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朝鲜人对日军、白军的斗争1917年2月革命成功的消息,3月初传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当时和俄国其他地方一样,在远东地区也有支持苏维埃和支持临时政府的两个对立的政治机构。一部分朝鲜人支持苏维埃。他们选出代表要求解决土地不足的问题。朝鲜人知道在过去旧体制下很难做到生活变革,因此这时要求没收贵族的土地。与此相反,富裕的朝鲜人则反对苏维埃,开始聚集  相似文献   

2.
自清末朝鲜北部边民不断越过国境移居鸭绿江北岸中国境内谋生,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从朝鲜南北各道移居中国境内的朝鲜人数急剧增加,在鸭绿江沿岸形成了不同规模的移民村落.清末民初,鸭绿江流域朝鲜移民分布及人口数量、社会关系、生产与生活、教育等状况,与之前时期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苏联众多的民族中,有些民族的民族形成地域处于苏联疆界之外,其中包括德意志族籍的公民,“对他们来说,苏联早就成了他们的祖国。”根据1979年全苏人口统计资料,苏联有1936214德意志人,约占全世界德意志人总数的2.3%,占苏联人口的0.7%以上(在我国各民族中他们的数量占第14位)。“德意志人”——这是俄国人对德国移民的称谓。他们称自己为士瓦本人、巴瓦尔人、门诺派教徒、彻普谢尔人等等,这是因为德意志人迁移到俄国时,德意志民族的形成过程尚未结束,当时德国分裂成300多个国家,地方自我意识、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在移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时期辽东地区出现的朝鲜人,是形成当今我国朝鲜族的最早群体,他们对东北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对朝鲜移民的迁入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从明末清初时期朝鲜移民的迁入类型进行分析,从中展现出这一时期朝鲜移民的迁入原因、概况,以及迁入后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时期辽东地区出现的朝鲜人,是形成当今我国朝鲜族的最早群体,他们对东北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对朝鲜移民的迁入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从明末清初时期朝鲜移民的迁入类型进行分析,从中展现出这一时期朝鲜移民的迁入原因、概况,以及迁入后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民族或移民群体的成员保持本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同本民族成员的社会交往的程度,就称之为“民族依恋性”(ethnic attachment)或“民族性”(ethnicity)。美国的朝鲜移民具有高度的民族性,绝大多数朝鲜移民都讲朝鲜语,主要食用朝鲜风味的饮食,大部分时间都遵循朝鲜习俗。大多数朝鲜移民至少同一个民族组织保持联系,并且投入活跃而又不拘形式的民族社交网中。例如,据和与金1988年的报告,芝加哥90%的朝鲜移民在家主要讲朝鲜语;82%的朝鲜移民同一个或更多的民族组织保持联系。通过对来自亚洲的3个民族群体——朝鲜人、  相似文献   

7.
显著的移民资本流动已经在南朝鲜与延边之间发生.延边当地政府支持劳动力移民,支持随后的汇款额利用所带来的渐进利益.官方对成功的移民者和他们同延边经济发展的整合不感兴趣.他们已经采取措施推动移民但是并没有出台有效的政策用以将新资本转移到延边,并将它们注入当地发展中.到目前为止重要的资源并没有被触及.  相似文献   

8.
青海地区农业起源可追溯到六千年前。中国历代王朝及青海地方官员都先后采用“戍边屯田”、“移民屯田”、交流引进、教民农桑、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耕技术、兴修农田水利等促进措施,推动农业生产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9.
王义康 《民族研究》2007,5(5):66-75
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主体居民先进文化、经济的影响,以及唐王朝制度化的管理,河朔少数族移民普遍选择了定居、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基层社会组织也与汉人趋同,部落组织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淡出,趋于消失.所谓"河朔胡化",实际上是少数族移民在融入汉人的过程中,尚未消弥的尚武特质,因为边防形势与割据时期征战的需要,有着充分发挥的余地.他们遗存的特质藉他们河朔军政官员、地方社会领袖的身份,又对河朔社会部分汉人上层人士产生了影响,但这并不是河朔文化习尚的主流,也不能使河朔地区思想文化发生质的变化,或者改变移民融入汉人社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除土著印第安人之外,美国人本身就是移民或移民的后裔。然而,在国会于1882年通过第一个《排华法》之前,美国未曾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过正式的移民政策。至少在此后的60年时间里,美国的移民政策明显地表现出对华人的种族歧视。一系列《排华法》的通过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先后经过州立法机关与地方法院、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国会与总统之间的多次争论。早在1852年,华工开始涌入加利福尼亚。比格勒州长在州立法机关提出了限制华工数量  相似文献   

11.
19、20世纪之交东欧的反犹暴行与犹太人迁居美国的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东欧犹太人掀起了移居美国的一次高潮,他们主要是为了逃避俄国及其周边地区在此期间不断爆发的反犹浪潮。其中绝大多数人准备永久定居于美国,故他们一般举家迁徙,返回东欧的人极少,其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也比同时期的其他“新”移民群体平衡。  相似文献   

