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反抗命运和人物的追求适得其反两点来看,老船夫与俄狄浦斯的悲剧行动非常相似,这说明《边城》具备了悲剧的基本要素,《边城》的“悲剧说”是有根据的。《俄狄浦斯王》悲剧人物的行动或情节紧凑、激烈,《边城》悲剧人物的行动或情节则委婉平缓,曲尽其意;《边城》不如《俄狄浦斯王》那样能引起巨大的恐惧、强烈的怜悯,产生的是轻微的恐惧、悠长的怜悯;俄狄浦斯属于“灭亡于英雄的特别悲剧者”,老船夫则属于“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俄狄浦斯王》和《边城》是善的悲剧,亦是命运的悲剧,“宿命”意识渗透在两部作品中;《俄狄浦斯王》悲剧处理,浓墨重彩,悲伤惨烈,《边城》的悲剧采用的是低调陈述法,似有似无;《边城》与《俄狄浦斯王》都表现了对命运的矛盾态度--既相信命运和命运的威力,又强调人的坚强毅力和积极的行动。两个作品又一次证明古今东西方作家对命运与人为的矛盾思考不断在延续。  相似文献   

2.
以《俄狄浦斯王》和《还乡》两部不同时代的悲剧作品为代表,从主题、悲剧效果、悲剧成因、悲剧主人公身份以及悲剧表现手段等方面探讨古典悲剧与现代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是关于悲剧功能的权威诗学解释,黑格尔的"和解"说和尼采的"形而上的慰藉"说都是亚氏诗学解释的展开和延伸。文章以被亚氏誉为悲剧典范的《俄狄浦斯王》为参照,讨论亚氏、黑格尔和尼采等人对悲剧功能的阐释,以期加深对古希腊悲剧的观照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评论界对于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主题,有过三种意见:一是表现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二是表现“恋母情结”;三是表现“神法崇拜”与“乱伦禁忌”。笔者则认为,索氏的目的,是借神话故事表达他维护民主法制、反对独裁专政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5.
围绕《俄狄浦斯王》的原型意味,从三个层面展开讨论:发生学的,俄狄浦斯故事何以成为原型;本体的,揭示人类悲剧命运的原型;体验的,从现代视野出发,感悟俄狄浦斯的原型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6.
"追溯式"是戏剧创作的一种手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演变过程。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和中国戏剧大师曹禺都曾在自己戏剧创作中成功地运用过这一手法,并使其成为自己戏剧艺术的特征之一。他们的剧作《俄狄浦斯王》、《群鬼》和《雷雨》堪称是这一手法的典范性作品,可看作中外戏剧文学历程中"追溯式"结构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最古老的文学,也是欧洲文学和欧洲文化的源头之一。英雄,是古希腊文学的永恒主题。古希腊英雄把实现善、履行职责视为莫大的荣誉,他们在履行社会职责时的激情奔放与对荣誉的执着深深融入希腊城邦生活之中,成为城邦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精神力量。英雄伦理是一种职责伦理。《荷马史诗》与《俄狄浦斯王》中鲜明的英雄人性,展现了作家所要表现的不同英雄伦理观。  相似文献   

