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个学科交叉的视角,对不公平关联交易的涵义进行界定,以此为基础分析其运作机理及损害中小股东的制度和法律缺陷,得出要解决我国控股股东利用不公平关联交易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必须从完善宏观、微观制度结构和法律、法规体系入手。否则,不公平关联交易必将会损害中小股东投资的热情,企业并购最终会丧失其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呈发展趋势,且存在着利用关联交易恶意操纵利润的情况,对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带来了损害.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不当关联交易的现状、特点、造成的损害和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独立董事制度是指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用以制衡执行董事,确保公司安全稳健运行,保护股东利益不受侵犯的制度。设立独立董事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现状,遏制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不公平关联交易和违规担保等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对大股东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大股东通过操纵利润分配、利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以及关联交易侵害中小股东权益,还利用其拥有的合法权力操纵股东会,侵犯中小股东的知情权等,使中小股东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分析认为其原因在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小股东的表决权处于劣势地位,其呼声和要求常常被忽略,国家对公司行为及大股东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提出应加强中小股东知情权的保护,设立累积投票制,遏制控股股东行为,中小股东应积极行使股东诉权等措施,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监事不监事等弊端,导致了“关联交易”、庄家横行、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现象的发生。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披露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交易发生在彼此存在控制与被控制、影响与被影响的关联关系的特定主体之间,若缺乏相应法律监管和机制监管,为谋求一些不正当的利益,关联人和上市公司往往容易扭曲交易条件,会造成公司关联交易的不公正,从而影响国家、少数股东、债权人的利益以及上市公司自身的业绩和长远发展,甚至会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与规范发展。研究和规范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关易和关联者的界定、关联交易中的信息披露原则及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披露现状分析等方面论述了规范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规则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关联交易是随着公司集团化发展而产生的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正当的关联交易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公司交易成本。但实践中关联交易的非公允倾向非常明显,这一方面与公司所有者与管理者、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关于关联交易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8.
控股股东侵占行为是困扰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主要表现为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进行不公平的关联交易、操纵股利、虚假出资等。产生这些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制度、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等方面存在问题。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必须在健全法律制度、强化资本结构的治理作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规范股利分配行为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控股股东侵占行为是困扰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主要表现为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进行不公平的关联交易、操纵股利、虚假出资等.产生这些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制度、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等方面存在问题.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必须在健全法律制度、强化资本结构的治理作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规范股利分配行为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控股股东变更承诺的过程中,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变更承诺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特别是相关议案被否决所显示出的治理冲突,将对公司股价产生更强烈的负面影响。由于公司治理与证券交易密切关联,议案被否决即意味着中小股东将遭受比议案通过时更多的经济损失。这使中小股东面对控股股东变更承诺的议案,往往只能作出无奈的赞成决定。破解这种无奈,除了要促进中小股东集体行动和加强股东赋权外,还要进一步推动相关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完善,弥补中小股东的损失。同时,要完善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以促进中小股东依法正当行权,倒逼控股股东守信履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关联企业这种企业联合体的产生并推广,关联方交易已渗透到社会经济各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承认关联方交易的积极作用同时,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它的弊害,并就关联方交易与关联交易作了区分,提出了不同的规制措施;在阐释了国外对此所采取的对策同时,对我国立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有限公司股东退股属于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的一种情形,其基本价值在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我国公司法虽然对有限公司股东退股请求权规定了适用的条件,但是也存在欠缺,如对于有限公司取得本公司股份的法律地位和处分等都没有作出规定,因而立法上需要明确。  相似文献   

13.
在公司法、证券法修订中,针对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制股东等滥用控制权,擅自侵占公司资金,通过关联交易侵蚀公司利益等,法律加强了对相关责任人员的制裁,明确规定了其民事赔偿责任,最明显的是完善了股东直接诉讼制度和确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赋予投资者通过诉讼获得救济的权利。公司法、证券法的修订充分肯定了股东诉讼对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提高法律实施质量、改善公司治理水平的作用。对股东直接诉讼的类型化进行研究,为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4.
资本多数决原则作为公司的基本原则,具有存在合理性,如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鼓励股东加大投资、限制大股东风险等。但在公司实践中,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存在冲突,控股股东为了取得自身最大的利益,往往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将自身的意志上升为公司的意思表示。近年来由于公司股权过于集中,法律保护不力,所以大股东滥用资本多数决侵害公司和中小股东权益的案件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规避资本多数决的弊端,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是我国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司治理中,掌握经营权的董事可能借由其经营权追求自身利益枉顾公司利益,进而伤害股东权益。在董事与公司的自我交易中,为了规范董事滥用职权,维护公司特别是股东合法权益,在比较法的视野下,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规范董事自我交易的法律理论与司法实践,提出了按照利益回避原则建立股东会或董事会事前审查决议制度,加强注意义务与忠实义务的双重约束,强化董事自我交易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是现代公司法人制度的核心内容,它在公司投资者和公司债权人之间设下法律屏障,实现了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但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股东滥用公司人格的现象,使得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失衡,故必须有一种制度来对股东的行为加以规范,这就是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又称揭开公司面纱理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一项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措施,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法人独立人格与公司人格否认是现代公司责任制度的基石,公司人格否认是对股东有限责任的修正及补救。债权人为实现其债权,往往考虑最大限度增加可求偿的主体,公司的股东甚至关联主体进入其视野。《公司法》第20条就股东在一定条件下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成为债权人要求股东和/或关联主体承担清偿责任的法律依据,也成为股东或关联主体抗辩之要点。分析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公司人格否认的裁判认定,人格混同、资本显著不足、过度支配和控制的案件所占比例最高,这与《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具体规定呈现部分契合;最高人民法院第15号指导性案例亦为关联公司之间人格否认的认定,提供了类案参考价值。但是,不管最高人民法院第15号指导性案例,还是《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仍无法全面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亟需从理论上对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问题进行深入梳理和研讨,以推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之完善。回归公司责任制度的基本法理,公司人格否认的内核是股东有限责任与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法权博弈与公私角力,是公司股东责任的有限性与股东权利滥用之间的法益平衡。公司人格否认并非是为了消解公司的法人独立性,而是将滥用权利的股东排除于股东有限责任的保护之外,将其与公司视为同一责任主体,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制度完善的考量因素,当以权利滥用定性公司人格否认的正当性基础,不仅"正向刺破",亦或是"反向刺破" "关联刺破",权利滥用都可为法院的裁判提供正当性。而权利滥用的抽象化与形态化的相互增益,可以打破制定法条款的局限性与滥用行为各形态的救济困境,使人格否认从立法向司法跃进。司法审查股东滥用权利行为与损害债权人利益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赋予债权人公司人格否认与损害赔偿的法适用选择权,既符合法理又可以避免债权人的权利滥用;司法裁判要对股东权利滥用进行扩大解释及导入利益衡平机制进行法益衡量,在股东有限责任与债权人利益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8.
健全与规范公司董事自我交易制度 ,在监督董事尽职尽责 ,防止其滥用职权 ,保护公司和股东利益等方面可起重要保障作用。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董事自我交易制度的完善 ,对约束企业领导者和高层主管的行为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