12.
七十年代是移民的10年:1977、1978和1979年连续三年,每年移居美国的人数远远超过1924年以来任何一年的移民人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个亚洲移民的10年。成千上万的亚洲人和太平洋诸岛的人涌入了美国,特别是印度支那的难民、菲律宾学医的学生、斐济岛和中国台湾岛的居民不断地进入美国。他们当中多数人迁入美国西部。许多美国出生的美国人也不断迁居美国西部。这也是阳光地带的10年:千百万的地区性移民特别是居住美国北部的美国人向西部和南部移居,谋求职业、阳光和  相似文献   

13.
王虎 《世界民族》2005,(2):52-58
一、二战前英国的外来移民和种族主义思想的滋长19世纪,英国的外来移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为免遭迫害而来的俄国和波兰的犹太人,二是为摆脱贫穷而来的爱尔兰人,三是因贸易而来的印度人和华人。20世纪 30年代早期是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时期,大批欧洲犹太人为了避难向西逃亡,部分人进入英国。1933—1939年间大约有 8万名中欧难民抵达英国,另有 7万名中欧难民在二战全面爆发期间抵达英国。二战临近结束的 1945年,欧洲已经面临史无前例的难民问题:数百万人成为难民,其中数十万人在英国定居。①二战前因各种因素进入英国的移民以白人为主,“非白…  相似文献   

14.
外国人入玉树州考及有关玉树的外文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直到1949年,有不少西方探险家从西宁方向路经玉树欲入西藏,但大多数被挡了回去。这些人有:法国的古伯察、秦、李默德、吕推、米高特;英国的戴如意、布鲁克、佩雷拉、台克满;俄国的普尔热瓦尔基;美国的柔克艾、荷兰的瑞吉纳特夫妇等。他们留下的游记中有关玉树州历史文化的珍贵记载。  相似文献   

15.
在苏联有34.4万名希腊人,占总人口的0.1%(1979年)。希腊人在不同时期、由于不同情况在俄国境内定居下来。很久以前(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1000年中期),在黑海北岸和东岸(即高加索一带)就出现了希腊移民。这些居民在早就住满了本地民族的土地上安置下来,成为黑海沿岸和地中海的高加索及古希腊罗马世界之间贸易往来的中间人。  相似文献   

16.
海外华人需要一个梦——美国与日本的移民政策有多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雁 《民族论坛》2004,(7):46-47
<正> 2003年12月15日,一名104岁的俄罗斯移民施勒玛·利夫施茨,在田纳西州一所医院的病床上,宣誓成为美国公民。美国移民归化局的官员声称,利夫施茨有可能是美国公民中年龄最大的移民。老利夫施茨的入籍,只是美国移民大潮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今年还有约2100万人正排队等待着进入美国。  相似文献   

17.
很久以来,玛萨瓦人的游荡生活传统和他们突出的移居现象是众所周知的。与他们为邻的梅斯提索人也有迁移现象,但他们的迁移却是永久性的,而不是象印第安人那样只是暂时的。最近,这一现象引起了某种重视。据闻,1966年曾发表过两篇文章,讲到玛萨瓦人移居美国和墨西哥城的情况。新近,我们听闻,在墨西哥城索奇米尔科地区还举行了几次没有公布的来自墨西哥州阿特拉科姆尔科县移民的会晤。一篇较短的文章专门讨论了墨西哥城玛萨瓦移民的情况。此外,还有一篇关于三个玛萨瓦人聚居区和一个奥托米人聚居区如何向墨西哥城移民的较为广泛而详尽的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8.
朝鲜族风俗类型及其区域分布千寿山我因的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移入的外来民族。据三99o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朝鲜族1920597人,他们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各地,其余散居于内蒙古和关内各地。在我国的朝鲜族风俗中包含有两种因素;其一是从朝鲜带来的固有...  相似文献   

19.
永乐二十一年(朝鲜世宗五年,1423年),猛哥帖木儿又率部迁回阿木河.要探求这次迁徙的原委,就得从他们西迁凤州后的情况说起. 猛哥帖木儿率部西迁凤州(坊州,房州),与阿哈出所部会合,这是建州女真南迁后又一次较大的集聚.当然,对这种集聚,我们不能理解为他们居住在同一地点,而是说他们集聚在同一地区.阿哈出所部自称"于建州卫奉州(即凤州)古城内居住",而猛哥帖木儿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鄂托克旗生态移民的人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是历史悠久的畜牧业大旗。近年来,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草场退化、沙化现象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沙进人退的局面。为了缓解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从2002年起鄂托克旗逐步计划和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一年多来,生态移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移民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鄂托克旗的生态移民、移民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作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