8.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体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认识论水平。剧中对先知的质疑、对实证的寻求都是从依赖秘索思转变到信奉逻各斯的表现。而全剧的主旨在于提醒观众与神相比,凡人命定不幸,其认知必须由对生命的关切来统领。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哲学家,尼采反哲学。然而在《悲剧的诞生》这一高扬艺术贬抑哲人的书中,尼采却又对俄狄浦斯这个极具哲学气质的悲剧人物表现出特别的欣赏和留恋。俄狄浦斯对智慧的爱帮助他登上王者的宝座,同时又把他推向悲剧的深渊,他的悲剧就是哲学家的悲剧。这既说明颠覆悲剧的哲学家不可能真正置身于悲剧之外,又暗示哲学家通过他对智慧的爱成就了新的悲剧。哲学家不能遏止自己的求真意志,这一意志同样会把他引向永恒轮回。尼采的悖谬在于,他鼓吹的非哲学的生存仍将以一种哲学的方式得到实现;他像悲剧英雄一样兼具酒神和日神双重性格。藉对俄狄浦斯的认同,尼采把自己投身为他所心仪的希腊悲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古希腊著名悲剧 ,剧中的主人公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 ,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传统评论坚持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结局是由于他性格中带有悲剧性缺陷 ,本文抛弃了这一观点 ,从新的角度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并证明俄狄浦斯王是无罪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戏剧大师曹禺被誉为"中国的易卜生",易卜生又被称作"挪威的索福克勒斯".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曹禺的<雷雨>,来揭示两剧在人物性格和悲剧精神方面的共通之处;同时亦尝试从人类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悲剧主题的多重内涵,尤其是悲剧人物和命运的冲突与抗争,以及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苦苦挣扎给他们带来的困惑与痛苦.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悲剧是一种将命运的残酷、人生的悲惨展示给人看的文学样式。关于悲剧快感的形成历来很受关注。本文以名剧《俄狄浦斯王》为例,力图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悲剧力量"假说。通过分析"悲剧力量"从观众内心积蓄到反作用于观众而爆发,再完成使观众情绪由痛感到快感的转化的其运行机制,得出"悲剧力量"是悲剧快感的内核的结论。并且"悲剧力量"的发生和转化机制都经历了一个"我—人—我"的过程,这指向了"认识你自己"的古希腊经典命题。  相似文献   

13.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人在自我被再度放逐后对人的追问与反思,是一种转身的忧叹。它昭示着古希腊人对人的有限性与世界的无限性的理解,对他性拯救的呼唤。在《俄狄浦斯王》中,已经蕴涵着西方文学精神中重要的一维——信仰拯救。《俄狄浦斯王》中的信仰拯救以理性关照下对生命的超验体验的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14.
悲剧理论是美学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叔本华到尼采,或者从孔子、王守仁、鲁迅、朱光潜到李泽厚,不同时代的大师们都曾在她的怀抱中大放异彩。而从东西方文化思想来说,地域和背景的不同差异,也必然导致中西方悲剧理论朝不同的方向行驶。  相似文献   

15.
对从索福克勒斯时期到约瑟夫·坎贝尔时期的傲慢进行概述,特别强调对悲剧的深入解释;傲慢,这种长期持续的“对上帝的违抗”在文学中是如何改变的。根据索福克勒斯关于悲剧的观点,对俄狄浦斯作为该剧悲剧主角的一般性解释提出疑问,说明观众在该剧产生时本应知道的内容。从俄狄浦斯和伊俄卡斯特的关系和各种时期的同类著作中反复推出具有启发意义的类比。  相似文献   

16.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智血》包含了许多古希腊的悲剧元素。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智血》在情节安排、悲剧成因及悲剧效果方面都与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悲剧典范的《俄狄浦斯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不同于其他学者的宗教救赎、圣经原型移位及后现代等的研究视角,从悲剧理论入手分析小说的悲剧特征,展示《智血》长久以来震撼读者的悲剧魅力,试图拓宽奥康纳小说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三部影视作品《狮子王》、《王的男人》和《夜宴》是基于弗洛伊德学说对《哈姆莱特》进行的改写,它们由弗洛伊德对哈姆莱特“俄狄浦斯情结”的精神分析式阐释生发而成,旁证了弗洛伊德观点的影响力,并为我们重新考量弗洛伊德的哈姆莱特阐释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机会。  相似文献   

18.
歌队是古希腊戏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通过对《俄狄浦斯王》中歌队的叙事、抒情和教化三大功能的探讨与挖掘,表明歌队在该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建设性作用,理解了戏剧中歌队的功能与意义,有助于更加全面、充分地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帕索里尼拍摄的《俄狄浦斯王》是影史上唯一一部以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为底本改编而成的电影。但导演却没有遵照古希腊悲剧的精神内核去如实展演,而是任性地改写为自传式的构架,拿来为自己的“弗洛伊德”奠基,并希望能在第三世界中继续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于是《俄狄浦斯王》就成了帕索里尼私人订制的,向世人告解自己精神分析与意识形态的影片。  相似文献   

20.
《俄狄浦斯王》艺术上的完美,为索福克勒斯挣得“悲剧中的荷马”的不朽声誉。《俄狄浦斯王》艺术上的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的布局;结构性反讽及其四大构成要件;作为主人公内驱力的心理的宿命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