循环经济发展体制环境、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环境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哈尔滨市三次产业进行了具体定位:第一产业发展与生态农业集聚区发展相结合;第二产业发展与现代循环型工业化示范新区发展相结合;第三产业发展与现代可持续发展服务产业先行区发展相结合。构建哈尔滨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循环经济推进体系的建立需要有相应的发展战略对策来支撑,故提出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继续调整循环经济产业结构、完善循环经济可操作性制度建设三大类对策。欲以此研究为契机,为哈尔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研究后来者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生态化经济发展模式,在国家经济体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循环经济政策对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的法律保障体系层次丰富、高度重视财税政策作用、加强环保技术引进研发、注重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等基本经验之基础上,针对福建省循环经济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经济支持、科技教育环境待优化等主要问题,从完善法律保障结构体系、充分发挥经济手段作用、重视循环经济技术研发、注重民间组织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福建省循环经济政策的优化措施,由此指导、推进福建省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超 《决策探索》2006,(10):20-2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而循环经济为缓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尖锐冲突提供了条解决途径.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日益紧缺的资源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循环经济则是可持续发展的"三赢"经济,它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循环经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5.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率利用,成为缓解我国目前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政府工作人员对循环经济的认知水平是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政策扩散理论为基础,探索了循环经济政策认知是否在政府部门内形成扩散。通过对沈阳、大连两地政府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了政府工作人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别,不同类别之间的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地差异。这一结论为地方政府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进一步剖析如何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循环经济认知水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循环经济的政府引导及激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的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相应的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予以支撑。中国的循环经济政策必须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必须针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按照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策略制订切实可行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鉴于行文篇幅,本文重点分析对循环经济的政府引导及经济激励政策问题,重点研究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财政政策等。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的管理是指国家循环经济监督管理机构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监督管理。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管理,必须符合一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思想,以保障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所谓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管理创新,就是要在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目标、管理方法、管理思想、质量管理标准以及管理手段等各方面进行创新,使物资和资源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经济环节得到合理、高效和循环利用,尽可能减小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循环经济的西部能源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凤亚红  李文琴 《管理学报》2008,5(5):751-754
针对当前我国西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西部能源企业发展模式。该模式由三大环境资源型供应链系统,以及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政策保障组成,涉及企业、政府和供应链多个层次的多协作关系,旨在通过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种兼顾资源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循环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消耗量也在越来越大。当今时代,世界的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个时候,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就被提了出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但是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严重问题。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量大,发展方式粗放,对环境污染严重,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终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这个时候,理解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改变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一项必然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等约束因素的根本保证,改变现行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林业循环经济体系,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薛贤 《经营管理者》2009,(14):210-210
针对我国粗放的、不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高增长、高能耗、高环境问题。本文从循环经济的概念及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和污染的高排放实现的,并且这种现状仍在恶化,已经日益明显地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针对这种状况,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目前有效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工业化条件下的生态经济,是指导人类经济活动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倡导经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解决环境问题、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针对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寻河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对河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循环经济的思路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宏春 《管理学报》2008,5(5):633-636,641
从循环经济内涵及实质入手,讨论了能源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重点环节,认为通过依靠技术进步、发展多联产、提高能源转化率等手段,可以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政府要通过制定法规、政策、标准等,为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政府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是循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解决可持续发展中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理想途径是"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能源产业特别是燃煤发电行业循环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快速发展给现行信息披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根据燃煤发电循环经济经营系统发展的内在要求,及我国新的环境报告书对资源信息披露的要求,通过对发达国家燃煤发电企业信息披露先进经验借鉴,提出了适合我国煤电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披露模式,所披露的信息中应包含有资源流转的实物量信息以及货币化后的价值量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由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研究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作为现今最主要经济模式,它充分地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共处过程中的发展矛盾所在。纵观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在起步阶段,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及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现在我国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身的环境优势或者发展背景等,来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从根本上实现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