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和资产阶级文艺家在人物塑造问題上,一直进行着长期的、反复的、激烈的尖锐斗爭。无产阶级要用文艺表现工农兵,歌颂工农兵,努力塑造高大的革命英雄形象,这是无产阶级阶级性在文艺上的集中表现;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文艺家则力图用文艺表现并歌颂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阶级性在文艺上的集中表现。我国解放已经十多年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深入发展的今天,邵荃麟同志竟然到处鼓吹“写中间人物”的主张,并竭力貶低和抹煞塑造革命英雄人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不能不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阶级性的頑固表现。邵荃麟同志特別仇视和反对塑造理想的革命英雄人物,说什么“写萌芽”、“写模范”、  相似文献   

2.
审美情感与文艺创作的关系历来受到东、西方美学、文艺家的高度重视.审美情感的特质决定它处于文艺创作的核心、中介地位.审美情感关系到艺术创作欲望的萌发,艺术创作对象的孕育、传达,它能够使文艺家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和生活底蕴,能满足人们多种审美需求的文艺作品.没有审美情感就没有艺术;审美情感的消失,意味着文艺创造的消失.  相似文献   

3.
文艺创作作为文艺家审美情思的对象化过程,有一个实际的起点,这就是创作动机的形成。一般说,一件文艺作品的创作动机就是一种想写想画,想抓住对象表达感受的强烈愿望。这种强烈的创作愿望  相似文献   

4.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地粉碎了以刘少奇、林彪为头子的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但是,斗争并没有结束。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反动电影文学剧本《辽沈大决战》的出笼,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决战》写的是一九四八年夏、秋之际,以沈钧为师长的“解放军某部”,在林彪的“直接指挥”下,随着大部队进行一番“隐蔽战役企图”的准备之后,南下北宁线攻克锦州,再“兼程北上”全歼廖耀湘兵团,最后直捣沈阳,解放了全东北。《决战》极力表明,它是通过“忠实”地概括曾经震惊全世界的辽沈战役的全过程,歌颂“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安维复撰写的《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一文所提出的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步萎缩”“行将消失”的论点是作者强加给马克思的;认为安维复曲解了马克思关于“中间阶级”的观点,由“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构成的中间阶级”是不存在的,“中间阶级”不能取代、消融对立着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必须依靠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胜利,无产阶级则只有在发展到“包括整个社会”时才会“消失”;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动摇了马克思的这个理论,也就是动摇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究竟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还是作家凭空创造的?文艺创作究竟是从生活出发,还是从作家的主观思想出发?对于文艺创作中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历来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和斗争。“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政治需要,疯狂鼓吹“主题先行”论、反对“写真人真事”论,反对文艺创作必须从生活出发,否定艺术典型的创造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依据。他们的反动逻辑是:文艺作品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故意歪曲和颠倒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说什么艺术“不是表现既成的实在,而是创造新的实在”;所谓“新的实在”又是什么呢?作者公然宣称这是常识和科学范围以外的“实在”,是要通过“心灵”去“构造”出来的。他甚至以抽象画的乱七八糟的“空间、颜色等关系”作为例子,妄图证明腐朽颓废的抽象画也是在“揭示新的实在”.这显然是要否定艺术必须反映社会生活的真理,宣扬艺术家可以凭主观想象任意臆造出客观“实在”来,从而为一切反动透顶的资产阶级艺术大开方便之门。作者并且搬出臭名远扬的詹姆士和柏格森之流的哲学来为他的论点张本,这只能更加表明他的理论的反动性。不仅如此,作者还玩弄“艺术洞察生活”等概念,鼓吹“通过艺术了解关于人性的经验”,强调艺术鉴赏必须“带有个人性质”,艺术批评最重要的是“批评家的个人才能”等等,这是在露骨地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掩盖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阶级性,并且妄图抗拒广大劳动群众对形形色色反动的资产阶级艺术进行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细节描写,是文艺创作中一种有效的表现手段。艺术细节的分析,则是评论、鉴赏文艺作品的重要环节。显然,细节描写与艺术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细节描写的艺术表现功能,深入理解艺术细节与艺术美内在关系的特点和表现形态,无论对文艺创作、文艺评论或文艺鉴赏,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文艺作品要不要写真实?实践是最雄辩的理论家。从上下几千年的文艺创作实践来看,凡世界优秀名著几乎都不例外地真切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及时代风貌。就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实践而言,建国三十多年来,每当过分强调阶级斗  相似文献   

