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埃米尔·迪尔凯姆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提出了“职业群体”的社会整合观,认为在分工发达的现代社会,职业群体和职业伦理道德将代替传统社会的集体信仰对社会失范行为起整合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单位制伦理瓦解,利益多元化趋势加速,社会失范行为增多。借鉴迪尔凯姆“职业群体”的社会整合观,建立明确而规范的职业伦理及公民道德,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社会公正为原则来进行制度设计,发展代表各利益群体的社会组织等,将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如何凝聚人心实现社会对个人的整合,成为了时代命题。涂尔干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问题,在对社会问题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社会失范"等经典性概念。他的早期理论一直聚焦在团结这一主题,一方面从社会分工角度,认为劳动分工促进了社会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状态的转变;另一方面,他从团结的反面,用社会失范视角来分析如何重塑集体意识,建立新的社会整合;最后,面对转型期道德缺乏的困境,他认为需要通过职业团体和民族国家的路径来建立普遍性的道德。  相似文献   

3.
劳动分工与个人自由是贯穿现代社会的基本问题.工业革命和思想启蒙在现代社会的双重展开催生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工业革命所催生的现代分工使个人越来越成为机器的附庸,思想启蒙所唤起的人本精神则使个人自由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和政治的目标.如何实现劳动分工与个人自由的协调发展,成为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反思和重建现代社会的核心问题.秉承这一问题,马克思把劳动分工与生产力、劳动异化和阶级斗争对接在一起,力图通过无产阶级运动来消灭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建立生产力高度发展与职业选择高度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涂尔干把劳动分工与社会团结、社会失范和社会道德对接在一起,力图通过普遍社会道德来克服社会失范,建立个人主义与社会整合相结合的有机团结社会;韦伯则把劳动分工与理性化、祛魅和工具理性支配对接在一起,通过勾勒价值伦理迷失、工具理性支配和诸神之争的社会景象来表明个人自由的灰暗前景.通过对劳动分工的深刻分析,三大思想家展示了个人自由的三种前景:通过消除外部强制来实现个人自由;通过重构个人认知结构来实现个人自由;个人自由的暗淡前景.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价值理念,运用专业技能帮助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挖掘个人潜能和恢复个人、群体、社区发展功能的职业活动。本文分析了青海独特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阐述了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预防、解决社会稳定问题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涂尔干的现代性社会:主体建构与社会团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问题是社会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涂尔干着眼于工业社会中的失范状态,希望为法国的社会团结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从现代性社会的失范问题入手,分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整合问题,由此探讨社会(或结构)和个体(或行动者)的相互关系应该如何,才能既实现其社会学概念化,又使其中的两个方面都能够有根据地强调这一问题,并以此为目标试图建构一种社会与个人的新型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既有文献并作了相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房价问题可以界定为一个严格的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是社会结构的失调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失范以及地方政府行为和某些特殊群体的行为失范,其根本的解决措施调节失范行为,回归和谐,处理好“两个博弈”和“一个关怀”。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信力包含司法权运作和受众心理两个层面,其内容涵盖"信仰、信心、信任"三个维度。在构建司法公信力的过程中,司法权的运作主要借助对象是法官群体。从法官品质的角度分析,问题主要存在于法官职司职业水平失范和外在形象要求失范等方面。因此,法官只有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致力于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管理才能全面提升品质,达到符合司法公信力的内在要求,实现司法公信力提升。  相似文献   

