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官场逆淘汰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现实,官场逆淘汰的危害是不容轻视的,正所谓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举一小人则群丑齐趋,此乃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是大非问题。官场逆淘汰"逆"在何处,从不同的维度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平庸淘汰杰出、劣质淘汰优质、小人淘汰君子等不一而足,然而透过层层面纱,官场逆淘汰实质上"逆"在依附性人格淘汰了独立性人格。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曾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但是,时下群众反映强烈的官场逆淘汰现象在某些地方和单位仍然严重地存在着,官场逆淘汰  相似文献   

3.
<正>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对官场的诟病素来不少。或认为官场险恶,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或认为官场阴暗,黑幕重重、潜规则多。按照这样的逻辑,进入官场,无异于进入大染缸,难免被染黑,如果洁身自好,则将遭到"逆淘汰",早早出局,或被边缘化,成为闲人。这种千年积淀的认知,导致不少人对官场形成了某  相似文献   

4.
<正>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加强对人才的甄别、选拔和任用,已成为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在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在坚持"选贤去庸"的干部选拔"正淘汰"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与之相悖的"逆淘汰"现象,即"庸官驱逐好官",如同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样,这种现象偏离了干部任用导向,损伤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阻碍了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就治理官场"逆淘汰"现象做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但近年来,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一些地区的领导"身边人"晋升逐渐异化,颇为人们所诟病,甚至导致"官场逆淘汰"。本文将探讨"领导身边人容易升迁"这一现象,反思领导"身边人"晋升被异化后的危害及其隐含的形成逻辑,最后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正>"逆淘汰"是在领导干部选任机制整体正淘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偏差,或者说是一种变异结果。这种现象有悖于领导干部选任机制构建的初衷,是一种主观上不希望发生,客观上却实际存在的现象。现实中,虽然官场"逆淘汰"类型繁多,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逆淘汰"产生的结果都具有危害性,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一 《领导科学》2015,(1):14-16
<正>最近,《领导科学》杂志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推出了关于"构建防治官场逆淘汰制度机制"的专题研究。的确,一些地方好干部被淘汰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在顶层设计上我们党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还是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可见,这是一个切中时弊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管干部"工作的一种要求,也是对一些地方选任干部逆淘汰现象的一种批评。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反对腐败、政治生态向好的大背景下,重用"改革促进派""政治上成熟干部"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在实际选人用人工作中,政治成熟型干部的标准却出现了变形异化现象,隐性标准大行其道、大有市场,好标准没有"真落地",好干部没有"好前途",导致官场"逆淘汰"现象,伤了好干部的心,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那么,政治上"成熟"标准异化有哪些表现,深层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防范?  相似文献   

9.
邱炜煌 《领导文萃》2013,(13):24-26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净化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笔者以为,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以下"常见病":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买官卖官是最大的腐败,"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10.
<正>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是自然界的法则,在竞争中适应力强的得以生存和发展,而适应力差的则被淘汰,最终导致自然界的物种越来越完美和强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亦是如此,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胜出,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但是,近年来官场"逆淘汰"现象的蔓延值得警惕和反思,一些地方在干部选拔任用时择劣汰优,这种不良竞争导致社会不公,严重损  相似文献   

11.
<正>官场哲学,一度被解读为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生存哲学。自古以来,中国官场上就有很多不成文潜规则。这些潜规则,经过千年沉淀而形成的人身依附、裙带政治、唯"上"是从等官场糟粕,在当下官场仍然有大批拥趸。局外人看官场,似乎总会戴上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官员群体行为。十八大以来,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官风好转,整个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一些官场"明规则"逐渐发挥净化政治生态的功能,并对污染  相似文献   

12.
政治生态恶化对领导干部成长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官本位思想造成了成长诉求的扭曲、潜规则暗地流行造成了成长规矩的破坏、逆淘汰现象频发造成了成长规律的混乱、"软懒散"风气蔓延造成了成长动力的缺失、圈子文化渗透造成了成长路径的阻塞。对此,要培养政治能力,抵御官本位的侵蚀;完善制度体系,消除潜规则的危害;矫正用人导向,抑制逆淘汰的影响;优化绩效考核,肃清"软懒散"的歪风;发展政治文化,铲除圈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淘汰有两种:一种是正常的淘汰,即大家所说的"大浪淘沙",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另一种是逆淘汰,即"劣币驱逐良币"。中年干部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家庭、单位、社会的中坚力量,既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美好的事业前景,也面临着逆淘汰的风险考验。逆淘汰既有外部逆淘汰,即客观环境逆淘汰;也有内部逆淘汰,即个人逆淘汰。  相似文献   

