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英国魔幻作家托尔金是古盎格鲁——撒克逊语言学家和史诗《贝奥武甫》研究专家,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其作品《魔戒》中融入了北欧神话和英雄史诗的英雄传统,且英雄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方面都带有基督教的烙印.《魔戒》对古日耳曼英雄传统的沿袭和对基督教的皈依,使中世纪英雄主义和基督英雄主义在作品中同现,是日耳曼古老的文化传统与基督教文化的撞击融合.  相似文献   

2.
《贝奥武甫》是一部由基督教僧侣在保留原本的古日耳曼英雄事迹的基础上加入宗教因素的史诗,不仅展现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神话意识、宗教意识、世界观以及伦理道德,也深刻地表明了贝奥武甫是一名基督教传统下的古日耳曼英雄。  相似文献   

3.
英雄史诗《贝奥武甫》代表着英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早在第六、七世纪,它就以口头形式流传于日耳曼民族聚居的北欧沿海。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以后,它随着征服者的足迹来到新的土地开花结实。如果说英国民族是一个“舶来的民族”,那么,《贝奥武甫》就是一部“舶来的史诗。”今天我们读到的本子是1000年左右写成的。这时候的不列颠与三百多年前已大不一样:以异教思想为主导的氏族制度已经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督教经  相似文献   

4.
《贝奥武甫》所反映的时代 ,是盎格鲁撒克逊地区尚未归顺基督教的时代 ,但诗中已经流露出朦胧的基督徒意识。基督徒意识与世俗英雄主义精神的同现 ,反映了日耳曼古老的文化传统与新兴的基督教文化的撞击与融合。贝奥武甫的形象便是植根于这一复杂的文化背景中的英雄 ,因此 ,相对于希腊史诗中的英雄 ,贝奥武甫的形象更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体现了欧洲史诗中英雄形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贝奥武夫》这部经典英国长篇史诗中大量运用的古日耳曼诗歌语言、令现代读者晦涩难懂的事实。爱尔兰诗人希尼通过借鉴阐释学翻译理论,尤其是斯坦纳"四步法",成功地将古诗译成现代英语诗体形式,其翻译攻略值得解读。  相似文献   

6.
英国学者和作家托尔金的<魔戒>传奇已经成为20世纪西方奇幻文学的代表作.长期以来,托尔金对包括盎格鲁·萨克逊英雄史诗<贝奥武甫>、古冰岛诗歌<埃达>和古芬兰神话史诗<卡勒瓦拉>等在内的欧洲古代神话传奇和史诗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和深入研究.这些古代作品对托尔金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他提供了创作现代幻想文学作品的灵感.本文通过托尔金的讲座<贝奥武甫魔怪与批评家>探讨古神话史诗对托尔金的神话意识和神话想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英国叙事文学的发展与文化精神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古英语史诗《贝奥式甫》、中古英语传奇《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与英国十八世纪崛起的小说之间的渊源与承继关系,认为:史诗、传奇和小说不仅可以纳入到一个完整的叙事传统之中,而且在文化精神的演进上也是一脉相承的,即史诗英雄的个人荣誉观、传奇文学中的骑士精神与小说中表现的个性主义都具有一种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读约翰·弥尔顿的长篇史诗《失乐园》时,我们会深深地为诗人所表现出的绚丽多彩、气宇恢宏的气势和 他所精心塑造的豪情冲霄的英雄撒旦的形象所打动。本文拟从结构铺陈、场面描绘、人物塑造三个方面着 手,浅论《失乐园》震古铄今的崇高风格。  相似文献   

