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斧作为劳动工具,它和人类一起登上历史舞台,是留存下来的人类最初的文化史料之一.但作为人的精神的物化形态,它的内涵却在不断推衍变迁,最后终于涵盖着一个意蕴深沉的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文明的历史轨迹.和全人类的历史一样,作为劳动工具,斧也在华夏故土的古老岁月里记录着人们征服自然,求取生存的艰苦历程,记录着人们主宰自然的渴望与豪迈.从北京人、峙峪人留下的石制砍砸器到半坡仰韶文化中形制雅观的石斧;从古神话的描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鉏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①到《诗经》的“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齐风·南山》)“墓门有棘,斧以斯之”(《陈风·墓门》)“取彼斧斨,以伐远扬”(《幽风·七月》)都无非是说明了斧的原初社会功能.“斧,所以斫也.”“斤,析本斧也.”(《说文》)“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  相似文献   

2.
冰雪崇拜是地球北部诸民族共同的文化现象.满族萨满教雪祭以物化的形式、隆重的礼仪展示了满族及其先世对冰雪的崇拜观念,具有浓郁的北方文化特色.满族雪祭既是对冰雪这一大自然景观的礼赞,也是对人类世代积累的识雪、用雪、娱雪的经验、智慧的颂扬.它反映了满族先世开拓、繁衍于北疆的艰难历程,记录了人类适应、利用、驾驭自然的伟大功绩.从中不仅可以管窥往昔满族萨满教原始祝祭大典的历史面貌,对于认识原始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理解北方先民的心理意识和思维方式,揭示原始萨满教的功能与作用也不无裨益.雪祭是满族萨满教古老的祭祀大典之一,在世代珍藏的满族先世黑水女真部古老的萨满  相似文献   

3.
中华山水文化的结构特色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山水文化 ,从广义上来说 ,是人类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自然山水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 ,即以自然山水为物质载体或对象而产生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的总和。自从中华大地上有了人类以来 ,中华山水在为人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物质资源的同时 ,也在不断开启人们的思维和智慧 ,为人们提供着精神营养 ;人们在利用山水、享受山水资源的同时 ,也不断地接受山水的启迪 ,汲取山水的精华 ,丰富发展着自己 ,创造着中华民族的山水文化。中华大地千山万水多彩多姿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多彩多姿的自然山水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相交相…  相似文献   

4.
刘爽 《齐鲁学刊》2006,(3):122-125
美国历史不仅是一部工业化、都市化和移民化的历史,也是一部清教文化被消费文化逐渐侵蚀并最终替代的历史。作为19世纪与20世纪文化变迁的亲历者,亨利.亚当斯以其独特的社会地位和史学家的睿智,在其自传体小说《亨利.亚当斯的教育》中清晰地记录了那个变革时代的文化轨迹。对美国精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预见,使《亨利.亚当斯的教育》一书成为透析欧美近代文化的必读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5.
巫术,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也是世界古代文化之一。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的“象牙之塔”上观察,巫术只是低级文化,或曰落后文化,而创造巫术的人是何等肤浅、愚鲁。如果客观地历史地思索一下,倘若没有巫术作为原始先民的精神支柱,人类很难冲破重重困难,进步到高级文化。人参是地球发展史上第三纪幸存的古老植物,人称植物活化石。对这个古老植物,人们依然运用古老的采挖方法,遵循着古老的习俗。东北人参产地分布在长白山、千山山脉、完  相似文献   

6.
<正> 生产力作为一种改造自然并取得物质资料的能力,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当科学技术水平低下,人类社会还处在农业时代时,人们用手工工具劳动,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显,所以人们没有把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来看待就是自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蒸汽机等机器后,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时代,人们主要用机器来生产了,科学技术对生产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也就逐渐认识到科学技  相似文献   

7.
张海英 《江汉论坛》2006,(6):141-142
骗,作为人性中一个十分隐秘而普遍的现象,历来受到人们的憎恨与唾骂;骗术也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可以说,自从有了人与人的交往,也就有了骗术的产生,它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无时不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对我国历史上各种骗术做一次全面细致的考察,特别是对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影响予以深入的理论反思,尤为重要。由张艳国、任放、刘保昌合著的《骗子的历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一书,从骗子的社会角色构成、骗子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传统骗术及其文化透视等角度,揭示了骗子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种种社会文化根源及影响,给人以耳目…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物化概念,其物化概念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惊人的相似。物化概念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商品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一是人通过劳动创造的物反过来控制着人。无产阶级只有自觉意识到自己的阶级意识,认识到自己与资本的关系,获得“总体性意识”,物化现象自然也就克服了,仅仅把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归结为认识问题具有重大缺陷。但他对物化现象、物化意识的揭露和批评,对当代社会的认识富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早就指出:“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2页),说明辩证的思维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只不过一开始它只是一种“自在之物”,并未为人们所反思、所研究罢了。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辩证思维的发展当然也不例外。它曾随着人们变自然界“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随着人们认识由“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而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辩证逻辑作为一门研究辩证思维(或者说作为历史地存在和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大千世界的演化,首先是物理世界的历史,其次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世界的历史,最后是文化世界的历史.物理世界是无机的,生物世界是有机的,文化世界是超有机的.如果我们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大的开放体系,那么,人类的出现及其文化世界的创造,则不过是整个宇宙间自然创造力的延伸,而人类的意识则是人的心理生物机制的发展伴随着文化世界的创造衍生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把人类意识的发生、发展放到整个宇宙开放体系中去观察。自从人类创造了文化世界,就使自己与生物、物理世界之间产生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介.人类意识的发生、发展虽然与生物、物理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作为“被意识到了的存在”或“意识到了的本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30、36页)的出现,则主要是人的心理生物机制与文化世界交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门类,这就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重要存在方式而广为艺术研究工作者对其长久的探索与思考.几个世纪以来,音乐美学一直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促进和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全面科学地阐述着音乐的社会性问题.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音乐美学发展也有了跨越性的突破.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哲学门类,一直为新中国的艺术事业发展承载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将从音乐、绘画、哲学及其对比的角度对20世纪表现主义时期著名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进行深入的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是一个崇拜自然的作家.沈从文式的自然崇拜不仅与西方近代启蒙思潮中的"泛神论"有关,更源于他对作为中华古老文化孑遗的巫楚文化的直接承传.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滋养了沈从文这位有着深挚的对于自然的"泛神信仰"的文学赤子的,乃是历史上的湘西社会--那片"人神和悦"的自然家园.<边城>的悲剧是人类自然情感和道德情惑冲突的悲剧,预示了人类文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文献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献记录和反映着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就.文献的实质是文化信息的物化,文献的文化价值阐释与价值解读,不能脱离它所产生时代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主张构建和谐世界,自然内含着许多中国元素,彰显了中国的特色,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的一大贡献,同时也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崛起、国际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等六个方面对其历史地位作出了全方位的评判。  相似文献   

