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台湾蒋纬国先生,前不久写信给南京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归侨胡北离女士,期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大团圆。 三月初,女诗人胡北离致信蒋纬国先生,对其近作《胜利·旧痛·今忧》一书备加赞许,并赠寄新出版诗集《世纪神曲》一册。蒋纬  相似文献   

2.
《简明藏蒙词典》(藏语:《Rtogs Cars La Ba》)是18世纪上半叶在北京编纂而成的,并用木刻术方法在北京出版。在这一时期,蒙古人从藏文翻译过来的材料特别多,这部词典就是适应培养翻译人员的需要而出版的。该词典是有知识的蒙古人所十分熟悉的,并且成为后来出版的一些蒙藏词典例如1838年由兰占巴·阿旺丹达尔编纂的词典(蒙古语:《Saran-ugerel》)的依据。科学院院士施密特在编纂第一部藏俄词典时以及O·M·科瓦列夫斯基在编纂三卷本的蒙俄法词典时,都曾利用过《简明藏蒙词典》。  相似文献   

3.
李义山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作《玉谿生诗》三卷。宋以来著录,或称《李义山诗》(《崇文总目》)或称《李义山集》(《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或称《李商隐诗集》(《宋史·艺文志》)。清世笺本如朱鹤龄、程梦星、姚培谦诸家,皆名《李义山诗集》。冯浩独从《唐书·艺文志》,仍名《玉谿生诗》。冯氏  相似文献   

4.
我们外语系大洋洲文学研究室于去年初成立后,得到澳大利亚国内一些单位和个人的热情支持。哈里·马克斯夫人寄来她丈夫的文学作品,思罗塞尔先生捐赠他已故的母亲凯瑟林·苏珊娜·普丽查德的著作,澳大利亚文化委员会文学部主席布里森登博士于去年访华期间特地来我们研究室座谈,研究协作问题,并赠送一批书籍。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也多方予以协助,《澳大利亚文学中的妇女形象》原稿就是大使馆供给的。朱迪思·赖特(Judith Wright)是当代澳大利亚的著名诗人,一九一五年出生于新南威尔士的阿米代尔。她出版了八部诗集,还写过文艺批评方面的专著和短篇小说集。《澳大利亚文学中的妇女形象》是作者在新英格兰大学讲授妇女研究课程的讲稿,我们特翻译发表,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5.
《现代思维模式丛书》评介李忠东立体思维是现代思维的基本模式。由苏越主编、青岛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思维模式丛书》,共3分册,即《新时代·新思维》、《新方法·新观念》和《新挑战·新对策》,以70余万字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玄妙新奇的立体思维世界,是思维科学研...  相似文献   

6.
论《我的安东妮亚》的文体审美特征李新藏拉·凯瑟(WillaCather1873—1947)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这位被当今西方批评界誉为“最具有美国精神”、“美国立国以来最伟大的女作家”,一生发表过十二部长篇小说、近六十篇中短篇小说、两部诗集和八部其他...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诗坛上,我省中年诗人黄东成是一位颇有成绩的歌者。他从1953年发表第一首新诗,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笔耕历史。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诗人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发表了近千首新诗,其中结集出版的有叙事诗集《冬娃》(198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抒情诗集《花魂吟》(198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青春的旋律》(1985年、百花文艺出版社),还有一些诗作散见于各报刊,正待结集。诗人在不倦的追求中逐步形成的现实主义特色,我们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本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评《宗旨·核心·追求》俞佳相由刘仁学、范军和张森林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重点项目出版的《宗旨·核心·追求———为人民服务理论与实践新探》一书已经出版了。这是一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落...  相似文献   

9.
提到乌克兰的伟大诗人谢甫琴科的名字,就不能不想到“谢甫琴科诗集”。 二十年代初,从茅盾主编的在1921年9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的“俄国文学研究号”上,我才知道了乌克兰的诗人谢甫琴科的名字,读到了他的诗《遗嘱》。到1935年我作为《大公报》驻苏记者,到了莫斯科。七·七事变后,我回国参加抗战,先到了乌克兰。我从1937——1989年曾九次到过乌克兰,这是第一次。我首先寻访了谢甫琴科在首  相似文献   

10.
1996年8月28-31日,丹麦王国外交大臣尼尔斯·赫尔维·佩特尔森对蒙古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举行了纪念丹麦蒙古学家赫宁格·哈斯伦德·克里斯蒂安森诞辰100周年活动。蒙古民族历史博物馆展出了克里斯蒂安森本世纪20-30年代在蒙古旅行的游记,以及对其所收集的大量蒙古传统用品和文献进行研究的成果,还有丹蒙友好协会出版的《蒙古包》季刊等。展览开幕之际,丹蒙友好协会、历史博物馆蒙译出版了1995年美国以《神秘的蒙古》为书名出版的克里斯蒂安森30年代写的《走吧》一书,从而成为大家的又一收获。该书曾于1934年以《在蒙古毡房》为…  相似文献   

