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生态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审美教育是1972年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之时提出的一种审美教育的新的形态,目的是以生态美学观教育广大人民确立审美地对待自然生态的态度。其基本立足点是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所凭借的手段是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所借助的审美范畴是"共生性"、"家园意识"与"诗意地栖居"。其性质是人体各感官直接介入的"参与美学"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人类需要通过文化"中介"建立与自然界的关系.生态审美关系建立在人和大自然发生"建构"性关系的基础上,这种关系构成了生态审美关系的前提条件.人与自然界的生态审美关系以人的生态存在关系为存在论基础,这种生态存在关系构成了生态审美关系的自然维度.生态审美关系包含着观照自然、感知生态、体验生命的维度.当代人类的审美活动正在走向"绿化", 走向生态化,蕴含回归自然的审美取向.生态审美关系既包含人的自然生态维度,又包含特定的认识论、价值论及文化因素,是一种融自然生态存在和人的诗意体验于一体的特殊审美方式.生态审美关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郭玉生 《东方论坛》2014,(6):116-119
思索人类生存、发展的命运,找寻人类自由解放的途径是康德一生的追求。正是在这终生不渝的追求中,康德发现了教育对于每个人的哲学意义,确立了教育的终极使命。教育正是在发掘人类理性而抑制动物的野蛮性,使人从习性上符合人的本质也即"理性"的道路上与审美相遇,美学成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中介环节。康德审美教育理论由此表现为一种对启蒙理性、对文化的非人性化的批判精神,用审美和艺术照亮社会实践和每个人的心灵,让每个人学会理解社会和自我,更加自由、全面地发展自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文明的进程始于游戏,立于审美,成于教育:人和动物的区分在于动物的一切活动都只是为了维系简单的生存,而人则在维持生命活动的同时能开展一种创造性的游戏活动。正是这种游戏活动使人逐渐摆脱了生命的动物性轮环,使人在简单的物质生活之上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在自然的生殖力之上拥有超越现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种人类所特有的能将人的感性和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审美判断力。  相似文献   

5.
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环境意识的淡漠和观念的落后。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已有的环境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环境的持续恶化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改变传统的环境教育思想,超越功利主义的自然观,把人与自然的物质功利关系提高到生态审美的境界,建立人与自然平等的精神交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发挥生态审美的优势,大力开展生态美育,积极改造传统社会的"经济人",使其转变"生态人",追求"诗意栖居",是当前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音乐审美教育作为人的思维存在和精神价值的存在,成为具有全人类定义的培养人的活动.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就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人学问题为研究视角和路径,探讨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本质和人学价值,澄清音乐审美教育本应具有的人学内涵,以期在理论上排除音乐审美教育面临着的"物化教育"、"奴化教育"的干扰和"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探讨艺术审美教育的人学命题时,就如同在追问人是什么,人应当如何生活;当我们追问人为什么需要审美和艺术时,就如同在追问人为什么要追求自由和发展.面临着当代社会人类发展的现状和社会转型中人的素质的建设以及人类自我意识与精神贫困等问题,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作为艺术审美教育哲学思考的理论基础,对人类、对整体的个人及其本质进行追问和研究,才有可能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探寻、建构和创造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来培养人的教育。通过美育可以提高人的思想和道德水准、开发人的智力、增进人的身心健康 ,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人才 ,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 2 1世纪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一种以发现美、创造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审美素养,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为目标的教育。根据调查显示,审美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状况不容乐观,表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仍在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服务于四、六级考试为目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远离审美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课堂缺乏民主,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审美创造性。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对审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应试教育带来的必然后果,传统观念的惯性影响和教师缺乏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来培养人的情感教育。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音乐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主要是使大学生具有音乐审美的素质,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品味,作为一种最普遍、最深入的艺术形式,对大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的生命力体现为艺术的审美感染力。而艺术的目标是促进人们审美能力的发展。古筝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它能陶冶人的情趣,美化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而且在培养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整个古筝艺术发展体系中,对这门艺术的"美学"的整体性、理性化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体现是完善这一体系的重要举措。并且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将审美教育融于古筝的技能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演奏技巧不断提高的同时,审美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增强,让他们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审美介入”在这里的再次提出,是生态现状的必然要求和解救生态灾难的必然结果。当然,“审美介入”并不是抽象的,它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决定着人不能无视自然这一对象的生命存在,人对于自然的“失度”破坏,最终掘开的将是埋藏自己的坟墓。因此,我们今天必须以一种“审美介入”的态度重新处理自然和环境发生的问题,从而真正推动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而要切实做到这一点.最终又要落实于对审美价值的认知性教育上。  相似文献   

