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从来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每一个统治阶级都利用这一工具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它们不但通过教育机构教育本阶级的人们,而且力图用本阶级的思想意识去影响以至溶化其他阶级。这一点,历来的统治阶级都没有例外。在我国,自从科举制度盛行以后,封建皇朝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除了在剥削阶级内部选拔人材以外,还设  相似文献   

2.
“醇儒”人格的反思与批判——唐僧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北宋以后,随着封建汉唐盛世的不再,封建阶级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然要求弱化民族个性。与之相适应,便是程朱理学的兴起。程朱理学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其最高目标,提倡“醇儒”式的理想人格,无疑造成了民族个性的孱弱。《西游记》中的唐僧,就是在这种思想氛...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张闻天已经开始思考中国社会之根本变革问题。在“五四”的战斗篇章中,他表达了对中国未来政治的深刻思考:一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铲除士大夫阶级”;二是建设民主共和政治,“以国利民福为归”;三是依靠“劳农界人”,以农村为根基“起革命”。这些精辟独到的见解,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和世界眼光,对百年后当前的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封建统治阶级中,确曾有过这样一种人,他们从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发,执法不阿,铁面无私”。自宋元以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和称颂的“清官”和“青天”包拯,正是这样的一个历史人物。虽然他的某些形象是被夸大了的,甚至达到完全神化的程度,但是,他还是应该肯定的。凭什么能够这样地认识?也就是怎样地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他加以剖析和评价,我想提出一些个人的极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 唐代教育管理制度承隋朝的基趾发展而来,以全新的面貌登上了中国教育史的舞台。唐代教育管理制度是统治阶级藉以维护封建国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培养本阶级人才的方法和手段,它为后代所仿效,对以后的封建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拟就其基本制度和特点作一粗浅探讨,请教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在阶级社会,由不同的特权和社会地位构成的等级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占有及与此相应的政治权力的相对稳定性,等级制就表现得更为突出。维护封建等级制与反对和突破封建等级制的斗争,一直成为封建社会斗争的焦点之一。它对于封建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都有重要的影响。一、封建等级制的特点封建等级制是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形成的权力与地位相对稳定的一种阶梯式结构,它不但对被统治阶级有很强的排它性,在等级的阶梯之间也互有排它性。最典型的如魏  相似文献   

7.
在私有制的社会中,自由是阶级的特权,一个阶级的自由就是对另一个阶级的压迫,所以,人类社会可以说是一部争取自由的斗争史,也是一部被奴役的历史。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以牺牲人的自由代价换取的,正如马克思形象指出的那样:“人类进步……象可怕的异教神那样,只有用人头做的酒杯才能喝甜美的酒浆,”可见自由是在残酷的斗争中发展的。 马克思是生在威廉四世专制统治的黑暗落后的德国,在封建压抑的气氛中看不到一点自由。一个精神解放的人生活在那个铁笼里感到极大的痛苦,马克思深有体会地说,德国对有头脑的人不堪忍受,一切智力一冒头就给镇压下去了,极端愚昧支配着一切。专制主义存在有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但人的愚昧是它存在的基石,愚昧是落后的灾星。自由与封建专制统  相似文献   

8.
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孔子,一生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奔走呼号。他梦寐以求的是恢复西周初年奴隶制的黄金时代,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封建社会中的“圣人”。把他抬高、尊崇的并不是他为之服务的奴隶主,却是取代奴隶主统治的后世封建主。在他生时,穷困潦倒,不为奴隶主所重视(至多鲁哀公称他为“尼父”),到他死后的若干年却时来运转,青云直上。对于这些矛盾现象如何解释?说他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当时真正的封建地主阶级还未出现,说他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则后世地主阶级对他尊奉的道理何在?情况虽然复杂,矛盾似难解决,但只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我们研究工作,也还是能够说明的。我认为,孔子是当时奴隶主阶级的改良主义思想家。其思想:一、始终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二、他要奴隶主改变一些统治方法;三、其改良主义主张,客观上符合日后地主阶级的要求。于是封建地主阶级择其所需,把孔子塑造成封建社会的“圣人”。  相似文献   

9.
自然概念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自然概念的社会性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合法性进行道德辩护.传统社会之所以认为自然具有神圣性,强调敬畏自然,敬畏“天”,背后隐含的则是敬畏封建统治者,敬畏天的儿子——天子;现代性社会之所以对自然进行祛魅,认为自然是纯粹的自然物总和,要求控制自然,支配自然,其背后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支配人.我国提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首先对自然概念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进行清算,以保证自然概念使用的社会正当性和社会公正性.  相似文献   