15.
<正> 建国以来流行的一些《诗经》注本,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山水云雨等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有的未加解说,有的虽略有涉及,却语焉不详,有的则作了曲解.因此,有必要对此深入探讨,以利于正确理解这些诗的本义.笔者认为,《诗经》中山水云雨等自然景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景物描写,也不是简单的比况,而是一种有丰富内涵的符号系统.它是远古人类生殖意象在周代文化观念中的转换形态.它象征着当时人们对男女性爱和理想婚姻的热烈追求.远古人类认为,山水云雨的产生和人的  相似文献   

16.
<正> 文化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活动的成果.两千多年前的《易经》已经认为,文化就是按照人文来进行教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突出了人的能动作用,创造作用,所以,人们干脆把“文化”称为“人化”.而从文化发展的具体阶段来考察,文化巨人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他们深刻地体现了特定时代、地域、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另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沿革与发展又起着突出的作用,尤其在文化转型期,更为突出.这样,人类历史自然形成的不同文化类型,有时甚至可以用某位文化巨人作代表.世界文化产生过许多文化巨人,文化巨人反过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同样,中国文化的成长与发展,是与历代文化伟人的贡献分不开的.中华民族文化大放光芒于世界文化之高塔,产生不可估量的历史效应,其杰出代表的历史功勋不可抹煞.如果说,孔子代表了中国的封建主义文化,其特征是“早熟的人文主义”,那么鲁迅则代表了中国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从古代的孔子到现代的鲁迅,中国文化大厦的支柱无比坚固,  相似文献   

17.
历史决定论作为一种文化历史观,内含着人类对自身作出终极关怀的热情和追求自由的意志,它有着源源不绝的发展历史。理解这一事实,首先需要对历史决定论进行古老形态的发生认识论考察。从大量的原始宗教和神话的资料分析中可知:人类用天然石器割断与自然的脐带关系的同时,却把自身又投放到一个受“超自然力量”决定的历史环境中。人既是这种  相似文献   

18.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纪传体中“通古为书”的创作之作.但通常人们评论所及,多在《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巨大影响和重要地位方面.笔者在研习中国地方志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深感《史记》对地方志发展的影响也是全面而深刻的,值得重视.一、方志刍型胚成于《史记》说任何科学学科的产生,发展与形成,都是缘于社会需求的.并且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人文文化文明的发展紧密地联系着的.方志是方志科学运动的核心,它是随着社会与社会人文文化文明进化渐渐发展形成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只有人类在有了对记事的需求下方志始能孕育而出.我国从“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在生活中就运用“结绳”、“锲木”、“刻陶”等作记号以记事,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记事技法的发展.从原始社会解体,到夏、商奴隶社会已发展为使用甲骨文、金文等技法记事.周王朝的建立,实现了封建社会变革,国家制度逐步健全,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事社交活动空间频繁,这时再用甲骨文、金文的记事方式已不能适应人们对记事的需求,于是便发明诞生了文字,并且获得从由刻符号记事革新为刻字记事的技术进步,从而实现了使用文字书册典籍记事存史的飞跃.《周礼·春官·外史》载:“外史掌四方之志”,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对生活方式的建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有两种基本的存在形式,一种是作为过去的传统所积淀下来的物化形态,它构成了我们历史过程中的经验和规范,另一种是作为正在生成的新的历史现实,它建构人类社会生活未来的方向。前者是在旧的社会规范的层面形成了文化的相对确定性,而后者则是新社会生活的生成基础。生活方式作为社会不断形成和变化着的环境,也要求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发展,也要不断地实现主体性的自觉变化。生活方式作为共存主体的根本的生存环节,演化为社会结构,形成社会基本规范,因而文化不断把社会生活中的经验具体转变为现实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周代祭礼哲学与复古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宗教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幼稚文化,也是惰性极强,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文化。原始宗教的核心——祭礼,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尤为巨大。本文力图从周代祭礼哲学与复古情结的关系揭示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复古思潮和历史渊源。一周代祭礼思想主要包括在记录周代礼治文化的《周礼》、《仪礼》和《礼记》中,而尤以《礼记》最有代表性。祭礼的目的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