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既是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折点。在第一个阶段,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人们职业和收入结构的调整。在第二个阶段,结构调整则主要表现为人们在不同的就业状态上的分化。劳动力市场第一个阶段的调整保证了工资的低增长,而第二个阶段的调整加快了经济效率的提高,这些都使中国经济发挥了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市场改革也使得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中国需要调整发展战略,使劳动力市场改革有利于收入均等,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在市场化改革、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也是其区别于国际移民最为重要的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农村移民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市场化改革的作用。本文提出假说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为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条件,城镇居民可以通过与农村移民的分工而获得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额外收益。但是,仍然存在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会阻碍这种作用的发挥。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移民可以对城镇居民的收入产生正向影响,但这严重依赖于市场化的进程。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含义在于,要发挥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查英 《决策》2013,(10):44-47
“三农”是中国发展的底色。 相比20年前,中国的农村经济与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无论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充足的廉价劳动力来看,农民都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建立现代市场企业制度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框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梁柱和支点,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建立什么样的市场企业制度,怎样通过农村市场企业制度?江泽民总书记在199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对各种类型的股份合作制,要积极引导,使其不断完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将是引导我国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一座桥梁,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模式应确定为全面推选以股份合作制为主体的现代市场企业制度,这就百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跨世纪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5.
采用1978~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和增长核算方法测算了农村劳动力省际转移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非农业部门产出贡献率和社会总产出贡献率分别为11.64%和10.21%;劳动力转移使自身生产率提高4.49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7.93%,其中贡献率主要来源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11.74%)和农村劳动力转入地(16.1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机理,一方面是产业效率差异带来产出差额从而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即增长效应;另一方面是集聚效应和干中学等学习效应导致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升,带来劳动者生产效率提升,即效率效应。本研究既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也为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导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提供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6.
张荣强 《决策探索》2007,(24):43-4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城乡差距和二元经济体系却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道"藩篱".毋庸置疑,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失衡,失衡的重要原因是低层次重复,形成大批产品积压。推进产业结构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换,推进同一产业内的资源由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流动,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产业结构失衡不论怎么说都离不开资金,离不开金融中介。完善金融市场功能,使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有一个较大发挥作用的空间资金配置市场化是资源配置市场化先决条件,市场经济的功能主要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价值运动,在经济运行中表现为“物随…  相似文献   

8.
陈西川 《管理世界》2015,(2):170-171
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是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划分的四大区域,其经济发展状况反映了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深,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持续变化及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要求应有新的区域经济划分方式与之相适应。本文认为,"两带一路"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新经济区域的划分是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自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何玮 《经营管理者》2013,(27):89-8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大量外国企业进驻中国,使得外国资金大量注入中国,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也在不断增加,并导致一些外资企业开始撤出中国市场,转投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等地区,这一现象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更加明显。面对这一情况,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以及原因进行探究,以寻找到更好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庄经营:湖北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近年来,湖北农村出现了一些运用企业化经营办法,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实行土地集约经营的农庄。对此,作者进行了专题调查与剖析,认为这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生事物,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新阶段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些地方可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引导,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曼 《决策与信息》2010,(12):237-23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乡差异的客观存在,大量农村优秀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出现人力资本空心化的现象。我国低素质农村人力资源的“富足”与人力资本的“空心化”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农村人力资本存量降低,阻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使农村劳动力结构趋于老龄化,阻碍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做好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对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大体遵守了"库兹涅茨事实"的规律,但仍呈现出一些独有特点。可发现,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存在"三个典型问题":(1)为什么中国农业、工业劳动力份额不是一直下降、上升,而是呈现出"波浪式"的有升有降特点?(2)为什么中国农业劳动力份额在某些时间段能"企稳回升"?工业劳动力会一部分"逆向"流入农业,而非转型至服务业?(3)为什么中国服务业劳动力份额增速会忽然"降档"?而工业劳动力份额增速会忽然"提档"?本文建立了包含非位似偏好和差别化生产率的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两驾马车"纳入其中,并对其进行需求侧的核算分析。结果发现,"两驾马车"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释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三个典型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只有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两驾马车"依赖度,实现可持续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式,才是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要想从以出口,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向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的模式转型,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方努力,多管齐下,才能使其在保持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完美转身,而且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首先要解决好四方面认识问题。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口的集聚和城镇化,反过来城镇化的发展又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和促进作用。所以,城镇化的推进与经济发展的程度要匹配。二、基础是农业现代化。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而且能够吸纳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前提,而农业只有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解放出一部分劳动力支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下阶段经济增长的一大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城市化水平过低所产生的问题 过去20年,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个因素是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不仅使1.5亿-2亿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非农产业,收入得以提高,而且使中国的市场得以扩大。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大批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正确认识和引导这一转移,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成因与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农民图生存、求发展的内在要求。1.农村改革带来的劳动力解放,大批剩余劳动力形成,是这一转移的先决条件在我国农村发展中,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7.
打造我国资本市场的"产权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对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城市目标定位的确认,凸显了天津在中国未来经济格局中的特殊地位,为天津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赋予了天津在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更加深远的历史责任.而要使天津尽快形成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地位相匹配的经济构架,推进天津产权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打造成中国资本市场的"产权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王丽峡 《经营管理者》2011,(3X):235-235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乡市场的协调发展。但目前,在城乡经济发展进入"城市主导型"阶段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先导作用"日益加强的当代,城乡市场差距有逐步扩大趋势,这种趋势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因此,发展农村市场,逐步缩小城乡市场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存在问题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城乡市场协调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中国的农民工又是世上最罕见的一支队伍.最初有人叫他们盲流,后来叫农民工.从盲流到农民工字面上看已从盲目的流动到有目的的工作了.可以说这是进步.这支庞大的队伍让世人惊叹,今年初南方的一场雪灾,更让滞留在广州等地火车站不能回乡过年的农民工,数量之大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新的纪录.农民工游走在一个又一个的城市,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一个个地扩张,高楼一座叉一座拔地而起.可以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辛勤的双手.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民工也同样带来许多问题,城市发展了,农村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就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发展县域经济建设新农村面前,农民工孰去孰留?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后,"民工潮"的出现给社会带来的极大的变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但使农村经济压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还促使了国家经济的增长以及人力资本的积蓄,也为传播先进的城市文明和先进文化提供了一个畅通的沟通桥梁。但也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社会经济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