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发展,而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教师的发展。因而,特殊教育师资的成长发展是提升特殊教育品质的前提与保障。然而,特殊儿童的发展不仅依托于教育、教师的发展,还需要医疗康复的介入。鉴于特殊儿童康复的需要,而医生缺位、教育人员康复知识技能欠缺的现状,教育界和医学界普遍达成了"教康整合"的理念。众高校也响应这一理念,陆续提出新专业整合型教师的师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3+2”模式 ,即选拔高师院校中非教育学专业的优秀专科毕业生到教育系进行为期两年的教育专业的系统训练 ,合格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它的实施旨在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最大限度地提高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通过接受系统而全面的学科专业教育和教育专业教育 ,能够真正成长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从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当前山西省师范院校及中小学教师的现状等方面来看 ,这一模式具有可行性 ,符合整合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教师教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代表我国特殊教育专业发展高水平的4所部属院校和有代表性的4所地方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计划为参照,分析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第一,8所样本院校特殊教育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中,有7所院校的学位基础课课程设置与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关于教育硕士专业课程的指导性规定要求相吻合,有3所院校的专业必修课中两门课程的设置与教指委的要求大致吻合,有5所院校课程设置自成体系;第二,有2所样本院校对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与教指委要求基本一致,有5所样本院校对实践教学课程的要求自成体系;第三,8所样本院校特殊教育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硕士选修课程设置的学分,均超过教指委规定的6个。由于特殊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各院校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差别较大,课时分布不均,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特殊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相关标准。新标准要加强本科是特殊教育(教育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文化学科的课程设置建设,加强本科是非教育学类专业的教育学类、心理学类及特殊教育学类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造就一支具备执行新课程能力,具有一定的课程研究和开发能力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近年来,我校根据学校特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探索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加快知识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一批教师从“教学能手”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的塔尔图大学是爱沙尼亚最早开展师范教育的高校,既反映了本国职前教师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发展的缩影。塔尔图大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经历了从通过技能提升获得教师职业身份、培养理论基础夯实的从教人员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嬗变。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中,构建了以培养教师候选人的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依托主题将教师教育知识统整为课程内容,推行“反思—探究”教学策略,优化课程实施方式及依托信息技术,完善课程评估手段,彰显出课程内容注重时代性、课程设置以学习者中心、课程谱系理论与实践有机交融以及课程制定与实施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教育,“课程思政”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了课程建设的各学科、各专业中,并将“三全”理念带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以牡丹江大学“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为例,阐述“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课程及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旨在为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提供实效性建议和切实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学校校本课程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农村学校课程发展要如何达成教师的专业成长呢?我们可以借用“学习型”概念来理解,因为学校校本课程发展需要靠教师为主体团队来进行,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或许能使学校校本课程发展摆脱模式化、程序性的困境,使课程发展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得以延续与生存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推行高中课程改革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自2003年推行高中课程改革以来,已历时十多年,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工作在即。教师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为适应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综合化、多样化、校本化和国际化等特点,高中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方面需要有所提高,应以培养专家型教师为目标,按人才成长的规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此达到深化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课程国际化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实践诉求。教师教育课程国际化蕴含补充和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指导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等三重意涵。教师教育课程国际化具有以培养国际型教师为基本理念、以国际化元素为内容选择和以立体化课程结构为呈现方式的特征。基于此,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国际化变革的路向在于树立开放、包容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融入多元化、国际化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0.
特殊教育教师因其服务对象与普通教师的差异,决定了其专业标准与普通教师专业标准存在重大差异。就专业标准来看,它属于工作标准的范畴。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是指对特殊教育教师岗位(个人)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程序、效果及检查方法和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是特殊教育教师从事特殊教育活动、接受特殊教育培训和个人发展,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或随班就读学校)录  相似文献   

11.
在利用数学的学科品质、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数学史料进行德育教育时应立足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爱国主义教育与人格教育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的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应成为衡量高校是否按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能否担当起教育创新的重任 ,是关系到学校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健康、稳定地成长 ,进而影响到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创新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创新教育是教育创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种属人的社会活动 ,要研究教育 ,首先得理解人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要进行改革 ,便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法规政策的解释度越是清晰,其权威性、贯彻性、约束性、公正性就越强。《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的本意是鼓励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兴学,以解决我国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这与中央政府早些时期颁布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的“教育不以营利为目的”似乎有些矛盾,如何正确揭示其中的内涵是目前必须解释清楚的重大问题。通过对民办教育目的、学校管理、政策法规、现行操作、教育公平的维度进行有意义的探讨后的结论是:政府应该拿出清晰的而不是模糊的、可操作性的而不是理想性的具体政策,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本文从素质教育的维度探讨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艺术教育的必要性,论述了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职业能力的开发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当今时代的学生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的现状,阐明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从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教育,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教育,挑战挫折的能力培养三个方面,阐述了实施挫折教育的方法性。同时,认为实施挫折教育,必须与爱国主义教育、生存教育、危机教育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对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创造教育能够培养起认知结构和人格结构中构成创造力所需的一切素质.提出素质教育应把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核心,才能使人的本质得到真正发掘,以及展示人的社会价值.最后,对如何建立创新教学体系,从观念创新、教学过程创新、评价标准及模式创新、教师角色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全世界范围内,教师教育已被公认为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尤其在普及读写能力、职业技能及作为国家发展基础的公民意识等方面。对于教师教育改革的热情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周期性循环,但令人沮丧的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教育是复杂教育生态图景中的一部分,其变化部分源于教育改革者的努力,部分源于教育家们也无能为力的自然社会力量。拟通过探寻“叙事”、“理论与实践”及“互惠学习”等概念来描述这一教育图景及其潜在的指向性变化。同时,也将从国际教育图景中的沟通、交流、学习与竞争的角度思考教师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方法.在以往对教育行动研究的研究中,我们忽视了对教育主体的关注,但正是各教育主体在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各教育主体实际行为的改进,使教育行为研究真正能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心理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优化学生的心理生活,为学生追求完满的生活作准备。中小学心理教育必须依据心理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及需要,科学地组织心理教育过程,通过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科学地选择心理教育的内容,善用各种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开发校本资源,才能保证心理教育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