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向避税是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采用的主要避税方式。外商投资企业把利润逆向转移到境外高税区,追求的是资本转移及逃避预期风险等非税收目标。这给国家和中方投资者带来了双重的经济利益损失,扰乱了我国的经济秩序,应通过完善法规等,有效防范外商投资企业的逆向避税问题,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围绕国际逆向避税的定义、特点、原因、手段、危害以及对策等问题进行探析。使读者对国际逆向避税有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并希望对国内税法的修改和国际税收协定的鉴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增值税具有普遍征收、价外计税、使用专用发票、税简化的特点。现行增值税制充分体现了“道道课征、税不重复”的基本特性,反映出公平、个性、透明、普遍、便利的原则精神,对于抑制企业偷税、税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税法中的多种选择项目依然为纳税人进行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沸沸扬扬的白酒消费税调整方案终于在市场的一片争议声中尘埃落定,将大型酒企尤其是白酒上市公司避税的重要途径最终堵上。  相似文献   

5.
按避税实施的地域不同,避税可分为国际避税和国内避税两种类型。国际避税和反避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热门课题,而国内避税和反避税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但自1994年新税制以来,情况不同了,国内避税则成了"新宠儿",频频出现了各种培训班与讲义之中上,有人甚至提出了"向避税要效益",这究竟为什么呢?确有进一步讨论之必要。一所谓避税,一般国内解释为"纳税义务人以合法手段减轻或避免纳税义务人行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萨谬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分析美国联邦税制时也指出,比逃税更加重要的足合法地规避赋税,原因在于议会制定的法规有许多漏洞,听任大量的收入不上税或者以较低的税率上税。可见,避税的前提虽是遵守税法,但其结果,却会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流失,甚至会降低经济活动的效率,造成税收公平方面的问题,并加剧税收制度的复杂性和征管困难。但为什么国家往往容忍这种避税行为呢?  相似文献   

6.
田高良  李星  司毅  张睿 《管理科学》2017,30(4):48-62
 已有企业避税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鲜有涉及对企业社会网络属性的探讨。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企业都不能独立于其他企业单独存在。连锁董事的出现,在企业间建立了紧密的关系网络,还为企业私有信息传递构建了一条非公开渠道,从而促进相似行为在企业间传染。随着中国企业现代董事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连锁董事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从连锁董事关系这一社会属性视角研究企业避税行为的传染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在构建连锁董事关系的基础上,以2007年至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8 732条公司年度观测值为样本,将公司有效税率、账税差异和固定效应残差法计算的账税差异作为避税程度的测量指标,采用OLS回归模型对避税行为的传染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连锁董事传递的成熟避税经验可以降低目标公司的避税成本和管理者对避税决策不利后果的担忧,导致避税行为在企业网络间传染。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和替代性解释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避税行为在同一地区的连锁公司间更容易传染,即传染服从先内后外律。最后,与CFO相比,当连锁董事为目标公司CEO时更能促进避税行为传染。        以连锁董事为视角的研究可以将企业的社会属性纳入到避税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丰富避税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构建了企业针对连锁董事信息传递的成本收益决策框架,完善了连锁董事传染效应的理论研究,对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概述合理避税的涵义及房地产企业合理避税的目的,分析房地产企业合理避税存在企业合理避税定位错误、企业对合理避税方法缺乏认识、税务机关反对企业所有纳税筹划的问题,结合我国相关税法及法律规定,提出合作方式的合理避税、股权转让的合理避税、签订合同装修费的合理避税三种房地产企业合理避税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联企业是新型的企业形式,它的产生源于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作为一种新型企业形式,关联企业有很多优势,但是关联企业的避税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关联企业中的避税问题已经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就关联企业曲避税问题,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制对我国关联企业避税问题及法律规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问题     
中国已成跨国公司避税天堂截至2004年8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4025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50.29亿美元,外企总数达49万家,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亏损状态。有相当部分的跨国公司是为了避税而制造的人为亏损。跨国公司每年避税给中国造成的税收损失在300亿元以上。为了达到避税的目的,很多外企都向境外的关联企业转移利润,通常采取的方式是“高进低出”,在从境外关联企业买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时候,高价买进,再把成品低价卖给海外的关联企业,这样更多的利润流失到了境外,达到了避税的目的。第二种情况则是采取在国际避税地——比如…  相似文献   