10.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那末,什么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呢?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各有不同。我认为,还是马克思自己讲得最好。他曾经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要消灭一切阶级”。 为什么说消灭一切阶级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呢?因为阶级的存在仅仅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是同私有制的出现和存在分不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是资产阶级生存的基础,是资产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的根本条件,也是无产阶级被压迫和被剥削的根本原因。因此,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从而消灭资产阶级和任何剥削阶级,进而消灭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成为无产阶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的“龙头凤尾”,是说好的文艺作品,应特别注意开头和结尾。本文拟以小说为例,着重探索一下结尾的艺术,赏析一下各种独具匠心的结尾,这无论对于文艺鉴赏还是对于文艺创作,都是一件有益的工作。 ①故事叙完,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族的观点,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不同的阶级是各不相同的。在当代最主要的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根本对立的民族观。列宁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这是两个不可调和的敌对的口号,它们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两大阶级营垒相适应,代表着民族问题上的两种政策(也是两种世界观)。”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及其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其实质和核心就是资产阶级的民族利已主义。无产阶级民族观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及其共产主义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它是共产主义世界观中不可分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是它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它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而产生  相似文献   

13.
伟大导师列宁在《论无产阶级文化》中明确地指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整个教育事业,无论一般的政治教育或专门的艺术教育,都必须贯彻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精神,为顺利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即为推翻资产阶级,消灭阶级,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的精神。”革命样板戏以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为指针,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深刻地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不仅是《海港》、《龙江颂》这两个直接反映社会主义阶段三大革命斗争的戏,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且,象《杜鹃山》、  相似文献   

14.
“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需要,打着强调写“重大题构”的幌子,恣意否定无产阶级世界观对文艺创作的统帅作用,否定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表现习惯和风格等种种差别,只许作者紧密配合他们阴谋活动的每一具体步骤,去表现他们所认为的“重大题材”,大肆鼓吹“题材决定”论,强制推行“题材划一”的一套,竭力抹杀题材的  相似文献   

15.
各种文艺作品,都以其整体美而引起欣赏者的审美愉悦之情。所谓“珠圆玉润”、“天衣无缝”就是指的整体美。 艺术整体之所以美,不是指表面上布局谋篇的完整性,也不是指思维逻辑的合理性,而是指文艺家根据彼时彼地的艺术感受,自由自觉地将艺术的构成因素和转换规律,组成程序来表达特定目的系统结构。如果作家艺术家不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领悟和掌握艺术整体的构成规律,往往导致平庸的或残次品的出现。因此,研究整体论就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16.
热情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努力塑造代表这些新生事物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写好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阶级斗争,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雁鸣湖畔》,就是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文艺创作和批评影响巨大,个人无意识是艺术家创作的原动力,俄狄浦斯情结是艺术创作的原始动机,文学创作好像白日梦一样是潜意识愿望的替代性满足。虽然弗洛伊德的理论有许多局限和缺点,但许多文学思潮、流派及艺术家都直接受益于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140年前,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宣告:“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他们不仅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动力,而且也是人类解放的动力。“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  相似文献   

19.
“四人帮”及其控制的舆论工具大肆吹捧江记“三突出”原则,正确表现了文艺舞台上的人物关系,是文艺创作必须遵循的正确反映现实阶级关系的原则。对于这张骗人的画皮,必须彻底揭穿。毛主席指出:各种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是要反映阶级关系的。文艺创作耍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正确展示社会的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发展必然要求有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政党是领导阶级去进行斗争的工具。世界近现代史上出现过资产阶级政党领导资产阶级和其他群众(包括劳动者、工人)去反对封建阶级。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起去反对封建阶级和以后同资产阶级斗争的过程中,无产阶级受到深刻教育,懂得要反对资产阶级必须要有自己政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