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早期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习作能力.是“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实验的指导思想。对低年段孩子进行写话训练,让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语文学习的时候.就感受到语文教学的两大功能——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变成自己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觉行为。但由于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太小,认知能力很有限.如若指导不当.势必让孩子们苦于“写什么”、“怎么写”。因此,教师要潜心琢磨、探索指导习作的方式,让孩子在开始接触语文的起始阶段感受不到“习文”的苦恼和困难。从而培养一种愉快“习文”的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谈我们在“低年级学生写话序列训练”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一篇佳作不仅是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的真情。目前,学生作文大多内容贫乏,语言枯燥,其中有章法技巧方面的原因,但关键是缺少感情投入.所写往往是老师强行规定或自己硬凑虚构,因而呆板乏味。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那么,如何引发和培养中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作文达到有血有肉、有情有感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把这句话引用到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上来,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样,学生才会发现“美”无处不在,才会以正确的审美观去看世界,才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一、运用汉英语法比较法的重要性1、这是时代对语文学科的挑战。当前中学阶段各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日益加强,语文教材中科技知识不断增加,传统语文教学单一、封闭性种种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只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必须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加强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必须把“死灌”变为“活学”,全面启迪学生的感觉、记忆、判断、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比较法”能从认识角度使人们从相类似事物的比较对照认识事物的本质。中学生进了中学就面临汉英两门语言的学习,其语法有许多…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人,我们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作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因此,我们应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能够在别人面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的。表达能力,该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教材又为我们提供了活动空间。语文教学不仅重视课内资源的开发,而且还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锻炼表达能力的意识.自觉开发语文资源,增强语文表达能力。从而使“小课本”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大天地”。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提高的途径就是要加强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现就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谈谈我的点滴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则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具体落实这一规定,从而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表现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大家探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要设法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冶其美的情操,从而谱写出优美的教学篇章。那么,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呢?这里略打管见:第一,…  相似文献   

7.
透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难看到,良好的语文素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素质,具有运用与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素质、言语行为素质、文学审美素质和语文习惯素质。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呢?我想,对中学生而言,应该从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去培养:一、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在听的享受中,激起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素质。二、创设环境和话题,激起学生说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言语行为素质。三、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以尊重学生主体的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以便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反映一个人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古到今,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的老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教作文,学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学作文,结果呢.收效甚微。据有关专家调查,大部分老师怕教作文,总感到“不知从何处下手”:我们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有的甚至于“谈文色变”。这样一种心态.怎能搞好我们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都作了调整,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能力这个工具,也不可忽视了其所负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多元的,但毫无疑问,语文数学中,语言应当是本体,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其核心任务。离开了语言这个本体,去挖掘其所负载的思想内容、美学意境,那不是语文课,那是政治课、历史课、美学课或者自然常识课。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人类精神的载体,渗透着人文精神。语文课可以通过加强语词文采情感的培养,创设生活态“情境”去净化学生的心灵;还可通过作文表达活动,顺应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天性,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而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可以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是,在我国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始终没有很好领会“例子”思想,许多师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课文问题的分析讨论上。将课文中一段段完整优美的语言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3.
每每几个同事在办公室一起批改作业时,都会听到部分老师发出感叹:“我愿意改一次试卷,不愿改一次作文,错别字多,句子不通顺,改着头就痛。”当前,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修订大纲》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居然这样,我们何不让学生自改习作呢?学生能自改习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减掉了老师的一大苦差事,何乐而不为呢?但在让学生自改习作时,还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势必事与愿违。学生习作的修改也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修改方法,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修改,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传统的“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的方式,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处于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而堆积如山的作文本又成为语文老师特有的沉重负担。辛辛苦苦改完作文发下去,结果呢?学生只看看等级、分数,并不仔细研究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教师的批改成了无效劳力,徒劳而无功。对学生而言,也易养成做事不认真,敷衍塞责的习惯和不肯动脑思考,不愿动手修改的依赖心理,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大面积提高,致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叶圣陶先生指出“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把作文交给作文的人改,把修改作文的钥匙交给学生,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面我就针对学生改文谈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可能都碰到学生提这样一类的问题:“语文应当怎么学?学些什么?”有些时候,甚至老师也会产生这样的困惑:“语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教些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过多,教师的“教”取代了学生的“学”。因为“教”得过多,学生只需机械地记忆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误解,认为学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记记,课后读读背背,用不到多思考,这样自然就会出现学生不知道语文如何学、学什么的难题;老师由于过多地包办,一轮一轮,反反复复,也容易形成一种固…  相似文献   

16.
语文如阿效?它有法却无定法。语文教学方法必须依据语文的本身特点而定.它虽然和其它学科一样,在教学上有一个共性,即“抓双基”的要求,但在教学手段上更应重视其个性,应着眼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的“听”、“读”能力较“说”、“写”能力要易于培养一些。前者,外界的条件能起相当大的作用,学生能通过外界的条件获得易于“说写”能力的初级能力,但、也不能忽视这初级能力,因为它是“说写”能力培养的前提,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读”能获得一种“语感”,这种“语感”就是“说写”能力的基础。后者,即…  相似文献   

17.
培养中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认识语感的内涵、基本特点、构成要素,以及语感与作品情感的关系,这是语感训练的理论前提。由此,理法分析与语感实践是训练学生语感能力的两条途径。语感实践主要包括感受生活、重视诵读、多读多写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发挥作用,才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个人的工作体会是:教师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将学生巧妙地引进阅读教学的情境中,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作文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时,叶圣陶先生还有一句名言,这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因此我们新“课标”下的作文批改,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依据作者的书面语言,由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理解文章中的字词、句段,进而辨别文章主旨,领会作者思想,赏析作者写作风格及表达技巧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是,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我们扪心自问:学生有多少时间阅读?学生对阅读还有多少兴趣?学生能从阅读中找到快乐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