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考察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的特点,并探讨师生关系、社会支持与城市人角色认同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对重庆市440名流动儿童与192名城市儿童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城市人角色认同显著低于城市儿童;(2)流动儿童群体中,社会支持在师生关系与城市人角色认同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城市儿童群体中,社会支持在...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学前儿童最早接触的核心微观环境系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家庭中父亲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教育、心理、生活、游戏支持深刻影响着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对河南省629位学前儿童父亲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父亲家庭支持和儿童的社会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内部支持与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Bootstrap法检验表明,家庭内部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前儿童社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为提升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应提升对学前儿童父亲的社会支持,增强父亲的育儿意识与能力;优化父亲对儿童家庭支持的结构,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家庭支持;构建家、园、社协同育儿共同体,塑造幼儿发展的良好生态圈。  相似文献   

3.
张占婕 《国际公关》2023,(22):12-15
作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背景下社会流动的重要主体,务工青年连接着城市和乡村,是现阶段城市发展规划、人口流动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对于务工青年的界定既包括农民工也包括中高学历青年务工人员,笔者将该类人群统称为“都市边缘人”。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以成都市都市边缘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研究方法,通过“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心理认同与社会网络”“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职业规划与相关政策”五个维度挖掘该群体的融入状况与所面临的困局。对都市边缘人的现状调查,有助于更好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网络治理,促进都市边缘人从“城市融入”到“城乡共生”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3年深圳市流动儿童调查数据,分析流动儿童制度性身份认同和地域性身份认同的现状,揭示“纽带联结”和社会距离对流动儿童制度性身份认同和地域性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儿童面临身份认同危机,城市人身份认同度和本地人身份认同度均比较低,存在身份认同模糊问题,制度性身份认同危机更为严重;“城市纽带联结”中家庭有无深圳房产和本地方言掌握程度,“乡村纽带联结”中老家生活时长,以及社会距离是流动儿童制度性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城市纽带联结”中家庭有无深圳房产、本地方言掌握程度和深圳生活时长,以及社会距离是流动儿童地域性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乡城纽带联结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影响可谓异同兼具,不同的社会距离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均有不同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城市“第二代移民”的流动儿童,虽长在城市,但在社会体制、文化身份上并未被城市完全接纳.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看,流动儿童在社会融合过程中的家庭支持、学校支持和社区支持存在很多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流动儿童生活环境中资源匮乏与滋养不足.应从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多重系统的层面出发,构建流动儿童群体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城市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脑瘫儿童父母社会支持、亲职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感悟社会支持量表,亲职压力简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脑瘫儿童父母进行测试。使用SPSS23.0及PROCESS插件进行统计分析及多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脑瘫儿童父母亲职压力较高,父亲和母亲的亲职压力无显著差异。亲职压力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均呈负相关,而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亲职压力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积极应对的作用效果大于消极应对。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道德认同、亲社会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道德认同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对569名大学生施测,考察大学生的道德认同与亲社会行为状况,并探索养育方式、社会支持感知对大学生道德认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道德认同水平、亲社会行为水平较高,二者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2)养育方式、社会支持感知对大学生道德认同有一定的预测力;(3)社会支持感知是养育方式影响道德认同的中介变量;(4)养育方式、社会支持感知、道德认同对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预测力;(5)道德认同是养育方式、社会支持感知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
众多实证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儿童汉语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已有研究结论存在分歧。采用元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发表2002-2022 的 8篇实证研究进效应统计效应验结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综合指标及其各单项指标与儿童汉语阅读能力均显著相关。学段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与小学阶段相比,学前阶段儿童父母的职业和家庭收人与儿童汉语阅读能力的相关关系更强;汉语阅读能力测量类型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汉语阅读能力测量类型不同,父母职业和家庭收人与儿童汉语阅读能力的相关关系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汉语阅读能力关系密切,同时还应考量儿童学段和汉语阅读能力测量类型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活情境中流动儿童的认同建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了解流动儿童多元化社会认同图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这种多元化认同的建构逻辑。