13.
自然审美是自然的人化与人的生态化的统一。自然审美在对人与自然共在关系的确证中,表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的美的自由契合。生态审美是自然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体验的依存、互渗和参与。生态自然审美是以自然审美为中介的生命共在活动,它更趋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关系,并表现人与自然间的天然醇化,用以启示生命的生态化存在。当自然审美和生态审美被艺术性地转换后,它们同时也就得到了艺术审美的提升,成为艺术生态自然审美。  相似文献   

14.
生态美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生态审美体验是否存在。程颢"浑然与物同体"、"观万物皆有春意"的审美体验是一种类似于生态审美体验的自然审美体验,其相似之处在于两种体验共同指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而带来的精神愉悦,其差别在于程颢自然审美体验缺少现代意义上的"生态"一维。由此,考察程颢的自然审美体验至少可以为我们理解生态审美体验提供参考。而通过对程颢思想的梳理,我们发现,"天理"世界观和"仁者"伦理观是程颢自然审美体验产生的观念基础。这就启示我们,生态审美体验的产生也应当建立在一套自觉的生态观念基础之上。值得强调的是,审美体验是当下的体验而非分析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审美体验就是生物本能的反应。生态审美体验立足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生态审美体验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论审美视角中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而审美既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是个体独有的素质,更是人的一种生存、生活境界。用审美的精神来观照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会出现一缕“新绿”。  相似文献   

16.
生态审美与生态美育的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生态化审美生存是人类持久的审美理想.这一理想的实现有待于生态审美教育的开展.生态美育的具体任务可概括为:培养生态审美意识,树立生态审美理想,引导生态审美生活.生态美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态审美人.通过培养人的生态审美意识、生态审美理想,使人最终走向生态化生存之境.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提出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说,描绘了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图景。卡尔维诺以"诗"的方式表达了生态存在论的美学理想,其小说文本以自然为形上之思的基点,探讨人在后工业时代的存在方式,关注自然的伦理意义,表达了以对自然的诗意审美超越当下碎片化的、功利性的存在而抵达全方位生态存在的意图,具有浓厚的生态关怀和存在意味。  相似文献   

18.
就自然审美与自然美的关系而言,随着18世纪美学的主体性转向,自古希腊以来对"美"的客观本质的探讨让位于对主体"审美"的探讨,包括"如画"在内的"自然美"逐渐演变为"自然审美";到了20世纪,分析美学从对"自然美"的概念分析中,最后折中地使用了"审美品质"这一概念;而当代中国"人化的自然美"则从整个人类实践活动与自然历史的高度探究了美(包括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就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的关系而言,大体有三种基本形态:早期是自然审美统一于艺术审美,进而当代自然美学对二者做出区分,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同时也出现了将艺术审美统一于自然审美的尝试。就自然审美与生态审美的关系而言,后者呈现了生态学等知识在自然审美中的具体运用,以及从认知到审美的独特路径,因而摆脱了艺术审美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然审美的真正自主。就自然审美与自然保护论的关系而言,二者是互动共生的。早期的自然保护论强调"自然全美"思想以及人类破坏自然美的事实,当代自然保护论深入思考了审美价值作为自然保护基础的可行性与优势,并对自然审美提出去人类中心、欣赏自然"环境"、欣赏要严肃深入、审美要具有客观性、要有道德的参与等要求。  相似文献   

19.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理论,强调了身心合一,既包含了以往的"美学认识论"又包含了"美学体验论",同时批判了后现代美学中的激进的"身体美学"观,还融合了东方身体哲学中的"中和"观,展示了一种自然健康的"身体美学"观,可以成为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作为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维度,"身体美学"引入到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中具有四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扩大了青少年审美教育的范围,从审美认识论扩大到审美经验论,拓展了美育的范围;二是"身体美学"是融合了道德观的"身体美学"理论,提出了自然健康的身体哲学;三是"身体美学"可以应对当代青少年的身体关切,批判商业主义对青少年身体的商业消费;四是"身体美学"对很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形式有美学上的包容和接纳。将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引入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可以帮助我们积极回应和应对青少年在审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相似文献   

20.
文艺生态审美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以系统整体化的思维品质,以艺术审美体验的生命情怀,感悟与深层次地体味人的生存魅力,建设性、诗意化地演替人类生态性生命存在的韵律。其中文艺生态赖以存在的条件是文艺的“自然”形态;生态审美解析人的审美实践活动的生成,建构人的精神———心灵境界,消解人类活动中的对立与争斗,启悟人类朝向未来的优化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