14.
方正的滑稽     
<正>《世说新语》"方正"篇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三国时期,魏将郭淮的妻子是大臣王凌的妹妹,而王凌则因为想扶持楚王曹彪,来抗衡独揽朝政的司马懿,被司马懿诱杀。与此事相关的人都被夷了三族。王凌作为主犯,妹妹当然跑不了。司马懿那边派了侍御史,前来向郭淮要人,势在必得。郭淮作为一个混迹官场甚久的官员,当然知道事关重大,要混过去不太容易,但真要把老婆交出去送了性命,又万万不甘心。左  相似文献   

15.
这跑官要官之风不知从何时刮起,一些官场之人便随波逐流跟着跑了起来。咱在官场中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在这股歪风的吹动下,也难保其节啊。刚涉足官场之时,咱可没想到官场是如此的复杂、深奥,自己的思想还是一张白纸,认为只要自己能够干好工作、努力提高素质就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可一到提职的节骨眼儿上,见有跑的有要的有送的,咱这心里可就没了底儿。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在不停地劝说咱:“还是要跑一跑、找一找,要不领导能知道你想进步吗?”“别光傻乎乎地干,不走一下上层路线能行吗?”“现在啥行不行的,领导用你,你就行,不用你,行也不行…  相似文献   

16.
基层人才逆淘汰现象是管理者必须直面并解决的管理"顽疾",从行为论视角可以将其划分为干多者被干少者淘汰、实干者被作秀者淘汰、守规者被违规者淘汰、高效者被低效者淘汰四种类型。基层人才逆淘汰现象会放大基层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给基层工作健康开展带来巨大危害。管理者需要针对基层人才逆淘汰现象的类型和成因,从建立工作标准体系、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强化监督机制作用和涤清病态文化情境四个方面着手,统筹兼顾、辩证施策,消除基层人才逆淘汰现象。  相似文献   

17.
官场潜规则与党的意志"中梗阻"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宛夫 《领导科学》2004,(22):14-15
官场自形成以来,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规则,生活在官场中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只有遵循这些规则,才能在官场站稳脚跟,直至平步青云,否则,是注定要栽跟头的。官场规则有显规则和潜规则之分。显规则是写在文件、规范、制度里的,往往是为了正确的目标而设定的,是维护官场清明的保证。潜规则则是在官场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一股暗流,它裹挟着官员们按照自己的流向前进,一旦有人想逆它而行,就会有被吞噬的危险。官场潜规则对显规则形成了棚架和抵制作用,使得好的政策难以落实,并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官场腐败。今天,在我们的领导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面对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受到了污染,需要对症下药,及时治理,构建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一、净化政治生态应根治以下"常见病"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买官卖官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19.
刘先国  金钊 《决策探索》2002,(10):19-20
组织考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环节,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得以贯彻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体现.实践证明,组织对领导班子工作绩效和领导干部的德才、实绩进行考察,可以集思广议,对选准用好干部起着关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被选任领导干部的个体素质和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但是,各地在组织对干部考察过程中,有的怕跑风漏气,就搞"突然袭击",对谁考察、考察什么、怎样考察,群众思想无准备,心里没底;有的抢时间,赶任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搞形式、走过场;有的规划不科学甚至不规划,盲目从事,等等.  相似文献   

20.
正拍马谄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古到今,从上到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拍马谄媚,危害严重。作为领导者,对此必须引起高度警惕,严防"捧杀"。一要头脑理智清醒。古人曰:"官场陋习,乐于见长,不乐于见短,喜顺恶逆。"当下,有的领导干部对来自群众的难听话往往如坐针毡,非常反感;而对那些虚情假意的恭维话、言不由衷的违心话、令人肉麻的奉承话,则是听着顺耳、悦心、入脑,对拍马谄媚者,也是看着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