综合各符号互动论、社会认同、族群认同等相关理论观点,认为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是在特定生活情境中逐渐形成的,结构性身份、学校中的互动、日常生活事件以及流动儿童有意识的群际比较都在不同程度上激发流动儿童对分类意识、群体身份和所属群体弱势地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的离职问题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自编的《公办园非在编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社会支持问卷》以及改编的《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离职倾向问卷》对重庆市347名公办园非在编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的离职倾向在学历、所任教园所等级、购买保险情况诸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与职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通过职业认同作用于离职倾向,职业认同在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的社会支持与离职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政府、幼儿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过于频繁的离职行为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同时也阻碍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程.基于组织支持和互惠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实证检验了组织支持感、城市融入感及互惠与新生代农民工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负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离职意愿,城市融入感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互惠倾向对城市融入感与离职意愿的关系具有强化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调节城市融入感在组织支持感与离职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也即新生代农民工的互惠水平越高,城市融入感的中介作用越强.文章首次测度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互惠倾向,并且验证了微观企业的组织支持能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研究结论为用工企业更好地理解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行为机制,从而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为寻找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实现路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关键在于改善儿童健康的公平性。基于浙江省30个监测县(市、区)2012—2014年5岁以下死亡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的回顾性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分层越高,儿童死亡地点为医院的概率越高,上层家庭为下层家庭的2.193倍;儿童死亡前接受住院治疗的比例也越高,上层家庭为下层家庭的2.904倍;儿童死因诊断级别也越高,上层家庭儿童死因诊断级别为省市级医院的比例是下层家庭的3.233倍。儿童生存水平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密切相关,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其儿童的卫生医疗服务利用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一定的经验材料为基础,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认同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农民工群体因何处于一种矛盾而又特殊的地位?城市居民群体对农民工群体的歧视究竟从何而来?农民工群体如何在劣势地位中选择社会认同策略?该文对这些问题作了一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南京市4所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以本地学生为对照组,对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与学习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家庭环境较差,74.6%租房居住,家长能提供的学习帮助和情感交流较少;流动儿童缴纳借读费/赞助费的比例及上学路途花费时间均显著高于本地学生;流动儿童对班级学习氛围和教师教学管理的评价较高,但自我学习成绩评价和未来学习预期较低。据此,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外来人口的重要聚集地——上海青浦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青年农民工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情况等基本特征以及他们所持的成才观、教子观、儿童观和亲子观等重要家庭教育观念,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探讨和总结了青年农民工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通过对外来人口集中的学校进行入户访谈、教师访谈,确定了家庭教育指导常见且重要的问题,并开展行动研究,提出了旨在提升青年农民工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民工题材小说中,人物饮食中不同的习性、方式和观念,超出了食物本身的物理性因素,构成了不同主体的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建构的符号文本。通过这个"文本"可以区隔农民工和城市上层人士的不同身份和地位。《高兴》等小说所体现的吃素嗜荤和吃素弃荤的饮食观念,分别表征着农民工和城市人士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京市4所小学555名4~6年级小学生自填式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家庭因素显著影响流动儿童的学校融合,父母越关心子女学习、与老师交流越多、对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越支持、越注重亲子间交流以及父亲对孩子的管教越多,流动儿童的学校融合度越高。但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影响流动儿童学校融合情况。据此建议政府依托社区,开办流动儿童家长学校,改善流动儿童家长的家教素质;学校教师需消除"刻板印象",增加"问题学生"的家校沟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18.
社会网络视野下的农民工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网络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为研究中国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空间和理论工具。国内学者就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流动、社会支持、群体内部分化、群体意识形成等问题运用社会网络理论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取得很多成果。在对农民工自身的社会网络研究方面,学者们集中于对“关系强度”的理论运用、社会网络与信任的关系、以及社会网络建构规模等问题的研究。就国内学者在社会网络理论视野下研究的农民工问题成果进行文献述评,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建构论视角和893份农民工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表明,农民工身份意识趋于模糊化;主观经济地位的感知、与城里居民互动维度下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距离、制度重要性的感知,均对农民工身份意识发挥显著作用;客观经济地位以及代际差异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进城农民工:社会支持与城市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社会支持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城市融合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提出了社会支持影响城市融合的四因素因果结构模型:配偶支持、家人支持、朋辈支持和邻里支持。基于河北省272名城市农民工的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发现,除了配偶支持的作用未得到证实外,家人支持、朋辈支持和邻里支持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