11.
1945年是诗人何其芳的重要年代.在这一年,他先后出版了诗集《预言》(二月)和《夜歌》(五月).两个集子,也就是何其芳自编的全部诗集(《夜歌和白天的歌》只是《夜歌》的改版).《汉园集》和《刻意集》虽然比《预言》早几年问世,但前者是三人合集,后者则是何其芳的一本诗文合集,诗的份量也并不重.《预言》除收入新作,几乎囊括了《汉园集·燕泥集》和《刻意集》的全部诗  相似文献   

12.
《欢乐居》是 2 0世纪初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劳伦斯·塞尔顿是《欢乐居》中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朋友 ,他那脱离实际的“精神共和国”的理想以及他对莉莉的苛刻与冷漠是毁灭莉莉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读诗品画录     
读的是新西兰诗,品的是汪涛画。汪涛为马克·威廉斯和特雷弗·詹姆斯所选新西兰34位诗人的53篇诗配了53幅画。晴窗下展图读诗,正值碧纱外牡丹吐艳,蔷薇送香,诱发灵感,一诗一画,拉杂写来,不计工拙,聊抒一得之见,以就正于方家。短休 20年代新西兰诗坛上的一件大事,是出版了两本诗集:一是R·A·K·梅森的《乞丐》(1924),二是玛丽·厄休拉·贝瑟尔的《新西兰园中诗》(1929)。当时,贝瑟尔用的是笔名“伊  相似文献   

14.
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是迄今为止在国外发现的唯一抄本,它是1832年流传到俄国,于1962年被发现的,经过原苏联汉学家··缅希科夫和··里弗京的撰文介绍,便立即引起国内外红学界的重视。1984年,冯其庸,周汝昌、李侃三位红学名家应邀赴苏考察这个抄本后,便于1986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据我所知,这个抄本迄今仍未在国内点校出版,这是很令人遗憾的。我是搞《红楼梦》文本的小说学研究的,我在对这个抄本的阅读比较中发现,它有着与其它抄本不同的、值得重视的自身特色,应该象庚辰本、程甲本那样,得到普及流传。所以,当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蔡巴贡噶多吉著《红史》(原题《迭卜贴尔·玛波》,又作《乌兰·迭卜帖尔》),由稻叶正就、佐藤长将全书译成日文出版(《乌兰·迭卜帖尔——西藏编年史》,法藏馆,1964年。以下简称《编年史》)之后,已成为我国最熟悉的西藏文献之一。这一日文译本包括正确的译文和详细的注释,受到了我国藏族史研究者乃至蒙古史研究者的重视。在海外,中国的周清澍先生曾对日译本作过一些评论(《藏文古史——<红册>》,《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6.
啊!拓荒者!》是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WilaCather,1873-1947)于1913年写的一部小说,是她最为著名的以内布拉斯加作为背景的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小说出版后引起很大的轰动,评论界对它的兴趣至今不衰。历来的评论都把《啊!拓荒者!》看作是一...  相似文献   

17.
高亨先生《商君书注译·垦令第一》 :“声服无通于百县 ,则民行作不顾 ,休居不听。”亨按 :声服当作声技 ,技服形近而误。声即声乐 ,技即今语所谓“杂技”。说详新笺。笔者按 :“技”、“服”除了皆从“又”外 ,字形并不很相近 ,要误也只是一种可能性 ,且即使在《新笺》中 ,高氏也没有提供直接的书证 ,如果严谨一点 ,也只能说“服”疑为“技”之误。其实“服”未必是误字 ,《诗经·小雅·六月》“共武之服” ,《笺》、《尔雅·释诂》并云 :“服 ,事也” ,窃以为“声服”之“服”亦当训为事。又《诗经·大雅·灵台》“瞍奏公” ,《传》 :“…  相似文献   

18.
巴·布林贝赫是当代蒙古族优秀诗人,他从50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30多年来,先后出版过15本蒙、汉文诗集。其中蒙文诗集9本,汉文诗集6本。这些诗集不仅形象地记录了诗人的创作足迹,而且为我们研究诗人的创作道路提供了充分依据。 巴·布林贝赫坚持业余诗歌创作30多年,走着自己独特的创作道路。和一般诗人相比,他不仅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功之作,而且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和美学主张。这就使他的诗歌创作在理论与实践的完  相似文献   

19.
就我所见的各种高校历史系所用《中国历史文选》和《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诸课本,都选录了《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魏武故事》载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十二月(211·1)发布的《已亥令》(按:依历表推算,该年的夏历十二月没有“已亥”这一天,疑是令文于夏历十一月廿九日,即“已亥日”拟定,到十二月才发布)各种版本,都依清严可均  相似文献   

20.
沃尔塞尔·海西希写的《蒙古的宗教》(《The Religions of Mongolia》)一书,1980年由杰弗里·塞缪尔译成英文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从德文版《西藏和蒙古的宗教》译出,原著作者为吉斯比·塔西和沃尔塞尔·海西希。从英文的译名来看,此书只是德文原著的第二部分。原著中有关西藏的第一部分已由塞缪尔译成英文单行出版。法文译本(塞莱译,1973年出版)是以一卷本形式出版的。本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