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利益关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社会利益结构日趋多元化的条件下,不同地区、阶层、行业、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成为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要想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成功转型,领导者必须认真研究利益多元化背景下各种利益矛盾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从而以全新的视野和方法面对新情况,处理各种新问题,统筹各种复杂利益关系,为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2.
<正>当代中国已全面进入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解决社会转型期新矛盾新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建  相似文献   

3.
"共享发展"实现的核心是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安排的公平与合理。企业的初次分配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基础,企业客观上存在着劳动者、企业出资人和政府三方参与分配的利益主体;而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产生后,大体上按照工资福利、企业利润和政府税费三个部分进行收益分配;最后形成税后工资、税后利润和政府税费的三种类型的初次分配收入格局。实现三方公平分配的对策为:完善政府对企业与个人的税收政策与行政收费制度;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交易的管理与规范;落实"体面劳动"理念与切实保障弱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转型时期。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使得社会的利益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以前的单一整体性,呈现出利益单元的多元化。利益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它构成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内在动力。这种变化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社会利益结构在社会互动中达到新的平衡,从而给中国政治现代化带来挑战,面对这一新的变化,我们应采取合理的对策来迎接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5.
政府治理理念顺应人类社会的时代变迁,呈现"掌控民众""为民做主""为民服务"的进化样态,由此导引的社会治理模式及政府类型演进是:统治行政及统治型政府—管理行政及管理型政府—服务行政及服务型政府。中国处在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交融期,管理行政及管理型政府在社会治理中仍发挥重要作用,但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指引下,强力实施服务行政,建设中国特色并具时代先进性的服务型政府,争取使中国在后工业化进程中获得良好发展先机,并领导中国社会率先走进后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成果,也是中国政府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却是现实社会主义艰难探索的永恒主题.总体看来,新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经历了从政治职能与公共职能并重,到以政治职能为重心,再到偏重经济职能,然后到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下,包括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在内的各种利益关系能够得到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创新的基本经验和未来启示在于:政府改革创新必须依据本国国情,以国家利益为重;必须遵循渐进原则,综合利益平衡;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公利压倒私利;必须高度关注民生,人民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7.
"行政裁量是行政权的核心。"换句话说,没有行政裁量权就没有行政权。"现代政府管理要求尽可能多且尽可能广泛的裁量权,议会法案起草者也竭力寻找能使裁量权变得更为广泛的新的措词形式,议会在通过这些法案时无意多加思量。"但行政裁量权过于广泛而没有约束就会造成"政府失灵"的社会公行政现象。一方面要扩大行政机关的裁量权以使能够应对复杂的社会行政事务;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对行政裁量权进行约束性监管以防止行政裁量权的过于任意性而失去实质正义。在现代法治社会,法治行政的首要任务是对行政裁量权规制。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官民之动有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按照官与民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可将官民之动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三部曲"。第一部曲:官领民动。这一时期,官处于主动之位。政府按照既定理念和原则管理社会,出台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对民的因素考虑较少,征求民意的程序也不严格和规范。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按照"蓝图"实施行政  相似文献   

