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民间信仰研究呈现出“东南重、西北轻”的不均衡态势,对西北民间信仰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起步,至今成果很少。从东南部民间信仰研究中得出的理论开始应用于西北,但还有待于进行普遍性验证。就目前而言,加强西北民间信仰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区域的特定地理空间概念。福建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发展迅速,但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信仰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其它文化层次的结果和升华,也是其他文化层次的支撑。作为海西主体的福建,承担着海西现代信仰文化建设的重任,闽文化资源丰富,传统的民间信仰渊远流长,颇具特色。笔者认为,深入把握闽民间信仰的特点,有助于挖掘其传统的积极潜能,建构现代海西信仰文化。一、闽民间信仰的特点闽民间信仰,可追溯的历史有数千年,至今还保存着其特定的文化领域。其特征大致有这几个方面:1、多元性多元性体现在闽人的多神崇拜。这主要是由于福建既是东南山国,又是“闽水泱泱”,高山急流把福建分隔成多片自然区域,交通的不便,使闽人的文化习俗不易统一,因此反映在民间信仰上也出现多元化特征。有自然崇拜;有女神崇拜,如妈祖等;有圣贤崇拜,如闽王王审之等,有道教神崇拜,如保生大帝、有佛教神崇拜,如清水祖师等,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神灵。“仅《八闽通志.祠庙》中收录的具有的各种职能的民间俗神就多达119个。”2、广泛性闽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和宗教相比,它没有严格的清规戒律和组织,没有专职的神职人员,而是在一定的历...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民间信仰及其得以正确社会定位之困难,使得民间信仰只能存在于民间而难以体现其社会性和公共性。尽管很多地方参照了《宗教事务条例》,试图对民间信仰进行有效管理,但民间信仰政策的不统一及其管理主体的不确定性等,导致民间信仰在其民间社会的表达和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与此同时,民间信仰大多被卷入到"非遗"文化建设,成为新农村文化及地方经济发展诸多热潮中的一种依附关系,深入其中又缺乏其明确的主体性定位,更缺乏社会政策方面的有效支持,最终形成了被社会卷入、却又被社会政策悬置的存在形态。其实质在于,既缺乏一个统一而行之有效的民间信仰政策支持,又缺乏国家法律对民间信仰的社会定位。因此,本文认为的民间信仰社会化建构路径,并非制度宗教的指向,即进入到"五大宗教"才能具有合法性,而是从一个社会公共事务的层面出发,将民间信仰与社会建设统一起来,建构一种自立自在的民间信仰型组织,才是当下民间信仰建设之题中要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信仰体系或传统信仰方式,民间信仰其内容纷繁复杂且根深蒂固。民间信仰出自于本土,毫无疑问是宗教发展坚持中国化方向的最深厚土壤和须臾不可或缺的营养与水分。因此,深入体会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宗教发展要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精神,似有必要把民间信仰事务及其治理层面的法治化问题给予清晰的梳理。越是传统的,越需要对法治化的适应。对于民间信仰及民间信仰事务的法治化管理工作而言,如何更好地适应法治中国、法治化社会,尽快提高民间信仰事务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无疑是当代中国宗教及其信仰方式演进更新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一重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把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我们不仅要依靠主流意识形态的激励和鼓舞,更要看到民间信仰这一非主流文化在当前农村的巨大影响.充分发挥民间信仰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民间信仰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民间信仰从"民"的角度审视,其内容是包括宗教信仰在内的一整套信仰体系;概述了其信仰主体的大众性、信仰客体的多元性、信仰行为的散漫性、信仰目的的功利性与实用性、信仰活动的生活性、信仰生命的顽强性、信仰范围的区域性等七个方面的特征。同时从事象性、理论性、方法性等几个方面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粗略梳理,提出了从"区域"层次展开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或许能够弥补当前民间信仰研究宏观与微观的脱节问题,同时将民间信仰纳入农村公共文化范围进行探讨,有助于拓展民间信仰发展空间,丰富农村公共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7.
论青年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全面认知和广泛认同基础上的科学信仰,引导青年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加强信仰教育;在改革开放形势下,信仰建设面临的情况异常复杂,青年信仰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只有把青年信仰教育作为青年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来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并在实践中加大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斗争的力度,才能把青年信仰教育落到实处,从而引导青年牢固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相似文献   

8.
