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益公布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玲  曾勇  唐小我   《管理科学》2001,4(3):46-51
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是金融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基础 .国外对此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其中事件研究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其普遍适应性导致了它的广泛应用 .目前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试图采用事件研究方法主要针对上海股市进行收益公布的实证研究 .本文研究的经验结果对我国股市的半强式有效性提供了一个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2.
市场有效性是一个资本市场健全发展的主要标志,而过度反应是进行市场有效性研究的一种最优方法之一.本文则对由于ST公告这一事件所导致的市场价格异常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股票市场存在过度反应,即市场是非有效的.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股票价格变化原因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相关事件的股价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拟发行可转债公告、可转债发行和转股启动等事件均具有显著非零的股价效应,而股东大会拟发行可转债公告、发行公告和可转债上市等事件不存在显著非零的异常收益。这表明市场对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反应有一个过程.并非董事会拟发行可转债公告后市场就已经消化了公告的内容。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对于可转债融资行为所引起的异常收益,可用总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流通股比例、权益市值对面值比率,以及稀释度(或相对发行规模)等因素来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鲁炜  卢宝 《管理学报》2009,6(7):978-980,987
根据中国证券市场已上市的权证及其标的股票的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中的市场模型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了权证的发行上市和到期对标的股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权证上市公告日之前,由于套期保值效应、价格操纵效应和信息效应等原因,认购和认沽权证的标的股票都有正的非正常收益率;在权证上市公告日当天有非常显著的负的非正常收益率;而上市公告日后,认购权证的标的股票有弱负的价格效应,认沽权证的标的股票则有正的价格效应.权证到期时,对于标的股票价格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5.
高佳  荣鹰 《管理科学》2022,25(4):67-87
自然灾害能对企业造成相当的影响,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不容忽视.衡量自然灾害对企业造成的实质性影响,是从企业层面对自然灾害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本文以地震为例,收集我国上市公司于2008年~2015年间发布的,关于企业生产运营是否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的公告,定位可能受到实质影响的企业,利用事件研究法,估计地震给企业造成的实质影响.首先,结合已有研究的结论,对研究情境和样本可能存在的情绪性影响进行逐一讨论和检验,未发现有显著的情绪性影响的存在.然后,估算得受影响公告公布当天,样本企业市值平均损失2%,一周内平均损失2.5%,基于多重检验,该损失可以被认为是地震对企业造成的实质影响.此外,还检验了突发事件情境下,我国股票市场的半强有效性,发现市场反应及时,不存在逆转,且可以区分不同信息,说明该情境下我国“股票市场半强有效”假设成立.前述研究结果稳健.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重组公告引起了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动。本文结合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从公司的财务特征出发建立了不同种类重组引致的市场反应的预测模型,一方面检验了基于组织资本、财务资源协同和收购成本所提出的五个假设,另一方面探索了投资者预期不同重组所采用的财务指标。  相似文献   

7.
杨矗 《决策探索》2014,(24):22-24
一、要素市场改革的内容及趋势 30多年来,产品市场改革为中国经济增长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储备了规模基础。与此同时,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明显滞后,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受多重因素影响,尤其是地方政府意志及短期行为的干扰,价格发现机制而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我国要素市场扭曲主要表现为价格负向扭曲,即生产要素的真实价值被低估了。要素市场扭曲尤其是政策引致型的要素市场扭曲,会造成国民财富的非正常分配、转移甚至消散,阻碍经济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发展质量提升。因此,我国必须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扭转“非对称改革”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市场价格是由多空交易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观点出发,构建了多空交易者模型,将市场相对有效性概念作为实证检验的理论基础,运用我国股票市场数据,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处理新信息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市场运行效率,使我国市场相对有效性得到提高。但结果也表明当前我国市场效率仍不足,需进一步推进相关制度建设来提高我国市场处理信息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的期权定价模型-PD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戴锋  侯风华  梁玲 《中国管理科学》2002,10(Z1):245-248
本文在偏态分布[9]的基础上,给出了正常市况市场及红利分配条件下美式、欧式期权定价的一种新型解析模型(PD模型);进而通过解析方式证明衍生商品可以降低市场风险、期仅执行价格在到期日之前往往高于标的资产价格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0.
陈锐刚  杨如彦 《管理评论》2004,16(11):46-52
本文在现代金融理论框架和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分别讨论了市场有效性及其检验的有效性问题。对两种模式下的实证检验进行了简要回顾与分析,并指出各自的缺陷与问题。由于价格是市场均衡的产物,价格的形成体现了市场对信息的反应程度和速度。因而,有效市场实证研究有助于促进市场的公平和公正。由于“联合假设”问题以及实证模型中所存在的缺陷.我们需要更强的理论来评估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11.
