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代学术史上,高邮贾田祖因与王念孙、李?等人一起研治古学而闻名,然而通过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这位经学家生平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诗人的身份出现。对这样一位扬州学派先驱人物的生平、交友进行考察,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对扬州学派早期学人学术转型的动因有更全面更丰富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理解扬州学派博通的特点,提供了地域学风这一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扬州学派是从乾嘉汉学演变到鸦片战争前后新的经世致用思潮的中间环节,扬州学派一方面继承和总结了乾嘉汉学,将乾嘉汉学推向高峰;另方面又看到和指出了乾嘉汉学的局限和弊端。他们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开拓了研究领域,扩大了治学范围,阐述了发展变化的思想,成为新兴起的学术思潮发酵剂和先导,深入研究扬州学派,显然有助子更准确地阐明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这既说明了扬州学派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是研究扬州学派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李惇是清乾隆年间知名的经学家,近世学者或认为他属于吴派,或认为他属于扬州学派。就学术思想和治经旨趣的演变而论,他早年主要私淑顾炎武,有志于"考古之学";中年追随惠栋为代表的吴派,钩稽汉学精义,追驳宋儒谬说;晚年致力于依托《左传》通考春秋文明史,以"通释"求通识,超越吴派。从吴学支裔到扬学先驱,是李惇与时俱进的学术旅程。  相似文献   

4.
清代大儒焦循儒医兼治,他的经学著作是清代学术的典范之作,不但反映了清代中后期的学术风貌,而且尽显清代扬州学派的通学风貌;他治医主张"通儒治经之法用以治医经",他的治医理念从另一侧面表现了他的通儒风采与通儒精神。  相似文献   

5.
扬州学派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学术群体,它以扬州地域为活动范围,作为乾嘉汉学的一个分支,继承和发展了惠栋、戴震的考据之学,反映了乾嘉汉学由兴盛走向衰落之际的时代特征,其学术特点是:(1)将乾嘉汉学推向高峰,并取得总结性成就;(2)突破了传注重围,开拓了研究领域,使学术研究逐渐具有近代气息;(3)反对汉学的墨守与门户之见,具有发展变化思想和求实批判精神。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是近代岭南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岭南学派的学术精神,汲取朱次琦的学养,以复古为革命,创造性地改造传统儒学,成为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将岭南学术发展推向一个高峰;他下开一代学风,众多康门弟子在许多方面传承和光大了他的学术思想;以康有为为中心,包括他的老师与弟子等所构成的学术传承关系,是近代岭南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清代乾嘉学术研究中,"戴段二王"的徽名已为近年的学界所关注,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也为人所熟知。以《广雅疏证》为例可以梳理出高邮王氏对戴震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和治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由此以进,既可探明清代学术的深层关系,也可说明"扬州学派"的存在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家学传承、扬州学派的学术积淀和融汇中西的学术研究方法,共同构成了刘师培文学思想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9.
从坚守启蒙到倡导"新国学",王富仁先生的学术追求形成了他特有的"变"与"不变".变化的是他对十余年来中国文化发展与学术思想发展种种问题的新的思考,是他对各种挑战的回应,而不变的则是他对"五四"启蒙文化传统对现代知识分子历史使命的体认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浅析扬州儒商文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扬州经历了汉代、隋唐、清前期三度经济繁荣,经济的繁荣促进文化的繁荣。扬州自古存在浓郁的人文氛围,国际国内的人文交流和文化交流兴盛,至明清时期以盐业为主的商业经济支撑扬州的学术文化,学术文化又哺育了扬州的商业经济,拥有雄厚资本的商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经商过程中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诚信经营,营造儒雅本分的社会形象,同时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形成儒商群体,造就扬州丰富的儒商文化旅游资源。儒商文化旅游资源具体有商业文化、住宅园林、学派书院、扬州八怪、年节礼仪、典故传奇等。如今扬州对儒商文化旅游的开发还远远没有完备,既需要对扬州已开展的盐商文化旅游进行儒商文化旅游的高规格提升,又需要在旅游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播儒商文化。开发扬州儒商文化旅游的初步设想有:组合扬州儒商文化主题旅游的线路,举办全国性儒商主题大会或国际儒商文化节,开展儒商住宅休闲游,建设展示"儒商文化"古今成就的专门场馆等。  相似文献   

