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哲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她和我国其他各兄弟民族共同开发、建设、保卫了祖国的辽阔疆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赫哲族历代生息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江平原上。这一带江河湖泊密布沼泽草木连绵,完达山蜿蜒伸入三江平原境内。赫哲族人民依靠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世世代代以渔猎为生。渔业生产是赫哲族由古至今的主要经济活动,在这项经济活动中,桦皮船是必不可少的捕鱼工具。上图就是赫哲族的桦皮快马船,赫哲语叫“乌末日沉”。这是一种较原始的叉鱼和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成员赫哲族的远祖,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旧石时器代以燧人为徽号的远古人类群团。他与华夏先民的一支,即以帝喾为代表的中原古代人类群团,有共同的起源关系。中原与黑龙江这两个手足人类群团,有着相同的远古时代的氏族社会特征、共同的祖先崇拜和一致的原始信仰、这是他们继承了共同的远古母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反映。这里仅就同赫哲族有关的一些主要的民族名称的含义试作探索。由于黑龙江有关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也涉及到了其他民族成分。下列一些民族名称,都同赫哲族密切相关。例如,宅 夷、郡利、乞到迷、黑津,(赫…  相似文献   

3.
赫哲族渔文化的形成及其传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杰 《学术交流》2012,(3):64-68
渔文化是赫哲族民族文化的核心。它是赫哲族特有的物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所繁衍生息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先民们探索创造的结晶,已融入传统民居、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之中,并通过渔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人生习俗得到生动体现。因此,与生产生活实践的结合性、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协调性和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的包容性是渔文化的显著特点。赫哲族历经了沧桑久远的文明演变,创造了不朽的渔文化,其生存的需要、民族民俗学的研究及文物征集和人民政府的保护力度,分别构成了其得以传承的动力机制、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刘敏 《学术交流》2013,(2):203-206
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经所构成的三江区域,自古以来是赫哲族、满族等先民繁衍生息之地,清代至民国时期不断有汉族等民族移居该区域,从而改变了这一区域的人口与民族结构、生态环境与语言环境、生产与生活方式、传统观念与习俗,这是造成赫哲族逐渐汉化的重大外力。特别是在经济结构上,使赫哲族由历史上较为单一的渔猎经济向渔猎、农业及商品交换经济兼容并存的多元经济转化。  相似文献   

5.
赫哲族为调整传统产业结构,把发展现代旅游业视为提振多元经济的切入点.从长远来看,当把具有自然和文化双重职能的生态游作为绩优目标,而不是单纯的自然游,增加文化的原生态内涵是大势所趋,也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并且赫哲族发展生态游具有先天的自然基础和雄厚的社会文化基础.赫哲族地区有大界江、大森林、大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古朴的民俗风情提供了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四、那乃 在赫哲族的一系列民族名称中,“那乃”一称为人们所熟知。对这个名称的含义,一般解释为“本地人”的意思。这是因为满语、赫哲语“地”叫做(na)(那);赫哲语“人”叫做 (nai)(乃),它同满语“人”(ni-ja-l -ma](尼亚勒玛)是同一语词。对于“那乃”为“本地人”的这种解释,为多数人所接受。现在,我们想对那乃一称的其他含义,试作探讨。那乃这个民族名称同该旅其他名称一样,都同这个民族远古时代尊崇日鸟的原始信仰有关,是远古时代的观念形态的反映。下面就从那乃名称与神马和太阳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讨论。 1.那乃与乌鸦 同赫哲族有共同…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作为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其生活与生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风俗习惯,其鱼皮服饰蕴含着丰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印记,并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与工艺特色.鱼皮服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需要特别关注.目前,赫哲族渔业资源日益枯竭,加之赫哲族人对当代服饰的多元追求,鱼皮服饰制作工艺正在逐渐地消失.鉴于内涵丰富的鱼皮服饰文化濒临灭绝的现状,保护和传承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赫哲族作为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他们把发展特色游作为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发展的重点,虽然政策对头,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但在发展的数量、规模以及质量、效益上,仍然存在着水平不高、层次较低以及规模较小等问题。旅游业作为多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赫哲族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主导产业,围绕民族特色游的跨越式发展,必须突出跨境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特色在民族特色游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人才在民族特色游中的传承性作用,通过强化旅游知识培训、开展旅游知识进课堂活动以及利用高校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等培养专门人才;发挥资金在赫哲族特色游中的支撑性作用,尤其是强化政府、项目、资源在投融资方面的载体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徐昌翰、黄任远撰写的《赫哲族文学》一书于1992年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之一,共14章,33万字,涉及赫哲族神话、伊玛堪(说唱)、传说、故事、民歌、谚语、民间艺术家、创作文学等诸多方面,全面概括了赫哲族文学现象和文学历史,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第一部赫哲族文学史专著,它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黑  相似文献   

10.
最近,日本《北京周报之友会》事务局长、日中友好活动家村上秀信先生致函本刊,提出日本的少数民族阿伊努族与中国赫哲族同属一个民族。他首先引证了日本民族学、遗传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等有关专家的论述,提出,阿伊努族是最早由古代  相似文献   