9.
弥尔顿研究界关注到《失乐园》在文体风格方面与巴罗克建筑、绘画等视觉艺术之间的诸多相近性,但对弥尔顿所宣称的史诗目的与史诗本身所隐含的巴罗克特征之间的内在关联却较少深入探究。《失乐园》采用复杂动态的拉丁化语言表现手法和悖论修辞手段,并通过构建神圣与邪恶之间的鲜明对比,以及宏大华丽的舞台场景,生成了一个以变动为主要表征的巴罗克世界。巴罗克世界不仅有力地凸显了理性、真实、善、公义等美德所具有的神圣性和永恒性,将史诗目的具体化,而且成为探索人、神关系的有效媒介。?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贝奥武甫》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最重要的诗作,也是流传至今的最完整的古英语长诗,堪称英国的民族史诗。自从1815年丹麦学者索克林(Grimus Johannis Thorkelin)首次将其编辑出版以来,《贝奥武甫》引起了学者的浓厚兴趣,而不断推新的现代英译,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客观便利,激发了人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之进行探讨,研究日趋深入。本文旨在对贯通全诗的一种基调——哀伤情调,作些新阐释。英国人生性淡泊,容易怀旧,且多忧郁。这好象是在贴标鉴,不过,当我们翻开英国文学史,细细品味英国文学作品中众多的性格描写和人物形象,就不难理解这种概括了。李赋宁教授在《漫谈英国文学》一文中引用了斯达尔夫人(Madame de sta(?)l)关于“南方文学”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史诗从最早荷马的<奥德赛>、维吉尔的<埃涅阿斯>、但丁的<神曲>,到弥尔顿的<失乐园>,从描写地府,扩展到地狱、炼狱和天堂,有一种内在的传承关系和不断的发展变化,好似一条小溪在历史的长河中往前流淌,靠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断融入的文化,逐渐变成了气势磅礴的滔滔江河.  相似文献   

12.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中的故事内容构造呼应了弥尔顿著作《失乐园》中的情节框架结构,再现了"失乐园"中的故事情节。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中两位主人公弗兰肯斯坦以及弗兰肯斯坦怪物的堕落故事恰好借用"失乐园"中亚当与撒旦中"堕落"的神话故事,同时作者也借用《失乐园》的故事表达方式阐述了她自己对人类社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拟通过以新批评理论的若干原则,分析长久以来饱受争议的史诗《失乐园》中读者的道德困境及原因,通过逐一解决不同的分歧,得出这一道德困境的由来源于作者创作时设下的伏笔,以此向读者揭示一个道理,即诱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唯有提升自己道德修养,自觉地抵制各种诱惑并通过自由意志决定自己的行为,才能达到上帝造人时预想的至真至善。  相似文献   

14.
作为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诗人,约翰·弥尔顿的民主革命思想突出体现在他的著作中。《失乐园》是约翰·弥尔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集中反映了17世纪在宗教旗帜下进行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热情地讴歌了革命思想,体现了约翰·弥尔顿的反叛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圣经神话中的人物撒旦由于他的骄傲与野心被赶出了天庭,打入地狱,他偷偷的来到人间,诱使人类为恶。而约翰·弥尔顿以这一神话为题材,在他的代表作《失乐园》中将撒旦塑造成一个反对专制和暴动的革命者。通过对《失乐园》人物撒旦的性格形象分析,提出撒旦的性格体现了弥尔顿的根深蒂固的人文主义精神及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6.
弥尔顿的写作意图是"维护永恒的天旨,向世人昭示天理的公道",作为革命诗人,弥尔顿要用他的诗唤起人民反抗君主专制的斗志.文章从语言表达、文学主题、文体风格等几方面分析了《失乐园》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圣经》中的基督教思想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艾米莉·勃朗特对来自神话文学原型的创造性利用,使得读者对她的小说《呼啸山庄》在心理上得到了一个最佳的审美距离。她笔下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正在经历着当年亚当和夏娃那般守乐园的欢乐和失乐园的阵痛,正在步人类始祖复乐园的艰辛道路的后尘。《呼啸山庄》以其深情的笔墨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人类远古历史的现实画卷。在科学和宗教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正在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18.
以20世纪50年代的形态为基准,少数民族神话具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不少民族的神话处于活的形态,它们不仅仅是以口头的形式流传,而且还与民族的各种社会组织、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以及各种祭仪、巫术、禁忌等结合在一起,成为这一切存在和进行的权威性叙述;其次,不少民族的神话经过祭司和歌手的整理,已经系统化、经籍化、史诗化,有较强的叙事性;第三,由于地域等的差异,同一民族的同类神话有不同的流传形态,它们可能映现了这类神话发生发展的脉络,等等。这些都为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