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制度安排。传统治理结构大多遵循“股东至上”逻辑,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目标。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这一模式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随着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的上升,共同治理模式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我国企业在改革治理结构时,也应树立共同治理观念,重塑新的治理价值观,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传军 《管理科学》2003,16(4):84-87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制度安排,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是一种新兴起的公司治理理论,是公司治理机制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在介绍、分析了这种理论后,提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中作用的加强和地位的上升,共同治理模式将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是对传统公司理论“股东至上”逻辑的颠覆,是新经济环境下公司治理理论的必然选择,本文从5个方面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朱卫东  张超  吴勇  库泉  张帆 《管理科学》2019,22(2):112-126
传统的股东单边治理模式难以平衡并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基于共生的共同治理模式满足了这种需求, 而利益相关者共生的逻辑起点是共同创造与分享增加价值.此时, 如何在现有种群规模下平衡利益相关者关系并保持其动态增长成为值得研究的科学性问题.首先分析员工与股东共创与共享增加价值机理, 并运用生物学中的Logistic增长模型构造基于增加价值的利益相关者共生演化一般模型;然后得出员工与股东的劳资共生演化动力模型, 并利用均衡点、依存系数的不同取值对劳资共生行为模式及稳定性进行分析, 给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及映射现有的管理实践;最后, 以海尔为例分析了“人单合一”创新模式改革前后劳资共生行为模式阶段性变化及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 验证构建劳资共生模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李传军 《领导科学》2003,(10):46-47
共同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代表人物是布鲁金斯学会的M·布莱尔。与传统公司治理理论不同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目的不能仅限于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应该同时考虑企业其他参与人,包括职工、债权人、供应商、用户、所在社区以及经理人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向“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这一传统观念提出挑战,认为职工、经营者、供应商和用户与股东一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体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当前国际上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两大派别,一是美、英等国为代表的股东利益导向模式,另一种是德、日等国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导向模式。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体制也各有特色。我们选择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为样板,对它们各自的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体制做一比较分析,从中汲取经验,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体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利益相关者理论源于商业领域,但其治理目标、治理结构和治理动力与社会治理具有高度耦合性,"共建共治共享"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包括利益相关者的发现、参与、合作、创新和满足。"共建共治共享"实践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利益分配机制是否足够公平,能够让所有利益相关者满意,这是社会治理"共建共治"的动力;二是利益相关者合作分工机制是否足够有效,达到最优的治理成果,这是社会治理"共享"的基础;三是利益相关者权利和责任是否平衡,这是"共建共治共享"可持续动态平衡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丁晶 《经营管理者》2015,(10):86-87
在现代企业当中,由于契约理论的存在,产生了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基本构架。而企业能力理论则对其内涵进行了充实和丰富。在公司治理方面,利益相关者要求实行共同治理的原则。共同治理则需要有相匹配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做支持。在此情况下,公司财务治理在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目标上则具有一定得不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刘烨李凯  秦丽娜 《管理评论》2004,16(5):31-34,40
利益相关者治理与传统的股东单边治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强调利益相关者与出资者共同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网络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的优势特征的核心在于,运用公司内、外环境中无形资源的经济价值,实现经济活动的报酬递增。本文从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文献回顾入手,阐述了中、小股东的参与成本过高及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知情权受挫等问题。最终,探讨了基于IT技术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主编的新作《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2001)是一本从经济学视角阐述企业共同治理的学术专著。该书与同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构成了姊妹篇。前书所阐述的利益相关者合作理论为本书构建了理论基础,而本书所阐述的共同治理结构是利益相关者合作理论的进一步扩展和逻辑延伸。本书的出版丰富与推进了现代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从单边治理到共同治理的演变是现代公司治理制度演进的一个重要特征。本书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评价与治理指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跃军 《管理科学》2005,18(4):14-21
利益相关者的相关问题已成为现行公司治理框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设置公司员工参与程度、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公司监督管理部门的关系、公司诉讼与仲裁事项等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指标,考察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状况,并得出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较低、治理机制较为薄弱、治理机制在不同上市公司之间差异较大.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较好的上市公司只是少数,多数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特别是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有待加强.建议在公司治理中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鼓励利益相关者适当而有效的参与公司治理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陈东 《管理科学文摘》2012,(20):189-189
现代公共政策的制定是由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这些参与者之间形成一定的网络,以此影响着公共政策。政策网络既不是从上至下的治理模式也不是从下往上的影响模式,而是政府在协调各个政策参与者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综合做出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张兆国  戚拥军  罗勇 《管理学报》2007,4(5):614-614,615-617,681
礼仪相关者理论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该理论的基本思想的研究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结构是股东投入的股权资本、债权人投入的债务资本、经营者和一般职工投入的人力资本、供应商和客户投入的市场资本、政府投入的公共环境资本等财务资本和非财务资本构成的共同合约;以此为基础,企业财权安排要平等地对待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财务方面要建立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相结合的治理结构,以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产权权益,提高企业财务的决策效率和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中的利益相关者指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益相关者是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兴起的大背景以及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日益重视直接相关。OECD等公司治理原则都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等做出了规定,但目前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中利益相关者指标还是空白,本文试图做出某种突破。一、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公司治理中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鼓励利益相关者的适当参与已经成为广泛接受的观点,《OECD公司治理原则》、英国《Hampel报告》、《美国商业圆桌会议公司治理声明》等重要公司治理原则都把利益相关者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德国、荷兰、瑞…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和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两方面构建了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指数。以此为依托,实证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权益的有效保护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并且,在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的各层次评价指标中,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中小股东参与治理、投资者关系管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均表现出了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但是,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债权人参与治理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却不显著。而且,在人力资本参与治理上,不但没有表现出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反而出现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文在解释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基础上,指出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根源在于"立法水平的相对滞后"以及"对现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不足"。因此,在公司治理复杂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利益相关者权益得以保护的关键,一方面取决于对现有立法的执行力度,另一方面则在于尽快实现"立法与实践"的对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现有的"政府管制"与"自主治理"二种典型的治理模式的分析,发现这二种模式均各有特色,进而得出有利于改善我国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的若干启示:建立健全董/理事会制度,实现产权明晰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保障各利益相关者权益,推进共同治理,准确定位政府在独立学院法人治理中的角色,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独立学院的治理等,这些启示有望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公司治理研究和实践的历史来看,公司治理目标为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现实与法理之间存在矛盾困境,使学术界在反思传统的股东治理理论有局限性,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公司治理目标,追求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公司目标逐渐形成。在认知股东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主义的公司治理目标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综合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公司治理目标理论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对理论研究有所助益,为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价值,并指出了实际中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继而在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建议,从而改善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股权全流通条件下,多层次代理所造成的治理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从构建有效的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和相关的法律环境,建立和完善外部市场监控,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以及合理的激励机制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引入合作博弈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企业利益相关者和谐治理的实质。合作博弈强调团体理性、有效性、公正与公平的特性,为利益相关者和谐治理提供了运行机制。本文在企业合作博弈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合作博弈模型、合作博弈诱导及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和谐治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