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梦溪 《领导文萃》2009,(3):125-128
贾府三小姐探春的管理模式不同于王熙凤。也许是意识到凤姐掌权专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需要有人采取新的改良措施,所以才有第五十六回探春理家的描写。《红楼梦》的研究专家们,许多都认为第五十五回是全书的转折点。在这之前贾府还多少保持着末世繁华,甚至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相似文献   

2.
探春理家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叙述了因王熙凤“小月”不能理事而由探春替代理家的故事,生动刻划出“精细之处不让凤姐”探春的人物形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实行改革加强经济管理的思路。至今看来,犹有其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在《红楼梦》中,贾探春是荣国府贾政与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身份不高贵,胞弟惹人厌,但贾探春却独树一帜,贾母和王夫人都对她高看一眼。尤其是作为未出阁的姑娘主持家务,更是古今少有。在贾府已经陷入深度经济危机时,她目光敏锐,对症下药,革除陋习,开源节流,使贾府不但没有陷入混乱,而且开创了新的发展局面。这与贾探春志高才精的人格素养及高超的管理能力是分不开的。如今正是改革创新的大好时机,当今领导者也应学习  相似文献   

4.
向悦 《秘书之友》2009,(9):46-47
在《红楼梦》众多女性中,除王熙凤外,第一能人非贾探春莫属了,而她的文化素养与胆识谋略又远非王熙凤所能及:所以综合论之,她是《红楼梦》人物中的翘楚。从第三十七回探春给宝玉写的一封信中,可窥见其风流才俊与卓越智慧。全信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婆",虽平日埋头苦干,彰显出了能力,却没能在外获得显赫的名声。时势造英雄,在操办秦可卿的丧事时,宁国府内乱成一锅粥。贾珍想把儿媳丧事办得体面些,在贾宝玉推荐下,决定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王熙凤果然不同凡响,分析得出宁国府六大弊病,即人无专职、分工不明、管理混乱、滥支冒领、苦乐不均、家人豪纵。她对症下药,完善制度,严格奖惩,把宁国府治理得条条分明、事事到位。"万紫千红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贾府真正算得上政治家和管理大师的,只有王熙凤。  相似文献   

6.
美国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了著名的X—Y管理理论,他为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以《红楼梦》中的故事作为案例平台,借助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和贾探春兴利除弊两段故事来诠释X—Y管理理论的核心精神,让我们在属于自己的文化系统中清晰而深刻的理解两种管理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表现与异同。  相似文献   

7.
刘梦溪 《领导文萃》2009,(4):119-122
探春的新经济政策所包含的改革的内容是很尖锐的.实施得也非常果断,但尚称平稳,不属于激进的改革。和宋朝的王安石不同,和晚清的康梁也不同。所以如此,与薛宝钗对待改革的态度以及她的运筹帷幄有直接关系。薛宝钗在探春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特别积极的态度,但也不是反对,而是每行一事都顾及后果.特别对贾府上下的人际关系了若指掌.虽无开辟之力.却有审时度势之功。  相似文献   

8.
秦晓鹰 《领导文萃》2012,(20):54-56
这是我的岳母讲的一个真实故事。岳母叫白淑贞。周恩来总理第一次问她姓甚名什时,因为她有陕北口音,以致让周总理把"淑"听成了"素"。周公诙谐地笑道:"《白蛇传》里有个白素贞、白娘子,原来就是你啊!"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九十年代,曲剧表演艺术家海连池一曲"小苍娃离了登封小县",悲怆凄凉,把<卷席筒>这部戏唱红了大江南北."小苍娃"头扎小辫,鼻梁涂白的"小丑"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在<卷席筒>故事发源地登封市,位于该市西部君召乡谢村,一位40多岁的农家女对"小苍娃"却特别喜爱,她把"小苍娃"作为商标注册,于是形成了一系列"小苍娃"产品:"小苍娃"牌土鸡蛋、"小苍娃"牌红薯粉条、"小苍娃"绿色杂粮……这些绿色食品也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了人们饭桌上的佳肴.  相似文献   

