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直补政策效率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粮食主产区直补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是多维的,对其效率评估也不能一概而论.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补政策,在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粮食直补政策Malmquist生产率偏低应主要归咎于技术无效率,提高粮食直补生产率应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为此,应在财政能力可及的范围内提高直补标准,扩大直补规模;加强粮食直补信息化建设,简化补贴资金发放程序;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提高粮食直补资金利用效率;因地制宜优化粮食直补制度,甄别制度优化重点.  相似文献   

2.
国家粮食安全与种粮补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民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是我国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通过对2004年粮食直补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目标定位应放在“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弥补粮农收入为目标,以稳定粮食产量为调节目标”上。总结江西粮食直补效应及各地直补实施中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将现行直补纳入农业税减免、统一规定全国粮食补贴下限并设立种植规模补贴、粮食补贴费用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以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直接收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包括农业补贴在内的农业支持法律体系、设立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性与我国农业多层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农民面临着自然风险、市场波动、社会不确定性、国家行为与战争等不确定性.在我国,农民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是自然风险和市场波动.农民应对不确定性的举措可以分为事前应对行为和事后应对行为,但无论事前还是事后应对行为,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我国建立一个包括农民、国家、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层次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4.
公共财政支持与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生产的特点、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看,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当前,我国公共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域主要是: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完善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善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加大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力度,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生态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农业生产越来越市场化、农民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条件下,要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农民市场交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就必须建立健全一个能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来充当农民和市场的中介.文章通过调研和理论分析,认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降低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种粮补贴绩效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种粮补贴就是财政资金直补到农民,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但种粮补贴的支出和使用中存在资金效率低下、农民增收效果欠佳等问题。如何提高种粮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形成保证农民收入长久增长机制的有效手段。引入合理的资金运作机制,中央通过贴现提前支出种粮补贴,引导农民把种粮补贴资金用于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财政资金乘数效应的发挥,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由于定位不准且制度设计有缺陷,我国现行粮食直补制度对农民增收贡献甚微,也不足以促进粮食增产,难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在取消该制度不可行,完善该制度亦将面临目标落空危险的前提下,必须对该制度从目标、资金来源和补贴依据等方面予以转型,最终建立我国法制化的粮农收入直补制度.  相似文献   

8.
广大农民在近代中国特定的社会大环境下自身无力改善农业经营条件,生产情绪低落,从而导致近代农业生产的衰败。中国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传统习惯迫使中国农民需要互助,不过,互助无法进一步扩大,只有社会环境得以根本改变,农业生产互助才能成为发家致富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极其重要的问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就农业部门本身来说,首先是改善农民生活和实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根本条件。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但是需要的满足程度,却取决于生产发展的水平。所以,农民要不断改善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水平,首先要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势动生产率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劳动生产率,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劳动的生产效果或能力。耗费一定量劳动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愈多,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愈少,劳动生产率就愈高。反之,劳动生产率就愈低。马克思曾经写道:劳动  相似文献   

10.
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措施之一.我国农村消费不足与人力资本投资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个人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大幅度增长不利于农民消费的增加.此外,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都不利于农民消费的增加.因此,从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入手,有利于我国农民消费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主体,农民的自主权得到了充分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我省农村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然而,在现有的耕地等生产条件下,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难度很大.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发展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便成为今后我省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业龙头企业是指涉及农产品生产经营并能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有效实现形式.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专业化生产,很好地解决了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因此,农业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浅析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的核心问题是在农业市场准入方面的让步和承诺,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势必产生重大影响.加入WTO有利于改善我国农产品出口环境,增强优势农产品出口;可促进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刺激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促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规范我国农产品的贸易行为;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国际农业资源,推动国内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但加入WTO有可能引起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减产,减少农民的就业机会,可能冲击我国的国有企业.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要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农民日常生活的视角对城乡关系展开讨论.农民的日常生活一方面受制于城乡关系的总体力量所产生的支配性逻辑,但同时也包含着体现农民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行动者逻辑.面对城乡二元市场的总体格局及日常生活的市场遭遇,体现农民自主性的选择是进城务工和跟从性的农业投机:前者最重要的不是进入城市,而是进入一种职业分工体系;后者也不能简单视为盲目的市场行为,它具有促进地域内专业生产和地域间农业分工的潜在功能.这两种行动选择对政策选择的启示是,以现代农业分工体系提高农民的市场地位,进而改善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提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现代农业发展状况是生产发展的两个基本标志,生产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投入不足、主体流失和发展方式滞后等问题。为促进生产发展,应该建立生产发展投入的合理分担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农民素质和产业组织程度,大力发展新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与规模经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19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呈现出“两减一增”的状况,即耕地减少和务农人口减少与农业产量增加,其重要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恢复家庭经营,但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不同,愈来愈多的社会化要素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当今的农业生产已改变传统格局,成为一个跨产业、跨地域、跨家庭的行业.农业生产经营的外部性成为农业生产增长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但这种外部性对于农民经营的实力没有带来实质性变化.农民经营能力与农业生产能力的增长不是呈正比的,与农业生产能力增长相比,农民经营能力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家庭经营的脆弱性日益明显.农业生产能力与农户生产能力的不同步,给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即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仅要解决农业生产能力问题,而且要解决农民生产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和社会从物质上和财政上帮助农民和"农村公社"发展的思想.列宁关于国家的政策和措施要维护农民利益的思想,关于以有力措施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得以发展.邓小平关于把农业放到一个恰当位置上的思想、关于在改革中改善农民生活和关心农民物质利益的思想、关于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思想,江泽民关于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思想、关于不断地给农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的思想、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想,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农政权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中 ,因人们理性有限和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 ,给异质性的各种参与主体创造了寻利的机会。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差异 ,造成利益分布的不平衡 ,在竞争的压力下 ,有一种机制驱使人们去追加对信息和技能的投入。一句话 ,市场经济使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要素———脑力发挥了作用。在传统农业经济中 ,生产表现于同质的体力劳动与有限的土地结合。脑力因其封闭性和自给性特点 ,几乎不发生作用 ,这是造成传统农业长期停滞的原因。而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引进一种新技术 ,的确可以提高农业产量 ,但不一定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只有对农民追加人力资本的投入 ,才能使农民最终摆脱落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计划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其中,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促进土地使用权有序流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业企业化发展则是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和举措.  相似文献   

20.
西部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对策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提高农业经济和个体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是农业生产专业化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业在现代经济中属于原始古老产业 ,个体农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属于弱势群体。在西部地区 ,只有把分散的农业生产和弱小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 ,才能形成内在合力和外在竞争力 ,才能保护农民利益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