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人类及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历史性存在 ,离开历史积累或历史性的支撑 ,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现实 ,一切现实存在都是历史生成的产物 ,而且都将必然成为历史。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哲学理论 ,它们有各自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正像我们的世界有时间延续和空间展开一样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有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方法。历史哲学与社会哲学之间不应水火不容 ,而应该相互补充与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2.
历史价值论—— 一种对价值的历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价值哲学研究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价值概念的片面性,主客体关系思维模式潜伏内在逻辑矛盾;两极化趋势已走到极端。历史价值论是一种历史性思维方式,它具有现实性、过程性和进化性的特性。历史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现实人的历史进步方式,历史进步是评价的最高尺度。历史价值论为价值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对克服当前价值哲学研究的困难、探索现实历史领域的价值真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摄影小史>是本雅明对摄影艺术的论述;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又是本雅明艺术哲学与历史哲学的重要文本之一,有着深广的理论内容与历史意义.<摄影小史>区区万字,却凝聚着本雅明对摄影这一社会文化形式的全面深刻认识,对社会现实的思索与关心.以文本细读为基础,本论文力求突出本氏此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意识,以及强有力的历史视角.他的态度与方法无疑有助于我们对摄影与影像艺术进行历史哲学式的思考与批判,也为自己的理论建构与实际行动提供具有社会历史方向的契机与可能.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理论》中,赫勒提出要以历史理论来取代历史哲学。总的来说,赫勒所谓历史理论是对传统的历史哲学的一种修正,是一种未完成的历史哲学,它悬置了历史哲学对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的肯定,而代之以一种对历史的开放性理解。由于以历史理论取代历史哲学,赫勒提出了对社会主义的新理解,即社会主义是市民社会第二逻辑的发展,是历史的乌托邦理论,是多元化的社会主义。但是,赫勒同时又断言,社会主义仅仅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社会理念,而不肯定社会主义的现实实现。由此,赫勒的历史理论包含了一种怀疑主义和折中主义。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进化哲学已不再限于对进化过程的表述及对进化形式的界定 ,而在于它的精髓世界进化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历史的进化不可阻挡 ,从而使思想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对其革命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的进化哲学 ,使他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 ,使他能正确理解革命进程中领袖与群众的关系 ,体现其民主思想之精髓 ,指导他努力实现“天下为公”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6.
运用现代性结构分析方法,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源流关系,以及它前后一贯的思维方式、表达技术和结构形式。指出,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现代性的内在产物,不是其真正的对立面,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有自己的重要价值和独特命运。  相似文献   

7.
论价值体系的演变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发展史也就是价值体系的演变史,在每个历史阶段都存在着一种占支配地位的价值体系;只有透过价值体系的"眼镜",人们才能认识历史现象.我们每时每刻所知道的历史,只是我们所达到的历史认识,历史学家应当通过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而逐步逼近历史真实;历史的认识价值归根到底是塑造人们的价值体系,作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影响正在发生着的历史;社会价值体系也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化;历史之谜的解答在于价值体系的成熟,当代人应当在价值体系的进化上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承继黑格尔: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理论的深层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理论的深层结构,是黑格尔“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思想。从这种思想出发,马克思将“社会经济形态”设定为一个超验的、超民族的主体,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分离”视为它的进化目标,据此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存在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现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单线”演进。同时,马克思在看待各民族经验性历史的发展时持“多线论”立场,认为世界各种社会文明分别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和历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在科学说明历史、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逻辑关系时,相应地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功能,对现实的批判功能和对未来发展的预见功能。作为唯物史观的马克思历史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批判的历史哲学,同时还应是一种预见的未来哲学,它对未来的钟情和向往是它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核必然要萌生和展现出来的一个斩不断的“情结”“未来情结”。本文从可能世界、目的世界、对象世界和理想世界四个界面,阐述马克思历史哲学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和构想,揭示其“未来情结”的秘密所在,说明其社会预见性认识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回应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张东荪对"哲学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追问。从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哲学是唯真是求的精神;从对哲学是否有独具的方法之追问中可知,与其说哲学有自己的独特方法,不如说哲学是一种态度,即彻底怀疑的态度、批判的态度、求整全求会通的态度;从哲学与文化的关系来说,哲学是文化之核心与本质的部分,它可为人们提供安身立命之本。张东荪对哲学特性的自觉,是为了申辩哲学的生存权利、寻求哲学的发展之路,这不仅在当时,而且在现在仍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域入手,来梳理与辨析历史和历史哲学的内涵与外延;本文首先考察历史一词的多重含义;指出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进而指出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一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认为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2.
如何理解"一次性"历史事件是历史认识论中的重要内容。对此,秉承近代科学精神的思辨历史哲学将"一次性"历史事件视作决定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普遍规律的外在体现,因而其在根本上是一种严格决定论的做法。鉴于此种理解路径的根本缺陷,现代批判的历史哲学普遍要求直面"历史事件"本身,但却存在着将历史学家的个人主观性思想作为评判和把握历史事件的最终根据的倾向,从而难逃唯心主义的窠臼。通过坚持"总体性"的方法论原则,即将"一次性"历史事件纳入由多种关系构成的"社会现实"之中,并具体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解和说明"一次性"历史事件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文艺思潮,对唯心主义思辨哲学通过宣扬自我意识和绝对理念所表现出来的错误的历史观念、封建主义和封建社会主义所宣扬的滞后的倒退的历史观念、空想社会主义文化思潮所宣扬的超前的虚幻的历史观念和教条主义的社会文化思潮所宣扬的各种时空错位的历史观念等进行了深刻的解析,对推动历史发展,弘扬历史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过去,我们曾一度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西方历史哲学对立起来,疏于对西方历史哲学经典著作的译介和研读,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近十几年来,这一情况己经有所改观。韩震先生主持翻译的“历史哲学译丛”既是这一变化的一个可喜成果,也将进一步推动这一变化。该译丛涉及历史经验、历史解释、历史叙事、历史隐喻和历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有关西方历史哲学发展最新动态的简化的全景图。  相似文献   