10.
许多跨国纳税人都把在避税地设在离岸信托作为国际避税的主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走出国门,利用海外的一些避税地进行避税和投资安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跨国企业在我国日渐增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不可避免的避税问题。本文通过列举跨国企业在我国的几种避税手法,介绍我国反避税的立法现状,分析针对不同的避税方式作出的不同措施规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反避税机制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企业而言,其一切经营及业务活动的开展,都是以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实现企业资本与利润的不断提升.而合理避税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体系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减轻企业负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的同时,又可以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及资本的积累等贡献一份力量.因而,科学有效地推动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对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围绕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合理避税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避税,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有人认为,避税是指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定的形式、方法和手段,避免纳税或者减轻税负的行为。并把避税分为合法型,非违法型,形式合法而内容不合法三种类型。例如,通过关联企业或不同税率地区转让定价;采用高转成本,低转利润的存货计价方法进行利润调节;通过信托手段及企业挂靠,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等。  相似文献   

14.
对于跨国公司的避税,国际上已经有相应的反避税对策,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避税问题的日益突出,借鉴国际反避税政策,加强我国涉外税收征管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资本弱化作为一种国际避税方式,许多国家都有相应法规对其进行制约,在我国以资本弱化方式进行避税已成为外资企业避税的新动向,我国有必要根据国情,借鉴各国的经验,建立起完备的防止资本弱化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维护国家的税收利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存在着筹资渠道单一、刚性不足、缺乏立法保护、社会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保险费改为社会保障税进程。基于此,文章全面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模式改革及社保费改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资本弱化是跨国公司避税的常用手段,我国的资本弱化税制于2008年建立起来,但目前却鲜有我国资本弱化税制对外资企业影响的研究.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年~2011年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我国资本弱化税制对外资企业资本弱化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资本弱化税制有效地降低了部分外资企业,尤其是负债权益比高于2的企业的资本弱化程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资企业的资本弱化避税行为;在实际税负方面,由于外资企业较强的税收规避动机,其实际税负远远低于法定税率,而资本弱化税制确实有效提高了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但资本弱化程度高的外资企业税负提升程度小于资本弱化程度低的外资企业.同时本文也发现了资本弱化税制作为明线监管对于未达监管要求的外资企业具有学习效应:负债权益比率未超过了法定标准的外资企业则会提升其资本弱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30日北京市发布了“国五条”细则的落地政策,这份被称为“京十九条”的政策,首次将二手房市场纳入本市调控体系。“京十九条”已颁布几个月了,近期,一些涉及“避税”方法的文章点击率持续飙升,网络上有“以房抵债”,老人将房屋低价“卖”儿女等“避税攻略”。这些招数能否行得通?记者对此追访了地税部门和房管局的交易大厅,税务人员表示,“避税攻略”其实不靠谱,市民不可轻信。  相似文献   

19.
《决策》2009,(11):59-59
淮南市地方税务局在省地方税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全国实施素质兴税,质量强税,科学管税“三大战略”,大力建设全国教育培训,全面质量管理,全社会满意“三项工程”。  相似文献   

20.
由于金融危机下全球信贷紧缩压力的加剧,那些昔日依托低税率或者零税率以及客户保密制度从而吸引世界诸国大量资金的避税天堂如今更加清晰地进入到了国际社会警惕与声讨的视野。并且与以往不同的是,未来对于避税天堂的治理已经不再停留在舆论层面或者小打小闹,代之而起的将是一场全球性的围剿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