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索中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法:采用元分析方法研究2000年至2013年间139篇采用SCL-90测量中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结果:(1)贫困和普通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差异的效应量d在0.26~0.46间,95%的置信区间都不包括0;(2)男女贫困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差异的效应量的绝对值d在0.01~0.21间,其中躯体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95%的置信区间包括0,其他因子不包括0;(3)城乡贫困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差异的效应量的绝对值d在0.004~0.11间,除偏执因子其他因子效应量95%置信区间都包括0;(4)经济区域与焦虑和精神病性的性别差异效应量d有显著正相关(r=-0.34、0.42),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的城乡差异效应量d有显著负相关(r=--0.56~0.74).结论:(1)贫困和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不大;(2)男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差异;(3)城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差异;(4)经济区域是影响男女、城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376名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敏感、强迫症状、敌对、抑郁和恐怖;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等5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8个因子上,老区农村初中生均存在极其显著年级差异。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学习压力和支持利用度对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老年人夫妻依恋类型,并比较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与入户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对260名老年人进行夫妻依恋问卷和孤独感量表调查?结果:①老年人孤独感平均得分为1.95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地区差异?居住状况和月收入水平对其有显著影响?其中,城镇居住?群居以及较高的收入水平可以降低老年人孤独感?②聚类分析表明,老年人夫妻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并且,安全型占主导?③以孤独感为心理健康指标,发现老年人夫妻依恋类型对孤独感有显著影响?在此指标上安全型得分最低而另外两种类型无差异?结论:有效形成老年人安全型依恋模式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于实现积极老龄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来华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心理健康的调研,分析来华留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提出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量表(ASSIS)对南京市5所高校500名学历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38份,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学生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躯体化、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这5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中国大学生常模。得分次序为:偏执﹥其他﹥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焦虑;留学生在ASSIS的7个因子中的得分次序为:想家﹥文化冲击﹥歧视﹥其他﹥内疚感﹥安全感﹥接受程度。结论:南京市高校来华留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尚可,但存在年龄差异、国籍差异、宗教差异及来华时间差异,且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考察了429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大学生SCL-90各因子阳性检出率较高的主要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焦虑,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检出率相对较低;(2)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和"其他"四个维度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3)对前来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的学生进行咨询前后SCL-90总分比较,咨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探究人口统计学因素对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高校有效开展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对上海3 572名本科新生进行团体纸笔测试,结果表明本科新生躯体化、社交攻击、抑郁、依赖均分性别差异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本科新生自卑、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社交攻击,冲动均分差异显著,不同家庭所在地本科新生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偏执、强迫、依赖、冲动、精神病倾向均分差异显著。可见,人口统计学因素影响本科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形式的本科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群体对依恋对象的依恋程度高于中等强度值.大学生成人依恋存在性别、学科和学校层次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文科学生显著高于工科学生,专科生显著高于本科生,恋爱经历不同的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存在着显著差异,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显著高于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预科生是普通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要做好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找出符合他们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方式方法。通过对江苏省某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调查,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在人际关系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少数民族预科生在躯体化、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少数民族预科生与汉族学生在躯体化、抑郁、敌对等因子存在显著差异。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特点提出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我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004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总分”在160分以上的人数的人占此次调查总人数的21.0%;与全国常模相比,“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其余8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男女生在5个因子上差异显著;不同民族之间,少数民族学生只有“精神病性”这一个因子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其余各因子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发展现状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福建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成人依恋的两个维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专业上文科生比理科生表现出更强的回避性,年级上大一学生的依恋焦虑明显高于大二、大三学生。2.依恋两个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与学校的合力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中国大学生和家庭的关系十分紧密,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家庭可以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和保证;另一方面,不成熟的家庭会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或消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为此,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正性合力。  相似文献   

12.
对南通大学2004级688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他们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男生与女生、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农村与城镇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对检出的874名心理健康高危人群做进一步排查。发现有心理障碍需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有79人.约占被排查人数的9%。结论:心理测试结果及相关分析对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主动干预心理问题高危学生提供了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呼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每每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的养成.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文章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养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三贴近"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患者增多,给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贴近大学新生,做好关爱工作;贴近"心理问题"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贴近大学毕业生,妥善解决求职中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家庭状况表对263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女生总体差异不显著,父母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女生有一定的心理差异,父母为城镇下岗职工与父母为干部的女生差异显著,父母职业为工人和个体工商者的女生差异不显著,单、双亲家庭女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3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城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差异显著,且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家庭背景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建议学校、家庭、社会应关注这一群体,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东华理工大学连续7年新生心理普查为基础,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并对"80后"与"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作比较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80后"与"90后"大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80后"与"90后"大学生在偏执、焦虑、敌对症状方面存在着差异;男、女大学生心理状况均有待改善。基于此,提出了做好"90后"群体为主的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600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念认知状况、心理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令人担忧的一面,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指出了体育运动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间卷(EPQ)和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55名大学生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94.83%心理障碍者的情绪模式属于不稳定型;88.42%心理非常健康者的情绪模式属于稳定型。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程度决定着其心理健康程度,情绪不稳定型人群是易于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人群;情绪稳定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仅决定着大学生是否能健康成长,也是大学生可否成为社会所需人才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一方面,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业负担逐渐增加,而快节奏的生活条件,使得大学生会产生过于求成、渴望提高能力而不注重结果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一些社会风气闯入大学校园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社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关注。本文针对新时期大学生产生的一些心理行为、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进行分析,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探析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出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教育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维护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开辟新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