8.
性别失衡下社会风险与行为失范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识别性别失衡背景下的宏观社会风险和微观行为失范.将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方法相结合,首先从历史、国际和现实的视角出发,识别和归纳性别失衡下的宏观社会风险;其次,在对网络报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识别性别失衡下微观层面的个体、家庭与群体的行为失范;最后,归纳总结了性别失衡下宏观风险和微观失范行为的结果。研究发现:性别失衡将刺激并加剧既有的人口、社会、经济、健康、文化等一系列风险;在性别失衡下的宏观社会风险影响下,个体与群体在婚姻、家庭、性和其他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为失范问题;宏观社会风险与微观行为失范将威胁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少数种族和妇女等社会弱势群体在公共和职业生活的参与程度,许多国家规定了积极行动政策,但这一政策引发了政治上和司法上的激烈争论。对积极行动的争议反映出若干理论之间的对立,主要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理论、群体权利与个人权利理论之间的对立,这种情形在美国得到了鲜明地体现。我国积极行动面临的问题与美国不尽相同,但在实施过程中同样需要妥善处理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群体权利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鉴于涂尔干的道德社会学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借鉴意义,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涂尔干道德社会学的方法和内容。分析认为,涂尔干提倡道德科学,希望遵循严格的方法建构基于不同主体的实在道德;在其道德体系中贯穿着对职业群体的重视,体现了涂尔干介于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社群主义的思想,也体现了其借助职业伦理应对社会失范的思路。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涂尔干的道德社会学对转型期的中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人们应避免"学西"中的"问题错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男幼师这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为研究对象,使用社会学的典型研究方法进行相关调查和取证,试图从社会宏观政策、组织机构制度、个人文化观念等维度来剖析男幼师职业困境的成因,并从社会化及学前教育发展两个方面论证了男幼师存在的合理性。通过提出相关介入策略,试图改善男幼师的职业处境,并引发社会公众对以男幼师为代表的新兴职业群体的关注,规范公众对职业性别角色的观念偏差,为男幼师群体的职场与个人发展创造更加健康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民工群体自然的代际交替和城乡之间以及城乡各自内部之间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或者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新生代农民工长期不能融入到主流社会,不仅会导致一些社会失范行为出现,还会在城市中形成主流社会和边缘社会两种社会形态,最终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笔者从个人基本情况、经济收入、制度融入、社会认同、心理融入以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国家政策层面的具体认识等诸多方面,对以甘肃省为例的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学评论》的分析笔者在对最近几年出版的《社会学评论》进行分析以后,发现:社会理论、农村社会学、和家定已成为吸引日本社会学家从事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其次的三个领域是城市社会学、工业社会学及职业、流动和社会阶级。日本社会学家在文章中讨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异化、失范、社团、保守性、支配、功能分析、功能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群体、理想  相似文献   

14.
依托于互联网络而由人的行为活动构织而成的网络社会,已成为信息网络时代的人们展开行为活动的重要场域。在其中,人们一方面享受着网络化生存的便利,而另一方面,却也在承受各类网络行为失范带来的后果。青少年群体在所有网络行为主体当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其网络行为失范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在剖析网络世界及网络行为之社会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作为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主要原因的主体性缺位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应对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关键在于主体性建构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期研究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是关系国家命运和民族兴衰的时代课题。当前,大学生道德失范成为我国高校各领域,特别是舆论界与学术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问题。认真梳理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成因与对策,有助于将大学生道德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之一,给包括不同婚姻状态下男女两性在内的社会各群体的安全感均带来不利影响,成为影响人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从个人微观层次分析婚姻挤压下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现状及婚姻挤压对不同年龄和地区的农村男性安全感的影响发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安全感最低,婚姻状况对个人的安全感具有显著影响,婚姻挤压对男性安全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代差异以及地区差异。提高中国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需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各群体的生存状况,统筹解决性别失衡引起的婚姻挤压问题,从国家政策与制度创新的层面关注婚姻挤压及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失范范畴的理论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国学者对失范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马里.居友把失范理解为一种有创造力的新生事物,强调了失范的正功能;涂尔干认为失范已成为任何解组形式或者是缺乏凝聚力的表现。美国学者默顿认为失范是指文化目标与制度性手段的不平衡,并阐述了个人适应模式;索罗尔关心的是个体层面上的失范,通过五种失范的维度构建起失范量表。失范是一个动态的、多义的理论范畴,西方学者对失范范畴的讨论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解性的概念到可测量的指标的过程。社会失范概念的内涵分可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失范是社会规范、制度体系的稳定性与社会秩序问题,主要指社会规范系统的瓦解状态,即社会解组;微观层面的失范主要指社会团体或社会成员的失范行为,它与越轨行为是同义语。前者是失范行为产生的宏观社会背景条件;后者是规范对象与执行者的失范,是一个社会产生解组的外在表现。宏观层面的规范解组与微观层面的行为越轨是理解失范范畴的两个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8.
失范是制度、文化、心理、交往和主体方面的结构性失衡与功能性弱化状态的显性表达。在网络社会中,道德价值、道德规范的结构性失衡、局部性缺失以及社会化能力减弱,造成个体和群体认知、心理和行为的混乱,进而引发网络空间秩序的失范。网络道德失范既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失范,又是网络心理行为的失范,实质上是人的生存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失范,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失范。基于对网络道德价值现象的图像化审视,加强网络技术控制,优化网络空间,加快网络立法,构建网络价值范式,主倡网络群体示范,成为应对网络道德失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失范”的特征、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有些大学生的思想和所作所为与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身份、党和人民的要求,甚至做人的基本准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离,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努力就这个问题开展多方位、深层次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列举了大学生“失范”的特征和趋势,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应对大学生“失范”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化视角下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失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青少年越轨行为表现出日益加重的趋势,社会呈现出明显的青少年社会失范状态。本文从社会化的视角,通过对转型期内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和同龄群体等社会化主体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作用加以分析,对当前我国转型期内青少年社会失范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