宋朝以农立国,故而与农业有关的诸神在宋人的信仰体系中占有很重的分量。农业信仰作为宋代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极为盛行。宋代农业信仰在调节民众心理、稳定社会秩序、丰富文化生活、加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信仰中包含了丰富的伦理资源,其伦理价值通过一定的信仰活动表达和呈现,在某种意义上,民间信仰具有催生个体向善与推动社会向善的作用。具体言之,其通过各种形式的信仰活动中的道德实践,规范了个体的道德行为,表达了朴素的德福一致观与善恶报应观;民间信仰虽然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外,但是,依然具有引导民众向善的伦理价值,具有促进"公众之善"、推动"善世"的形成的社会作用。辩证地看待民间信仰的伦理价值,对于深入理解大众的道德生活,促进社会道德建设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庙宇型民间信仰与道德教化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庙宇型民间信仰在地方社区中能否发挥一定的道德教化功能?这是民间信仰研究中值得考究的两个问题。考据文献,虽然民间信仰并不具有独立的伦理体系,但对中国儒家伦理起到很重要的支持作用。民间信仰蕴含着比较丰富的伦理资源,具备发挥道德教化功能的可能性。但民间信仰中的道德要求大多只是停留在寇传、楹联、庙记、志书等文本层面,而未能形成对广大信众的有效的道德教化,未能变成实实在在的道德实践行为。这表明在民间信仰道德教化的可能性资源与现实性实践之间存在巨大沟壑。弥合这条沟壑的具体路径是,由各级政府引导、各级佛道教协会组织、各民间信仰场所具体承担在各庙宇开辟专门讲堂,对信众加强三世因果教育,如此方能达到提升社会道德及增进社会秩序之功效,最终为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妈祖信仰是在宋元以降儒、释、道三教的交融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信仰充分揉合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妈祖信仰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释、道三教都竞相对妈祖信仰渗透和施加影响。三教与妈祖信仰这种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复杂关系,体现了宋代以降三教与民间信仰的互相融合趋势;而妈祖信仰对于儒、释、道三教思想和宗教因素的兼收并蓄,又是三教合一潮流在民间信仰方面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2.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文章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缺失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从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律实践、营造法治环境等方面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与环南中国海问题相关的学术研究逐渐覆盖诸多专业领域,但针对环南地区民间信仰的整体研究仍然较少。海神信仰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形式,跨境而生的海神崇拜是整合环南华人移民与凝聚华人社群认同的重要力量。针对环南海神信仰文化形态的研究以区域族群为单位,呈现出海神信仰整体性和多样性、地域与时空交互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民间信仰与其他宗教一样是我党的重要统战对象,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一支重要统战力量。该研究的实地调查实施于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之间,曾对浏阳各地至少20多处民间庙宇进行过调查访问,尤其是对仙人庙开展过前后共计五次重点个案调查。浏阳市民间信仰的专题调研表明,当前民间信仰的社会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公益慈善服务;(2)聚众娱乐服务;(3)道德教化服务。调查也发现,民间信仰在发挥社会服务功能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亟待解决或有待改进的问题:(1)民间庙宇在公益慈善服务中的被动性问题;(2)民间庙宇所聚社会资源的利用不均衡问题;(3)部分民间庙宇存在的非民主管理问题;(4)民间庙宇所发挥道德教化功能的薄弱问题。创新民间信仰社会服务事业的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加强民间信仰参与社会服务的理念教育;(2)转变与提升民间庙宇的管理模式;(3)强化对民间庙宇管理模式的监管与引导。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上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信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服饰纹样来表达的,这些纹样具体地表现了中国古代民俗信仰以及图腾崇拜的情感与内涵。本文主要从服饰图案文化与民俗信仰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叙述信仰对于服饰纹样的影响,以及这些信仰在服饰纹样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关帝信仰是中国特有的民间信仰。这种民间信仰的实质是对关羽身上所体现的“忠、义、礼、节、勇”的道德规范的崇拜。它是一种被历史上统治阶级标准化了的儒家伦理规范。关帝信仰由民众自发信仰被纳入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之内,既说明了民间信仰的可利用性,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所面临的深刻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青年信教的社会根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非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 ,对青年的影响日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本文着重分析青年信仰宗教的社会根源并提出消除宗教对青年影响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客家民间信仰不仅是客家人精神信仰层面的体现,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地区的开发历史以及后来的发展,是客家地区开发和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展现.本文以田野调查和文献材料为基础,试对民间信仰与客家地区开发,以及客家族群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梯玛信仰研究——以拉西峒村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实地观察一次土家族的还梯玛愿活动,分析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状况。文章指出,这次梯玛法事活动主要是一种行为层面上的重演,尽管这种“重演”即是土家族传统民间信仰遗留的一种反映,但它已失去了其所以产生的原始观念基础神圣性与神秘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力量的干预、外部文化的影响、医药知识与生产技术的普及与进步。  相似文献   

20.
民神信仰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在其民神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既有与全国民神共同的特点,也有自身的地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