11.
《学问》2010,(2)
赫哲族是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交汇地区,世代以捕鱼射猎为生。在其生产与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习俗,如养狗就是其中之一。狗在赫哲族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充分体现了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原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现在俄罗斯联邦境内)居住着26个民族,这些民族被统称为“北方部族”。这些民族在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与我国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如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社会状况十分相似,有些民族,如原苏联的埃文基与我国的鄂温克、原苏联的那乃与我国的赫哲,原本是一个民族,只是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俄侵占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才成了跨国而居的民族。十月革命后原苏联北方部族的社会发展历程与我国一些少数民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发展历程十分相似,因此原苏联北方部族目前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对于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于1987年5月30日至6月1日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民族乡召开了我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吉林和我省的专家学者,以及长期从事民族文学研究的同志,还有赫哲族文学工作者与干部共40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长王平凡同志自始至终出席了研讨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与会同志就下列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关于编写民族文学概况的指导思想问题。有的同志提出,我们编写民族文学概况,就要充分反映“民族的观点”,以“本民族能否通得过”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多数同志认为,在学术  相似文献   

14.
《伊玛堪》是赫哲族文学中的明珠。《伊玛堪》里的明珠,则是赫哲族人心目中热烈歌颂的莫日根(即英雄)。在赫哲族中流传着的长篇说唱《伊玛堪》,生动地塑造了如安徒、满斗、香叟、阿格弟等众多的英雄形象,引起了中外读者的重视。本文仅就“伊玛堪”中英雄形象的特色谈点浅识。一、长篇《伊玛堪》中的英雄,是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反侵略、反征服的象征《伊玛堪》中反映出来的战争原因,都是侵略者为掠夺财富(包括奴隶)、抢劫妇女、屠戮老弱、强占土地而发动的。部落和氏族之间的战争,破坏生产力,阻碍社会发  相似文献   

15.
赫哲族和阿伊努族有着相当丰富的纹饰文化,主要表现在岩画、信仰用具和生活用具上.这是一种在原始渔猎经济基础上所产生的文化艺术,反映了当时氏族部落时代的周围世界及原始先民的世界现、宇宙观和信仰等.比较两个民族的纹饰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如纹饰、纹饰的形式、纹饰的发展途径、纹饰的含义.纹饰文化都与萨满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鄂伦春族女歌手玛哈依尔·淑珍,以她所在的小兴安岭逊克县新鄂民族乡(原毕拉尔部旧地)为据点,历经4年,持续进行了以该族古老的传统韵语文学“摩苏昆”和“坚珠恩”为重点的科学采集活动,取得了民族文学采集工作的崭新成果。这是继80年代初期我国民间文学工作者考察并搜集赫哲族英雄史诗“伊玛堪”之后又一民族文化研究领域中的新发现。面对人民口头文学遗产中某些古老艺术形体正在疾速消失;传统文化堆积(精神文化的)日趋迅猛更易;新的信息传播工具不断浸入僻远的边区乃  相似文献   

17.
张璇如等撰著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方民族渔猎经济文化研究》一书于 1999年 8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北方民族渔猎经济文化变迁研究是一个新命题 ,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很多 ,本书紧紧抓住渔猎经济、渔猎文化、经济文化发展现状与现代化发展道路这四个专题展开论述。全书共分 5篇 ,主要从渔猎经济文化的基本特征、经济文化演变的历史轨迹、经济文化发展趋势方面深入探索了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和满族的渔猎经济文化变迁的基本规律。如赫哲族篇 ,不仅详述了其渔猎对象…  相似文献   

18.
一、我一直确信古代日本人,并不是作为纯粹的日本人而存在的,它是虾夷族及其他原住民与赫哲族及其他通古斯系部族的渡来民,通过多层杂婚才形成的。一般认为一万年前的冰河时代,大陆和日本列岛是陆地相连的。大陆的人类、动物自由往来于日本列岛。这也可以由旧石器类及其它出土品(原始人骨骸、长毛象化石、骨器)为证。即使是在冰河时代之后的古代,这种往来继续进行。我曾在黑龙江沿岸发现细石刃、细石刃核及其它石器(赫哲族石器类),与日本各地出土的石器同种同形,从中也能窥知虾夷族的族源。  相似文献   

19.
浅谈黑龙江省佳木斯边境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佳木斯是黑龙江省的主要边境地区之一,所辖三个边境县(市),有人口27万,除汉族外,还居住着满、朝鲜、蒙古、鄂伦春、赫哲等14个少数民族,全国仅有的两个赫哲族乡就在此地区境内,乡镇31个,村屯300余个。就佳木斯边境县(市)的地域而言,既有文化建设的独特优势,也存在着阻碍文化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其优势在于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地下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好,风景秀丽多姿,具有开发能源和开展旅游业的自然基础;二是这里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少的赫哲族生息繁衍的聚集地,是赫  相似文献   

20.
纳贡或朝贡,亦称“赏乌绫”(赏财帛之意),是赫哲族向清朝(包括后金)统治者贡貂、献方物的一种形式,并逐渐形成必须履行的属民义务。最初被迫纳贡,是与后金统治者统一黑龙江流域各部交替进行的。在“女真百万,不可小看”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征服中,将各族群众被俘者,有的迁徙异地,使其壮者充军,为征服各族出力;有的留居原地编户口,设路长、乡长为本部落首领,受统治,为清朝统治者纳贡,求得封赐,纳妇之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