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为了考察孙中山的进化思想,采取了文献解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其进化思想的研究,明确了孙中山进化思想的渊源及其对社会历史观的主要看法。孙中山进化思想的渊源主要包括达尔文与赫胥黎的进化思想、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以及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孙中山对进化论进行了吸收与改造,并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形成“突驾”说与“互助”论,认为“互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道德思想进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进化思想的渊源主要包括近代西方自然科学进化观、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和今文经学的朴素进化观以及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康有为对进化论进行了吸收与改造,并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一套系统的“三世”进化理论,其渐进说与革命派的突变说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考察历史观的发展进程的角度来阐发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辩证性质,力求澄清这个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进化学派的社会进化观在西方一直受到激烈批评。本文就社会进化观及对其批评中的一些重要论点进行评论,着重分析有关人类历史不受任何规律支配的观点。解放后我国人类学、民族学工作者在各民族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方向正确,成果显著,不应否定。指责为“套恩格斯框框”、“证明摩尔根模式”、“僵化、教条”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萨特的人学历史观进行评析 ,旨在揭示萨特人学历史观的实质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唯心史观  相似文献   

6.
生物进化是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是通过种性遗传实现的。社会进化,主要依靠物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语言符号等形式存在的知识的积累,二者与教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是社会进化的重要机制。工具和语言符号是社会进化的标志,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发展是客体文化和主体文化不断内化和外化运动的过程,教育就是这种内化和外化的中介。教育也是一个指导个体文化适应的最理想的文化机构。同时,教育又必须以人的生物属性为基础,人类教育的发展状况也会给人的生物属性以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伯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近年来,随着红色资源的深入挖掘,鲜为人知的张伯简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通过研究《社会进化简史》,仔细梳理、勾勒了其八种社会形态观,揭示贯穿其中的唯物史观,展现其为劳动人民发声的思想主张.八种社会形态观及其相关叙述,虽然与我们熟知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协同进化的社会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要使协同进化的生态伦理学原则长入社会生活,需要建构新时代的社会生态学。社会生态是社会存在的状态。社会存在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形态,迄今已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阶段。在工业社会阶段,人们没有处理好经济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以及环境子系统的关系。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环境子系统和生物圈大系统对经济子系统的深层作用。这是当代生态问题的根源之一,也是传统现代化只是半现代化的原由。要摆脱或改变这种忽视生态的社会生态结构,有必要实现三方面的观念扩展———扩展社会共同体的观念,扩展健康的概念,扩展国家安全的概念;解决两方面的难题———消灭贫穷和保存荒野;铺设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社会生态轨道。  相似文献   

9.
虽然进化性视角在其他学科研究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介入到语用研究中时却遇到了诸多困境。当使用具有进化论基础的研究范式解释语言事实时,往往面临着严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三层挑战。基于语用研究中的进化性渊源,可以发现:语用研究中进化视角介入所遭遇的误解主要表现为决定论、还原论及盲目乐观论。这些误解的澄清需要语用学界关注进化论的科普教育及语用研究的社会维度,从而实现语用学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进化哲学已不再限于对进化过程的表述及对进化形式的界定 ,而在于它的精髓世界进化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历史的进化不可阻挡 ,从而使思想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对其革命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的进化哲学 ,使他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 ,使他能正确理解革命进程中领袖与群众的关系 ,体现其民主思想之精髓 ,指导他努力实现“天下为公”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通常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视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却没有意识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什么意义上肯定这一点的。这种情况导致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化和实证科学化,历史目的论、历史决定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相互纠结,陡然增加了历史唯物主义阐释的难度。随着当前学界研究的新进展,是彻底弄清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人类及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历史性存在 ,离开历史积累或历史性的支撑 ,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现实 ,一切现实存在都是历史生成的产物 ,而且都将必然成为历史。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哲学理论 ,它们有各自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正像我们的世界有时间延续和空间展开一样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有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方法。历史哲学与社会哲学之间不应水火不容 ,而应该相互补充与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哲学视界是从关注"思辨理性"或"抽象自然"回归到关注"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的,它的本体论形态就是"社会存在论".在"社会存在论"中,设定评价尺度的内在根据获得了本体论解释,这种解释本身展示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解释的新的解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超越于"理性存在论"的崭新的解释模式.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对评价尺度的"社会存在论"解释是一种反历史非决定论的解释或一种尚历史决定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技术决定论"把"精神要素"的技术知识说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科学的历史观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科学技术只有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才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进行"现实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区分作为哲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前者主要涉及人论、世界观理论、价值论和哲学观等问题,后者主要是马克思运用他的哲学思想和方法深入研究社会历史领域所得出的时代性结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以严肃的理论态度回到马克思的文本,梳理和完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方法,用以深入...  相似文献   

16.
对社会历史规律客观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问题,西方历史决定论者承认社会历史有自在客观性规律;历史非决定论者否认社会历史有自在客观性规律.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历史规律作自在客观性的规定和理解是其争论的焦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从自为客观性的角度理解社会历史规律,并为之提供了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17.
历史哲学是超越客观历史经验的 ,对历史的一种哲理和理性的思考。中国的历史哲学思想在史学伊始之初便产生了。人们对远古洪荒时代的记忆 ,几乎都是通过神话传说反映出来的。而神话传说本身就包含着神意的历史观。神意史观毕竟是一种肤浅的、非理性的历史本体论。到西周时 ,神意史观逐渐让位于人本史观 ,历史哲学思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最迟到《春秋》问世时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单个历史事件或人物之间的联系性 ,因而将它们发放到一个大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先秦的历史哲学思想至此已经明显地显露了出来。从先秦的历史哲学思想中 ,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痕迹———重人伦、重道德、重现世。神意史观虽然存在 ,但在历史哲学思想中占的比重很轻 ,其他的 ,不是以“人”为中心 ,便是以人的伦理道德为重。这种传统思想对历史哲学的渗透 ,一方面形成了它与众不同的特点 ,另一方面又遏制了它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使历史哲学思想在中国很难形成系统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传统理解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本质上是以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双重尺度建构的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而我们接触到的传统唯物史观则片面强调了科学思维 ,对唯物史观作了直线论和图式单一论的形而上学处理 ,掩盖了马克思原初思想的光辉 ,使其在指引我国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时遇到了诸多困惑。基于此 ,本文分析了传统唯物史观的理论缺陷、形成原因、并探讨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重新泛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历史虚无主义存在于众多领域,影响面广,危害度深.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创新"的旗号,歪曲历史,削解民族精神,贬低革命,解构主流意识形态,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