10.
曾听说一个故事:周女士的女儿正在上中学,当她得知女儿收到一个男孩的纸条,她是这样做的:她问孩子纸条上都写了什么呢?孩子说:上面写着"你的身材很棒,胸很好。"周女士心里想怎么可以这样写,但她不动声色地说:"还赞美了你什么呢?你收到了这样的纸条有几张呢?"孩子说:"两张。"周女士说:"就  相似文献   

11.
刘梦溪 《领导文萃》2009,(6):119-122
《红楼梦》里的荣宁二府,故事一展开,就已呈现衰败之象。如同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所说:“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因此极需有人站出来运筹谋划,力挽颓局。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论及历史,传统上认为是由男人创造的。因为"HISTORY"(历史)其实就是"HIS"(他)和"STORY"(故事)的合成,而"SHE"(她)到12世纪才出现。  相似文献   

13.
并非巧合     
##正##今早刚一上班,我就收到了一个多月前发表在市报上一则故事的稿费单。下午,我去邮局取稿费,汇兑员正巧是我同学。她睁大眼睛问我:"老同学,市报上的那篇故事我看了,是假的吧?""噢,就是假的,我写的是篇故事。故事嘛,瞎编呗。"我乐呵呵地说。  相似文献   

14.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硕果累累。记者慕名来到漯河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源汇分局进行采访。走进大门,一股清风迎面扑来:修葺一新的办公楼内窗明几净,墙壁上挂着廉政标语、制度规章、文明用语;干部职工,激情高昂。在会议室,记者发现,一幅幅锦旗挂满房间,熠熠生辉,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传奇故事,让人震撼、感动——"为民解忧服务一流"锦旗"诉说"的是该局二所所长左江燕带领4位同志,冒雨救助贫困户车发正的感人故事";遇险相救情满人间"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读了一则关于"钉子"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陈坚的人,是公司的开厂元老、技术骨干,其工艺配方从没有出过错,人们都称他是公司的一大财富。但是,随着同事们的升职提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人们一说起懒惰就深恶痛绝。其实,"懒"从某种角度来说,既能成为一种创造的动力,也能提高工作的效率。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板开了家宾  相似文献   

17.
《领导文萃》2015,(8):104-107
永远的"茉莉花茶"哲理的故事:一位著名禅师出家前,曾在印度知名的尼赫鲁大学攻读社会学和佛学专业。回国之后,尤其是入寺剃度以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佛经的研读、翻译、整理、注解、补充和弘扬传播上。他曾经的女朋友来寺院看望他时,他平静地招待她。面对眼泪汪汪的女孩,他温和地笑着,亲手为她沏上一杯茉莉花茶。女孩临走时,他又送她一包上等的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18.
马经义 《经营管理者》2014,(25):193-194
管理学中的"维持职能"与"创新职能"是保证管理活动运行与发展的两大基石。它们相辅相成,彼此支撑,维持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又是维持的逻辑延伸。然而在管理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职能往往被忽视,管理实践也因此受到影响。为了更好的理解创新的过程、特征、基本内容以及创新职能的现实意义,本文借助《红楼梦》贾探春"兴利除弊"的家政改革作为案例,以此展开诠释。  相似文献   

19.
《秘书之友》2014,(8):48-48
正李宇清在《秘书工作》第6期"语林趣话"版块中介绍了"花架子"的由来。"花架子"一词,来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元代,松江乌泥泾(今上海长桥镇南、华泾镇北一带)出了个名叫黄道婆的纺织家。她曾经到海南向黎族人学习纺织  相似文献   

20.
气候与商业     
商海泛舟者能否一帆风顺 ,取决于很多因素 :商情分析 ,流通渠道 ,服务态度等等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却往往被人们忽视 ,这就是气候的影响。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老妈妈有两位女儿 ,大女儿家卖雨伞 ,二女儿家开染坊。为两个女儿的生意 ,老妈妈整天忧心忡忡 :晴天时 ,她怕大女儿家的雨伞不好卖 ;雨天时 ,又怕二女儿家染出的湿布没法晒。一位邻居知道后开导她说 ,“你应该反过来想想 :晴天 ,二女儿家好晒布 ,雨天 ,大女儿家又正好卖伞嘛 !”老妈妈一想也是 ,从此后 ,她就天天都是高高兴兴的了。这故事告诉我们 :气候与商业息息相关。其实 ,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