11.
“扬州学派”产生于清代乾嘉之际,属于乾嘉考据学派的一个分支,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一代学风关系极为密切。因为清代的朴学在清代学术史上是有其独特地位的,“所谓古典学派的朴学,可与先秦哲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前后辉映,各为一个时代学术思潮的代表。”这样的学术空气,给扬州学派的滋润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它之所以能在扬州这一江淮繁富的东南大都异军突起,繁荣兴盛,除了当时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优裕条件以及学术空气影响以外,我们认为扬州  相似文献   

12.
清代扬州学派是继吴、皖两派之后产生的学术流派 ,它是乾嘉汉学思潮演变到鸦片战争前后新的经世致用思潮的中间环节。扬州学派具有自己的学术特征 :治学不尚墨守 ,主张融会贯通 ,善于归纳总结 ,力求通经致用。嘉庆、道光时期 ,扬州学派人数众多、著述宏富、成就卓越 ,在学术界占据中心地位。它对清代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并对晚清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传播学派是文化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推行一元的文化起源说和极端传播理论.史密斯作为英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理论核心是"埃及中心说",并把这种极端传播理论推到了极致.他从学术思想来说上承里弗斯下启佩里,在传播学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史密斯的学说虽然略显晦涩并被许多学者批评,但其独特的理论和方式是值得后世学者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代学术大师,钱钟书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个体,他的学术思想、艺术追求,以及治学方法的形成,均离不开其曾置身于其中的"文化群落"。浩博厚重的钱家"文化群落"与会通中西的清华"文化群落"分别为其中、西两大学术渊源,并共同作用,促成了他贯通中西、打通古今的学术理念。  相似文献   

15.
2001年5月,清代扬州学派研讨会在台北举行,海峡两岸学者又一次对扬州学派的学术成就及相关课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学术史是中共文化史和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探讨中国共产党学术史,既能深化中共文化史和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也能为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的关系提供历史的论证和学理的依据。中国共产党学术史的研究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探讨作为政治团体的政党组织对促进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和发展的作用;二是党的部分群体和个体成员的学术思想与中国现代学术构建之间的互动关系;三是马克思主义学派与其他学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晚明耿定向与李贽的讲学、交游、著书、论辩等学术活动吸引了境内外各家学派大师汇聚鄂东。耿、李二人之论道讲学以至公开论战,掀起鄂东学术热潮。其既是鄂东学术思想活跃之代表,亦是鄂东学术据点逐渐形成之标志。这些活动对推动晚明学术发展以及鄂东地域文化形成均具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们祖国,地域辽阔,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地域为限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性学术文化和众多的学术流派,这在古代交通不便等许多特殊情况下,往往如此.宋代以来各地书院林立,讲学风气大盛,从而形成众多学派,尤其是江浙一带,在宋以后,经济文化发展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不仅人才辈出,各地藏书亦为全国之冠.宋室南渡后,定都杭州,浙江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文化荟萃之邦”.浙东地区此时出现了以吕祖谦为首的“金华学派”,以陈傅良、叶适为首的“永嘉学派”和以陈亮为首的“永康学派”等.在他们的学术思想影响下,经元明至清,在浙东遂形成一个颇具特色的学术流派——浙东学派.这个学派,对宋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全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传统的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历来都认为汉代是“经学时代”,认为儒家思想是汉代学术思想的中心,认为儒家由“子学”发展为“经学”并最后堕落为“神学”是汉代学术思想发展史的主线,而对于在整个汉代自始至终存在着的众多的其他学术派别的丰富多彩的学术思想却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摆脱这种以经学概括汉代学术思想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对于儒家之外的学术派别尤其是道家学派在汉代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作一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汉学在清代分离出了扬州学派。这一学派的特点是治学不囿门户,表现出向语言学科转移的迹象。马瑞辰深受影响。他的《毛诗传笺通释》虽然是一部解经之作,但却体现出研究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本文主从词汇学角度对马氏著述中的这一学术动向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