公共卫生事件引发恐慌的同时,也激发了投资者对相关医疗产品的关注.本文手工搜集事件期间上市公司的医疗产品信息披露公告,研究了投资者对与事件明确相关、模糊相关及完全不相关的三类公告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与事件明确相关和模糊相关的医疗产品公告的市场反应没有显著差异,存在异象.进一步地,本文发现存在明星分析师跟踪、事件影响轻微和不存在相关网络谣言时,投资者不会对模糊相关医疗产品信息产生过度反应.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公共卫生事件压力下,投资者的直觉系统越过理智系统直接作用,而当投资者接受到较多理性信息和事件压力较小时,理智系统能够修正直觉系统产生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2.
陈健  贾隽 《经营管理者》2013,(23):13-14
本文根据随机游走理论、有效性市场假说、市场的不确定性下的预期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混沌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等理论的演变,总结了前人对于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心理因素的金融经济学解释。并结合当前我国股票市场波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投资者心理预期为调控对象的股票市场稳定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存在风险容差约束的模糊投资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模糊不确定环境下,利用证券价格为梯形模糊数的模糊AR时间序列预测证券价格,描述市场运动趋势,将半绝对偏差风险约束调整为模糊松弛约束,在均值-半绝对偏差框架下,构建出目标函数服从梯形模糊数的可能性分布,风险约束为模糊松弛约束的模糊投资规划,并求得了有效性前沿。采用上证50的15只指标股进行实证检验,表明:规划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投资满意度水平;规划考虑了市场趋势,具有决策的针对性;风险的容差水平体现了投资者自身评定程度,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下,风险容差水平具有不同的作用;规划比均值-半绝对偏差模型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前沿,更加具有投资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2010年股指期货已经在我国隆重推出,作为指数化投资的一个品种,其与指数化投资产生和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本文对沪深300指数2005年4月8日到2010年5月18日的收盘价是否满足随机游走假定进行检验,通过方差比模型方法对整个样本区间及两个子区间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我国股指价格满足随机游走假定,这表明我国股指市场是弱有效性市场,投资者将无法根据股票历史价格信息对今后价格作出预测,指数化投资将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业绩预告作为提示风险、调整市场预期的关键信息,从前瞻性视角为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提供了条件。面对我国投资者信息解读不足的情况,如何积极发挥业绩预告的有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官方社交新媒体平台“投资者e互动”为背景、采用文本度量方法检验信息技术环境下,投资者信息能力对业绩预告市场反应的影响,以此来研究资本市场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投资者e互动显著降低了业绩预告市场反应,提高了资本市场效率,且在损失厌恶程度较高、信息环境质量较差时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投资者e互动通过增加投资者信息能力和交易行为,促进了盈余信息的价格发现过程。本文结论表明,社交新媒体是提升市场有效性、减弱信息披露市场冲击的重要制度安排,为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微观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有目共睹,全国商品房住宅价格节节攀升,作为具有居住和投资双重属性的房地产包含了太多的内容,百姓为之思虑,对其高度关注,国务院的规范措施也接连不断地推出,上涨了数年的我国房地产价格究竟会有怎样的走势,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风吹草动关系到太多的利益群体,所以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分析,观点多如牛毛。本文从房地产基本的价格问题入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行探讨,并分析城市中不同群体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地震等灾变性事件对于消费品产业链内价格传递和市场的影响,本文利用从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四川省江油市畜产业链进行实证研究,使用向量纠错模型(VECM)和历史分解图(HDG)分析了价格调整的动态效果和沿产业链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价格的调整关于速度和大小都是不对称的,外生震荡对于该产业链的不同层面产生不同影响,导致价格差益的扩大和价格不完全传递。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灾变事件条件下消费品产业链内价格波及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我国农副产品市场的发育、成长,市场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扰的难题。主要是: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生产在周期波动中徘徊。就生猪市场而言,几乎一年半一个周期,重复卖猪难——买肉难——卖猪难——  相似文献   

19.
中国A股市场增发效应与投资者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学者对增发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董事会拟增发公告效应上,对增发的中长期效应较少涉及,虽然对增发公告效应的研究也很有意义,但对于倡导理性的投资者而言,则其重要性不如增发的中长期效应。本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窗口内考察了我国A股市场1998—2004年间获准增发上市公司增发的中长期效应和增发上市日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拟增发公告效应出现5%-10%负效应基础上,流通股股东增发的中长期效应继续出现显著的负效应,并且流通股股东的超额收益率与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率和增发价格折扣率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因素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深沪证券交易所2007-2008年间327个澄清公告为样本,分析了资本市场澄清公告的信息含量问题。研究发现澄清公告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这表明澄清公告是有用和及时的,尤其是澄清公告清晰地进行肯定答复时,增量信息更加明显。实证分析还显示,影响澄清公告信息含量的因素主要有外部流传消息的性质以及澄清公告答复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