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及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敬珊珊  刘露 《兰州学刊》2005,(4):218-219,203
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确保社会价值公平分配的重要途径.公民通过各种不同的参与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本文主要探析了我国现阶段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价值和影响,公民参与的各种途径及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公民参与所需的条件,从而进一步阐述其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度化是指政府对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政策所进行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方式。理性的公民参与对维护政策合法性、制约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补救官僚回应性缺失、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率等具有重要价值。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作为一项集体行动,也会遭遇到参与非职业性以及参与成本、观念等困境。理性思考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问题,在公民社会逐渐形成的中国显得格外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晓明 《理论界》2013,(9):20-22
实现重大公共政策社会参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公共政策行动性思考逻辑,从重大公共政策社会参与的本体研究出发,在国内外主要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着重于完善重大公共政策社会参与机制的政策制度建构。在社会参与客体方面,提出自主决策型、改良式自主决策性型、民主协商决策型和公共决策型4个不同政策问题层次,实现阶梯化有序的社会参与;在社会参与主体方面,根据参与主体组织程度、参与动机、建议质量等不同特征构建社会民意分类机制,使参与过程和决策过程有效衔接;在社会参与渠道方面,设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社区工作室,实现从基层到决策层"社情民意"机制全覆盖,同时完善公共部门微博的民意收集功能、政策测试功能和解释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而且可以成为公共政策的否决点,从而阻碍或促进公共政策的变迁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而且还可以成为公共政策的否决点,阻碍或促进公共政策的变迁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民参与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公共政策则是民主国家治理社会的主要工具。本文首先探讨了公民参与的内涵和类型 ,分析了公共政策形成的阶段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诸种途径 ,揭示了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已经兴起并且迅速成长壮大。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不仅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公共政策的执行主体、执行方式、执行监督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公民社会在影响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可以通过构建多中心公共政策执行网络实现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执行影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公民社会的构建问题成为中国学界近二十年来颇为关注的对象。儒家传统伦理思想资源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现代公民社会的构建亦是聚讼纷纭。本文主要基于中国传统“公”、“私”观念发展演变的视角,论析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仁”观念不仅可以有效参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建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弭现代公民社会型塑过程中社会与国家二元对立思维所致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9.
民粹主义在各个历史时期里都是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进入信息时代后,互联网空间产生了网络民粹主义,它对我国当前政策制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积极方面,它注重政策制定中的公平正义性,强调公共政策对弱势群体的扶助,监督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等;消极方面,它替代真实民意来影响政策制定,反对多元主体参与政策制定,特别是反对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参与,强调直接民主,反对制度化、程序化的政策制定过程,以非理性行为的方式,压迫科学合理的政策方案选择等。因此,我们应客观辩证地认识和处理网络民粹主义,通过完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建设民主政治制度、构建法治体系和培育现代公民等措施来吸纳网络民粹主义对政策制定的积极影响,消解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政策制定是整个政策过程的关键性阶段,政策制定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现代民主社会,是否合乎民意无疑是评判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民意源于人们对整体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主观感受,源于自身合法利益实现的诉求表达.在地方公共政策制定中,只有对民意予以积极吸纳和理性应对,并出台政策措施以有效回应与实现民意,政策才能被社会公众所接受、遵从和维护,诸多经济、社会与人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才能得以及时解决.因而.民意应该既是地方公共政策的缘起,又是其归宿.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参与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资本理论是分析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理论,对公民参与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梳理了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和社会资本的相关概念和内涵,以社会资本为中介和基础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参与的价值;在社会资本缺失和负外部性下讨论了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并通过社会资本的投资和自我完善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与基本途径。公民参与的广泛展开在地方治理层面上是可行的,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民间组织的成长、地方政府分权化改革以及基层政治组织自治是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三种主要实现机制。各地方政府应借鉴西方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创新公民参与方式,建立和完善参与的配套制度,拓展公民...  相似文献   

13.
李覆野 《理论界》2014,(6):160-162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媒介环境的改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本文详细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的重要现实意义,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众参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包容性发展理念对中国社会政策建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发展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其核心内容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促进发展的协调与均衡。包容性发展理念为中国社会政策的设计和完善提供了价值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社会政策的建构要追求公平正义、注重协调发展、强调权利保障、重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体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尺、监督公共权力的关键要素、提升政治权威的有效途径、维护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并存、自主性与被动性并存、实质性与形式性并存、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微观参与多于宏观参与、执行参与多于决策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着力健全参与制度、拓宽参与渠道、培育社会组织、提高公民素质、重塑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6.
话语民主与公共行政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基于后现代社会的理论视角,提出要以公共政策中的话语理论来取代传统行政模式。后现代语境中的话语民主理论与公共行政精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引入话语民主理论,倡导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积极的公民参与意识与公共精神,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促进我国公共行政精神的普遍形成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宫承波  沈宇辰  董克 《学术界》2012,(3):177-185,288
在技术、社会、国家相互博弈与协调的过程中,三者关系的解构与建构是推动舆论监督发展的发端。网络舆论监督作为国家、公民以及媒介三者关系的一种实践,在新的社会情境以及媒介环境之中,网络舆论监督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有着怎样的突破以及局限等都需要得到新的审视。本文试图从公民、国家以及媒介的三者关系,通过对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等重要概念的分析,结合现实情境中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状况,探讨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以及动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厦门PX项目案例为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决策中公民参与的若干有代表性的特征,指出,使公民参与发挥实质性作用,关键在于转变决策者观念,提升参与公众的组织化程度,畅通制度化的表达渠道,降低决策成本。  相似文献   

19.
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虽然得到了重视,但其权益还缺乏法律的充分确认和有效调整。为了实现社会和谐,政府作为全民利益和社会公正秩序的体现者,应当为利益表达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公民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利益诉求的制度性平台,使多元化社会中的合理利益诉求通过正当、规范的渠道输入公共决策过程中,供决策者调控、整合、汲取,从而制定出获得社会普遍认可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效能问题是公共政策研究的焦点议题。作为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公共政策,应以社会公平为价值取向来实现社会成员福利的最大化。西方学术界对公共政策效能进行分析的精英模式和政治过程模式,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足。提高公共政策效能的路径选择,在于政策制定者的价值偏好和公众意愿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互动,这一有效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便是公共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