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执政哲学,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性质、宗旨与先进性;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政治诉求,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态的积极回应;科学发展观坚持、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关于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社会全面生产与社会系统发展等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坎坷的历程,可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充分反映了哲学对自身权利的诉求及其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融合。当代中国哲学正在逐步摆脱某些不必要的干扰,竭力恢复哲学的本来地位;同时,中国哲学家们也打开了对外交流的窗口,力图重塑传统哲学的形象。西方哲学进入中国以及由此带来的现代中国哲学的形成,正是以哲学的特有方式演绎着中国百年来的现代社会的风云变幻,表达着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融合。作为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哲学表达,在现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充分表现为三个不同的纬度,即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思想的传播和接受、学术自身地位的迷失和寻求。  相似文献   

3.
农村治理的绩效取决于基层的社会性和政治性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它们体现于两个不同的公共空间之中:一是以社会单元为结构、以维系和发展为功能的空间,它是内生的,体现了自主性的诉求,社会资本与公共领域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机制;二是以国家政权组织为结构、以实现对基层政治控制为功能的空间,它是外生的,体现了政治秩序的诉求,政治认同与制度化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尽管二者的作用方式和地位不尽相同,但并非是单纯的对立关系.时下,对我国农村基层的政治发展而言,现实的路径是兼顾这两个空间的统一,实现政府主导与社会自主两种机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政治发展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虽然总体方向是政治民主,但具体模式或路径由各国独特的国家和社会关系所决定。通过对我国国家生成机理的分析并与西方民族国家相对比,可以看出,与西方国家由社会塑造不同,中国是由国家对社会进行塑造,国家权威在中国政治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权威与政治民主并非相互排斥。而具体到当代中国政治现实,就是中国的政治发展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的核心政治权威,通过其领导下的社会构建和党内民主推动中国的政治发展,实现政治民主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诉求与进路:第一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政治诉求阶段,政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诉求,其基本特征是走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国家;第二阶段(20世纪下半叶)是经济诉求阶段,经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诉求,其特征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第三阶段(21世纪初开始)是文化诉求阶段,文化培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诉求,其特征是努力使马克思主义融入到当代中国人的实际生活中,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不断培育出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主作为一个新兴社会阶层,其政治参与意识正在逐渐增强。通过对武汉市武昌区的5家民营企业主的实地访谈,发现中小民营企业主关心政治,但并非关心所有政治,他们主要关心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否,政府给予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自身地位的提高等问题,而对入党、公共利益以及工人的处境等则不大关心。这里的主要标准在于现实政治是否对他们有实在的帮助或产生更强的实际功效。由此看来,其政治诉求无疑带有很明显的经济功利性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家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出现的社会群体,政治地位逐渐提高。我们的研究表明,民营资本要素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加是决定民营企业家政治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而民营企业家政治地位的提高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主作为一个新兴社会阶层,其政治参与意识正在逐渐增强。通过对武汉市武昌区的5家民营企业主的实地访谈,发现中小民营企业主关心政治,但并非关心所有政治,他们主要关心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否,政府给予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自身地位的提高等问题.而对入党、公共利益以及工人的处境等则不大关心。这里的主要标准在于现实政治是否对他们有实在的帮助或产生更强的实际功效。由此看来,其政治诉求无疑带有很明显的经济功利性质。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这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的视角,对政治、经济及其关系的再认识、新论断。它从社会发展、政治路线和政治的出发点与归宿上揭示了现代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它是当代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建设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理论蕴含的关于劳动正义、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以及伦理共同体的政治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基础。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以劳动正义重构了公平正义的理论形态,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拓展了美好生活的理论内涵,以伦理政治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崭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在劳动正义、美好生活和伦理政治三个层面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哲学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科技政治:当代科技与政治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资源政治、资本政治之后,当代又出现了科技政治.科技政治是当代科技与政治紧密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调整了社会政治的现实基础,拓展了政治的主要内容,健全了政治的运行机制,改变了政治的操作模式.面对科技政治对我国及世界政治生活、政治内容和社会各方面的现实影响,我们应及时地制定应对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雅典贵族与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坛上的贵族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典贵族主宰民主政坛的现象,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一、雅典贵族与众不同的生存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他们不自觉地扮演了民主政治的推动者的角色;二、雅典文化价值体系的贵族性使贵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处于众望所归的地位;三、贵族的商业化使他们在经济行为上与工商业者趋于一致,成为他们在政治上充当工商业者的代言人的物质基础。但是,伴随工商业者的阶级意识和权力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伯里克利之后平民工商业领袖的崭露头角和公民大会对政治事务的全面控驭,意味着民主政治日益显露其真实的社会基础。因此,贵族领袖现象并不否定民主政治的基础在于工商业这一根本命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对作为政治发展价值取向的政治文明的涵义、内容及其在整个社会文明中的地位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三者是完全统一的,它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之中,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社会政治保障,决定它们的发展方向,进而推动它们的进程等观点。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在其发展政治参与和创建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始终受到政治谣言、政治牢骚、政治狂热和政治冷漠等非理性政治参与的严重掣肘。这也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劳动人本理论揭示了政治生活起源于人的劳动生存利益的内在需要。政治与人类社会同生共存,是社会的政治主体利益的全局关系所支配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社会政治(广义政治论)同阶级政治(狭义政治论)有联系又有区别,把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了马克思的完整的劳动人本政治学说,是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崭新成果。社会主义是从阶级政治走向社会政治的过渡,其发展之艰辛、道路之曲折,都是空前的。劳动人本政治理论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发展而发展;即使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类的暂时中断,但人类走向社会政治的历史大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16.
鉴于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治理形式,能够有效化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和谐,同时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提升离不开协商民主持续发挥作用,从多角度分析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关系及其提升政治合法性的路径。分析认为,协商民主有助于论证政府权力来源正当性;有助于提升政府权力有效运作的政治合法性;有助于通过政治社会化促进公民精神复兴,提升基于意识形态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三大非主流社会思潮之一,具有复杂多面性特点。广大青年作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最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其政治思想必然受到正面与负面的双重影响。引领青年政治思想,不仅需要科学判断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性质、准确把握其发展态势,而且更重要的是,坚持利于国家民族发展原则、遵循青年心理特点和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规律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村治理的绩效取决于基层的社会性和政治性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它们体现于两个不同的公共空间之中:一是以社会单元为结构、以维系和发展为功能的空间,它是内生的,体现了自主性的诉求,社会资本与公共领域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机制;二是以国家政权组织为结构、以实现对基层政治控制为功能的空间,它是外生的,体现了政治秩序的诉求,政治认同与制度化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尽管二者的作用方式和地位不尽相同,但并非是单纯的对立关系。时下,对我国农村基层的政治发展而言,现实的路径是兼顾这两个空间的统一,实现政府主导与社会自主两种机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三大非主流社会思潮之一,具有复杂多面性特点。广大青年作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最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其政治思想必然受到正面与负面的双重影响。引领青年政治思想,不仅需要科学判断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性质、准确把握其发展态势,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利于国家民族发展原则、遵循青年心理特点和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规律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和中国政治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新社会阶层日益壮大,其拥有的组织资源政治资源与其所占有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不匹配决定了新社会阶层参与政治的诉求不断加强。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具有新的特点,其参与政治与中国政治现代化有着紧密关系。当前应在鼓励社会阶层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坚持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合法地进行,并最终以人民为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