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菊娥 《唐都学刊》2001,17(4):106-108
本文从同词异义、同义异词和特有词三种主要表现形式浅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词汇差异,有助于正确理解、表达并丰富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杨晓红 《社科纵横》2005,20(1):190-191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 ,更是文化转换。英汉语言中大量词语在文化意义上的差异给翻译带来了障碍。这些具有差异的文化词语按照联想意义可分为四类 :联想意义不同或相反 ;联想意义部分相同 ;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 ,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 ;词汇空缺。对于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的翻译 ,大致采用以下五种模式 :文化植入、文化阻断、文化诠释、文化融合和文化归化。  相似文献   

3.
周敏 《学术交流》2013,(1):153-157
词汇变异存在着深层的动因:语言的经济性以及追求陌生化、新奇效果是促使词汇变异的语用动因;人类思维的隐喻性和转喻性是促使词汇变异的认知动因。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着词汇发生变异。当代汉语词汇在变异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音、形、义、功能四个方面:(1)新词汇多音节化发展趋势明显,三音节词汇逐步取代双音节词汇占主导地位;(2)词族化现象比较普遍,成批的新词大量出现;(3)语义逐渐泛化,旧词赋予新义现象十分明显;(4)词汇组合自由化,表达更加形象、生动。研究汉语词汇变异的规律性不仅有助于有效地理解新词汇的生成和演变,同时对我们把握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全面认识当今社会语言交际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术语学角度说"进化"及其泛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述谱 《求是学刊》2006,33(4):23-26
文章从术语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本是生物学术语的“进化”及其使用过程中的泛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文章特别强调,不同学科中使用的“进化”背后可能有不同的定义,分属不同的理论系统,因此应视为同音异义的不同术语。术语学所说的术语的“非术语化”与“术语转移”等现象在当今学科数量飞快增长的时代是经常发生的,不能简单地以“非科学”对此一律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5.
路利 《社科纵横》2013,(7):176-178
本文就"tape"一词显示出的一词多义现象以及中国学习者在这一方面的习得上表现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发现英语词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是受其词汇的历史发展,语义网络的延伸发展,语境凸显和人们的隐喻、转喻等认知行为影响而慢慢形成的。这一现象及原因的分析也对广大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进行词汇教学和词汇习得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蒋卓轩 《生存》2020,(14):0202-0203
语义偏移现象在语言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俄语中性词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语义偏移的内涵及俄语中性词词汇语义偏移的产生原因。力求使俄语学习者可以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在实践中加深对词汇运用的把握,从而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张馨 《社科纵横》2009,24(8):174-176
在英语写作教学初级阶段,融入目标性词汇教学。促进学生的被动词汇和新学词汇向产出性词汇转化的写作教学方法,有助于改变中国学生产出性词汇量小、写作表达内容贫乏、语言干瘪等现象。教师将目标性词汇教学贯穿于阅读练习、课后模写、汉译英练习及定时作文四个教学环节中,能增加目标性词汇的使用频率,从而提高学生英语作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特别活跃的复译现象,本文借助于文化语境需要动态重构而并非简单的文化移植这一观点,结合关联理论,指出复译的必然性,并提出译文变化的一般规律——从归化走向异化,这也正是译文逐渐重构源于文化语境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金萍 《社科纵横》2006,21(4):168
翻译策略一直是译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文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通过对英汉习语中文化因素的比较与分析,探讨了习语翻译中的异化、归化问题。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但强调异化不是否认归化,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二语词汇能力发展中存在石化现象,石化的原因之一与母语词目中介相关.英汉语言类型的差异增加了学习者在母语词目中介阶段对词汇学习的难度.运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可以展示不同语言同一类词的语义共性与语义个性,有助于学习者对二语词汇语义的高质量注意,促进词汇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肖晓晖 《唐都学刊》2003,19(2):96-100
偏义复词是汉语中的一类特殊语言现象 ,它是汉语双音化和词汇化的产物。区分传统所说“偏义复词”中的几种不同现象 ,对“偏义复词”概念提出明确的界定 ,应该把词汇层次上的偏义词和言语层次上的临时偏指用法区分开来 ,有些所谓的“偏义复词”其实并不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论隐喻及其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娟 《社科纵横》2004,(4):186-187
隐喻是一个跨学科的多维现象。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一种修辞格 ,也是人们认识世界与进行思维的工具。本文阐述了隐喻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是东北方言词汇系统构成的重要时期。东北方言词汇系统是以幽燕方言为主体、同时吸收东北土著少数民族语言、外省方言词及外来语而构成的。清朝末年,随着东北地区满语的衰落,通过由使用满语到使用汉语的转化,实现了幽燕方言主体地位的确立。但满语并未消失,而是同其他东北土著少数民族语言一起作为底层词遗留在东北方言词汇系统之中。清末民初是我国东北历史上国内外移民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大量国内外移民的涌入,形成了东北特有的语言接触现象,使以山东方言为代表的各省方言词及外来语,迅速汇入到东北方言词汇系统当中,极大地丰富了东北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要素,为东北方言词汇系统的最终形成创设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较为'常用的翻译方法,它们以翻译的主体和对象为边界,前者要求"接近读者",后者要求"靠近作者".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大众文化日益趋同,而文化本土化又使得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继续存在.因此,归化与异化具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在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文本翻译中,应以归化为主;而在以文化传播为目标的文本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  相似文献   

15.
缩略语教学在士官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本文就士官通信英语中出现的缩略语现象进行了分类总结并探讨。文章针对士官学员的情况,就其英语学习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根据英语缩略语教学原则,探讨了士官通信英语缩略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以便于提高士官通信英语缩略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非言语语及其跨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通过学习获得的,由语言、词汇、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它是表达意义和交流思想的交际工具。然而在实际生活中除了用这套语言、词汇、语法的语言符号外,还常常有一套没有语音和语法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关于文化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化(Culture),学者们下过许多定义,但这些有关文化的争议和讨论全都基于西方的文化传统,而这个词汇在其他文明中的演变却从未得到认真的研究。对其他伟大文明中的这个词汇作一番分析,能够帮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本质,能够提供一个实例来说明有关语言和思维方式的文化区别。语言对于思维、知识以及文化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一方面,现有的词汇术语影响着社会活动;另一方面,社会活动又创造出新的事实,这些新的事实必将被纳入语言中,以便表示未来的行为。这里我们将分析一下文化这个词汇  相似文献   

18.
汉语外来词的产生原因、范围类型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既是一种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反映着对外文化交流的背景 ,记载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吸收外来词是丰富汉语词汇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是 ,吸收哪些外来词 ,如何吸收 ,外来词的范围究竟有多大 ,外来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以及外来词的规范问题 ,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词汇的意义演变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的,隐喻是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对于词汇习得有着重要作用。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应改进当前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韩陈其先生的《汉语羡余现象述略》一文,以汉字、汉语的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讨论了汉语羡余现象的种种问题。读之,开人眼界。笔者以为语言中的羡余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事实,而就一个汉字本身而言,是否某些构件是羡余?语法方面句子繁化、虚词应用是否是羡余?我以为应该讨论清楚,以正视听。本文拟以《汉字构件的增加不能以羡余现象论》为题讨论就一个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