15.
人的存在在时间中的展开就是历史。人对自身历史的自我意识经历了“历史观--历史理论--历史哲学”的发展过程。历史哲学具有自己独立的学科基点,是介于哲学与史学之间的一门特殊的中介学科。历史哲学的两个分支--思辩历史哲学与批判历史哲学--在理论形态方面是前后相继的关系,在问题域方面则是作为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而互补的。唯物史观为历史哲学这两个分支的辩证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把“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或说成是马克思学说的哲学灵魂,这其实是对马克思学说的误解。所谓“历史唯物主义”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也不是社会历史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即“历史哲学”。它仅仅是揭示“史前社会”人被“物化”方面的事实之科学方法,主要是研究资本剥削所形成的总的科学观点,根本就不是哲学。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只能是“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和“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研究往往绕过历史这一基本概念,或许因为缺乏对人与历史关系的进一步思考而对其诉诸以"人类实践活动史"或"研究对象史"与"研究方法史"的统一的阐释,这种研究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唯物史观研究的发展。本文认为,研究唯物史观历史概念,一是要从历史观嬗变的角度弄清近代历史哲学中的历史概念及其对唯物史观所产生的影响,二是要深入到马克思哲学思维中探讨唯物史观历史概念的理论根基及其深层意蕴,惟其如此,才能揭示唯物史观历史概念的本真意蕴。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的考察,本文提出唯物史观中的历史概念指征的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消除人的自由本质异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的《公羊》学产生了一套思辨历史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皇权思想,与现实政治密不可分。为研究作为皇权思想的董仲舒历史哲学,运用文献分析法,从4个方面分析其历史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认为,董仲舒的《公羊》学具有3个特点:提出天命—神意史观,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论解释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以君权神授说论证皇权合法性;提出王朝的三统循环的历史规律,将君王上升到历史主体的地位,认为皇权永恒;提出历史变易理论,呼应政治变革。从董仲舒以“三统”说和“大一统”说相配合、相交织的历史哲学是在西汉皇权巩固与扩张的政治背景下形成的,对比同时代罗马帝国未能产生高度系统化历史哲学的情形,这一点更明显。董仲舒历史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于现实政治的皇权思想,既论证了皇权统治合法性,又为当时皇权政治的发展与政治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世纪西方历史哲学按言说对象与思想风格可以划分为思辨的、批判的与分析的三种基本类型。思辨历史哲学试图以理性思辨方式达到对整个历史的形上把握。批判历史哲学和分析历史哲学则以史学知识性质及学术定位为母题,围绕历史认识的性质及其独特性、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和历史解释三个基本理论话题展开论述,其间显露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种立场、多元论与一元论两种方法的对立。70 年代后叙述主义思潮兴起,西方历史哲学实现从解释到叙述的话题转换,并摆脱此前认识论分析的路数,将目光投向历史写作、历史话语的层面  相似文献   

20.
周易哲学思想中对于历史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先民特有的历史哲学观。作为儒家思想渊源的周易,其价值取向也有诉求德行之特质。周易历史哲学体系中的君子观,将君子视为历史主体的同时,也将先民对历史发展的愿景,融入到历史之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