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迠筑,把社会推向前进。当然,新的生产关系与上层迠筑反过来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四人邦”挥午着“唯生产力论”的大棒,从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出发,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造筑之间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只有生产力发(尸一)了,才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迠筑,把社会推向前进。当然,新的生产关系与上层迠筑反过来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尸一)。“四人邦”挥午着“唯生产力论”的大棒,从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出发,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迠筑之间辩证关系的基本(厂元)理。与此同时,他们还极力篡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这个范畴的科学含义,阉割生产力中许多革命的内容。他们割裂生产力中人与物的关系,否定物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把科学技术排除在生产力要素之外,也否定劳动的组织与管理直接作为生产力的要素。他们动不动就以“管、卡、压”的大(巾毛)子,反对在生产企业中迠立符合生产本身发(尸一)规律要求的科学的劳动组织与管理制度,拼命扇动无政府主义,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尸一)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 ,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在社会生产方式中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它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动的过程之中。先进的生产力替代落后的生产力 ,落后的生产力让位于先进的生产力 ,如此循环往复 ,进而带动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带动上层建筑的变化 ,以至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也就会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相似文献   

4.
1992年初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活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新贡献。 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解放生产力是解除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来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其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的。在这一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积极的革命因素,它是全部历史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所谓解放生产力,就是通过解除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来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革命来解放生产力,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至解放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也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对于解放思想,加深改革开放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为重要意义。一、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贯穿社会主义过程的始终。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而生产关系总是相对稳定的,当活跃易变的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的发展。”(《恩格斯致符·博尔吉乌斯》)“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而“四人帮”却大唱反调,胡说:“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决定性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最无耻的背叛。这个“反作用决定”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是毛泽东思想直接培养起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所开创的事业,尤其是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生产力管理的思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一、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指出:“各个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既是决定的因素,又是最革命的因素。马  相似文献   

9.
卫兴华 《中华魂》2014,(21):17-20
一、不能将生产力决定论错解为"唯生产力标准论"和"唯生产力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通过他们把持的舆论工具,大批"唯生产力论"。他们是把重视和致力于发展生产力诬之为唯生产力论。宣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并以此理论为引导,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搞"左"的一套"不断革命",用阶级斗争为纲冲击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粉碎"四人帮"后,理论界批判了他们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教育中生产力因素不断增长 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彻底的社会革命。它将推翻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剥削阶级——资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它可以极大地调动和发挥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实行有计划、高速度、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方  相似文献   

11.
近年,私营经济的发展,脱颖而出,有其深层次的原因。那么应如何看待今天正在崛起的私营经济呢?笔者谈点个人看法:摒弃按照所有制类型划分姓“社”姓“资”的思维方式,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经济活动成败得失的标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否则生产关系就要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标准的原理,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即:一切经济活动,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意识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社会意识的基本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关系的学说。  相似文献   

13.
“四人帮”控制的舆论工具曾经大肆宣扬:“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的改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在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过程中实现的。”似乎没有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不断改革,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始终决定着生产力。可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告诉我们,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基石。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  相似文献   

15.
<正>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它的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点就是用人类物质生产的生产力状况去说明整个人类社会,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去说明历史发展,把社会运动看成是“自然历史过程”。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好比是一座大厦,最上面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诸关系,底层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而整个大厦则建立在一定的社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应是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建设中正确处理所有制问题的根本依据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是正确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是在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为此,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理论的简单化现象卡尔·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要基石是:剩余价值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标志是其阶级斗争的观念和阶级分析方法;其基本理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十九世纪末,普列汉诺夫将马克思主义著作转译到俄国后,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最薄弱的环节取得胜利的理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俄国社会革命的理论先导。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次变成现实。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建立以后,只是为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基本的、最必要的条件,它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还要通过具体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来实现。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发展生产力已成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是科学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社会主义在世界上还未成为现实制度之前,马克思、恩格斯由于历史原因只提到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但对其具体内容并未做详细论述。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斯大林针对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成就,作了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概括,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里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生产力在这里以加快速度发展着,因为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力有这样发展的充分广阔的天地”。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斯大林在苏联建立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这种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起过积级作用,但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它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从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是对生产力内涵不断丰富的最经典的概括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里,关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例如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性质”的适合,对“发展阶段”或水平的适合,对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的适合等。这些都只是大体上揭示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合的历史状况。进一步阐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什么才叫适合,什么才叫不适合,找出它们的确切的社会标志,建立正确地表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适合的完整理论,应是我们今天还需努力的事。这个问题不仅在理论上非常重要,在实践上意义也是很重大的。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合或不适合的情况都是十分复杂的。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