10.
<正> 正确认识和重新调整国家职能,是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改革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实现关系极大。国家的职能有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之分,对内职能是区分国家性质的主要依据。本文所探讨的是国家的对内职能。国家的管理职能由政治职能为主向社会职能为主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揭示,国家是从人类社会中分化出来的管理机构,国家的职能,就其实质而言,都是管理职能。国家的管理职能包括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个方面。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职能。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用来镇压其他阶级的特殊的机器,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的道路——从清流党到洋务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端绪,清廷统治核心逐渐分化成两个既相联系又相矛盾的集团——顽固派和洋务派。在维护清王朝及其封建专制制度、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方面,这两个集团完全一致。洋务派“留心西人秘巧”,致力于推行“西技”、“西艺”,并兼及“西政”,较之一味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的顽固派冥顽不灵的态度,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当然,洋务派并非新生阶级,它是行将就木的封建阶级在西方列强的影响和扶植下日益买办化的产物。正因为如此,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从封建顽固派那里转化来的。奕诉、文祥是如此,曾国藩、李鸿章也是如此,而张之洞则是顽固派转化为洋务派的完备典型。通过对这个人物生活道路的剖析,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政治格局变迁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12.
列宁曾经指出:国家问题“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的根本的问题”①,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有许多重要的发展。本文仅就他在国家职能和国家结构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略作论述,以求教于同仁。一、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国家权力也是一种经济力量②,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国家的职能是贯彻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实现其阶级统治的。但是,他们并不认…  相似文献   

13.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制约因素民主政治是与专制政治相对立的政治制度,是由国家中的统治阶级内部多数人享有管理权的政治制度。一般来说,民主政治是以较成熟的政党制、普选制、议会制和相关的法制作为表现形式的。它的根本点就在于通过各种形式,使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得以平等自由的反映,并以统治阶级内部多数人的意志作为价值标准和行动标准。在不同阶级性质的国家,民主政治的内容和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同一阶级性质的国家,由于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国情的差别,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也有差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吸取了以往社会形态中民主政治的长处,而且从根本上实现了全社会多数人的统治和多数人对社会的管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迄今最高类型的民主政治,它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空前地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农民战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所罕见的。除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之外,与其指导思想不无关系,关于农民战争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史学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农民战争的指导思想是“天命”论。其理论根据是马克思、恩格斯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上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因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宣扬的“君权神授”、“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天命”思想,对农民的毒害很深,所以“天  相似文献   

15.
一从社会发展史上来看 ,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等结合起来 ,置于社会教育的重要位置 ,并以社会和阶级的整体力量实施包括德育、智育、美育在内的社会教育 ,是自有文字以来的各个社会形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任何统治阶级 ,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 ,都坚持把他们的阶级意识、经济思想、政治观点、伦理观念、教育信念、审美理解等等 ,概而言之即意识形态置于“统治地位” ,并且利用阶级优势、政治能量、经济基础、文化教育影响、宣…  相似文献   

16.
1民本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被统治阶级尊奉为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奠定民主在中国发展的文化基础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中国封建统治的政治实践中不难看出,民本思想是君主政治一副有效的清醒剂,是群臣谏诤君主的重要理论武器,是封建君主自我调整治民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巩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说,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民本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从秦汉以来,虽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局面,但因为有浓厚的民本思想的影响,才使君主政治的弊害得以减轻和缓解。在残酷的封建王朝兴衰存亡的交替中,封建统治者  相似文献   

17.
在《史记》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认为司马迁的道德观是进步的,他站在被压迫阶级方面,揭露与批判了封建道德的虛伪性。如有人说:“司马迁指出当时有两种道德,一种是有财富有权势的人的道德,一种是被压迫者被统治者的道德。”又说:司马迁之反对封建主义的道德律,居然敢于给道德范畴打上阶级对抗的烙印,这的确是前无古人的创见。”有人则说:司马迁“不仅区別了不同阶级的道德,而且是站在被压迫阶级方面猛烈的攻击压迫阶级道德,这是他的道德观点的非常进步的一点。”有人更说:司马迁“怀疑封建统治阶级所谓圣贤和所谓仁义道德。而从实际出发,‘已饗其利者为有德’,肯定了另一类人  相似文献   

18.
道德作为经济基础反映的一种意识形态,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概念,而是历史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类型的道德,甚至同一阶级不同阶层,不同集团的道德观念,道德评价标准也不一致。这就是道德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所谓主体道德,就是在全社会诸多道德类型中占主体地位的道德类型。阶级对立社会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即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在经济、政治诸方面占统治地位,其道德在该社会存在的各种道德中也占统治地位,成为社会的主体道德。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工人阶级上升为领导阶级——特种意义上的统治阶级,其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人类社会出现了私有财产制度,分裂为阶级,形成了国家,也就产生了侵犯统治阶级社会关系和统治秩序的行为;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统治秩序,就通过国家,把那些侵犯这种关系和秩序的行为定为犯罪,并用刑罚手段与之作斗争。因此,有犯罪,即有刑罚,两者是通过国家,诉诸于刑法的不可分割的对立物。  相似文献   

20.
<正> 所谓封建民主思想,指的是封建主阶级的民主思想.民主一词源自希罗多德的《历史》,意思是“多数人的统治”.列宁曾指出;“从古代的民主萌芽时期起,在几千年过程中,民主的形式必然随着统治阶级的更换而更换,在古希腊各共和国中,在中世纪各城市中,在先进的各资本主义国家中,民主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运用程度.”这就指明了民主的阶级性和历史性,明确区分了原始民主、奴隶制民主、封建民主、资本主义民主这些不同的民主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