9.
新视野     
《领导科学》2015,(1):20-21
<正>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告诉我们2014年,将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年终岁尾,用"新常态"的视角回顾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改革进展,我们会发现:政府放权,使市场更"活"。一年多来,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近800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下放事项"含金量"越来越高。同时,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全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不该管的不干预,该管的管明白,政府简政放权,放出市场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历了削减审批项目、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审批方式、建设审批制度四个阶段。治理行政审批权成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拐点,并成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拐点。放权才能精简政府,监管才能廉洁高效。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好市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格局,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治理行政审批权的关键在于牢牢把握住简政放权与监督管理这两条生命线,实现简政放权与监督管理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11.
《决策》2009,(1):28-29
湖南规范政府行政程序 入选辞: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规范政府行政程序的地方性立法。厦门PX事件、上海磁悬浮事件都是因行政决策的随意与不透明引发的社会波动。在经历了诸多公共利益损失后,人们开始幡然领悟“程序”的价值,即必须在事前防止政府滥用权力,阻止侵权,避免重大损害。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领域存在的众多分析逻辑中,尤其以两种思路表达为要:一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二是"大政府、大社会"的思路。然而,就当前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宏观建构和微观表现而言,我国的治理实践仍然无法跳出"大政府、小社会"的窠臼,这一制度惯性仍然具有符合当下实际的合理内核,且不会在短时间内消解"。大政府、小社会"实践模式的逻辑机理体现为国家主义传统的有效约制、政治参与制度化稳步推进和社会组织自组织程度不高三个表征。因此,应当通过对国家与社会的耦合来优化这种"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治理格局:从国家层面来看,需要依靠政府自身的改革促进政治参与制度化;从社会层面来看,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以弥补国家主义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宋旭 《管理科学文摘》2012,(24):147-149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社会信息化要求政府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实现全面信息化。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对数字行政的社会需求进行了分析。首先界定了数字行政的相关概念;然后引用马斯洛、ERG理论对数字行政的社会需求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理论分析;最后从现实角度对数字行政的社会需求进行了概括分析。结论是:数字行政具有很强的社会需求,对政府和公众均具有重要作用,是政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邵烨 《经营管理者》2013,(26):287-287
地方政府是我国中央政府的分支,是整个政府的基础部分,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设计与执行能力在很大呈上决定着中央政府系统社会管理的成败。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社会管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本文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推出了一些对策,以期能改变地方社会管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协同治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策略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锋 《领导科学》2012,(16):54-55
协同治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中的一种话语尝试,尽管其存在着行政吸纳的潜在性风险与应用领域的地方性局限,但其在公共事务治理领域,相对于政府主导和社会自治的两极化态势,彰显着积极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行动者系统的开放性、行动策略组合的多样性、文化制度结构的适应性、网络化组织的创新性以及社会协同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杨雪冬 《决策》2013,(5):17
随着社会利益和观念的多元化",政策治国"会遇到越来越多的约束和挑战,不仅会影响到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且会导致整个体制运行绩效的滑坡。一些学者在分析中国快速发展的时候,将政策归结为根本原因。各个领域的诸多政策充分调动了社会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了庞大的集中体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了整体制度的效率。这个结论虽然可以进一步讨论,但是政策在中国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政策是党和国家意志的具体化,发挥着调动分配各类资源、设定行为框架、释放政治信号等作用;另一方面,政策是制度改  相似文献   

17.
毋庸置疑,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舆论渠道,同时也成为政府治国理政、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平台。网络以其独有的特征能够有效地吸纳民意和民智,对公权力的行使形成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  相似文献   

18.
赵颖 《经营管理者》2012,(3):195+194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确立有力的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正当权益,防止了权力机关滥用行政权,对于树立诚信政府,维护政府和法律权威,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政府权力扩大、法治不完善等原因我国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适用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如适用范围狭窄、"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缺乏司法保护等,本文旨在运用行政法相关理论对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进行阐释,希望能对后来学者完善信赖保护理论和机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传统上静态视角对责任铁律检验的缺陷,将2006~2015年的中国沪深股市上市公司并购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外延式边界扩张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增进效应,间接反向地动态检验责任铁律的存在性与合意性、权变性与异质性,探寻责任铁律的可能逻辑路径。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引致的外延式边界扩张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产生积极的增进作用,证实了责任铁律在现实中的存在性与合意性;相比于相关性并购,非相关性并购引起的外延式边界扩张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增进效应更强,即责任铁律具有权变性与异质性,表明"利益相关方网络规模(结构性嵌入)—社会影响力—社会权力—社会责任"是责任铁律的逻辑路径之一;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变化和市场地位变化是外延式边界扩张的企业社会责任增进效应的中介机制,沉淀性冗余资源变化则没有展现出明显的中介作用,"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企业能力—社会权力—社会责任"和"市场地位—市场势能—社会权力—社会责任"是责任铁律的另外两条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治理改革开端的公司治理改革,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与之相比,社会组织的治理改革起步较晚,仍呈现高度"行政依附性"等行政型治理特征,难以适应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改革的深化和网络信息时代要求的社会治理变革的双重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组织由行政型向社会型的治理转型。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治理是建设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时代,在政府直控型社会管理体制下,社会组织的职能分别被行政性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