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唐律》对共同犯罪作了细致、完备的规定,很多内容对我们今天的刑法理论和实践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唐律》中的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的行为,对共同犯罪人以区分首从为原则,而且,将共犯与身份密切联系在一起;共同犯罪还存在共谋共同正犯、事后共犯、陷害教唆等。  相似文献   

2.
浅议唐律中的刑事责任年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律》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史的巅峰。它既集前朝历代法典之大成 ,又为后世所沿袭。因此 ,深入研究《唐律》对于我们研究刑法中的发展历程 ,具有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对中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沿革作简要回溯的基础上 ,对《唐律》中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对当今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商品经济既是封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而封建经济又可以容纳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是相互依托 ,互相制约 ,互为条件的一种综合性经济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波动与人口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波动的特别现象,从人口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在中国封建社会,一方面物质资料生产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另一方面人口却存在强劲的增长趋势,两者比例失调导致社会无业人口增多和人们平均生活水平下降,从而引起社会波动。而每一次社会波动都会造成人口锐减,使人口与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比例暂时趋于协调,这又为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因而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稳定与波动循环交替的现象,社会波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5.
唐律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研究自然也成为中国法律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清末民国的研究者对之也倾注了无限的热情。通过梳理20世纪上半叶唐律研究相关论著,并在其基础上分析各自的研究视角以及存在的学术论争,方能对该时期唐律研究形成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对《唐律疏议》法律伦理思想的探讨——从深层去把握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内涵,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这有助于沟通现代西方法律的价值理念和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理念。其目的在于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以借鉴传统法律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借鉴之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在唐代社会中,马、牛等畜产是重要的官私财产,随之就有关于畜产管理、放牧、使用等的制度、法律。在有关制度和法律条文中,涉及损害赔偿的形态有两种:一是损害官私畜产的赔偿;一是官私畜产损食他人财物或伤害他人人身的赔偿。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唐律中的损害赔偿规定有许多科学、合理的成分,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社会中,马、牛等畜产是重要的官私财产,随之就有关于畜产管理、放牧、使用等的制度、法律.在有关制度和法律条文中,涉及损害赔偿的形态有两种:一是损害官私畜产的赔偿;一是官私畜产损食他人财物或伤害他人人身的赔偿.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唐律中的损害赔偿规定有许多科学、合理的成分,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移植主要并不是一个法律或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受到移入国社会、政治、传统、风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具体的国情,在高丽,被作为既得利益阶层的贵族集团不加区分地一概称之为"土风"、"土俗",成为其裹挟传统文化,以抵制中国制度的借口,从而形成了"华化"与"土俗"之间的冲突.在这种背景之下,高丽对唐律的移植就不能不扭曲变形.  相似文献   

10.
《唐律疏议》中的“法”出现频次极高、分布极广,绝大多数表达了与“法律”相关的含义。各篇“序疏”中的“法”指称较为广义的“法律”、较为抽象的“法”或特定法典及其篇目;律典条文中的“法”表述形式复杂,但整体特征清晰,皆有明确的规范指向,即指称律、令、格、式以及其他法律渊源中的具体规范。“罪法”“理法”“正法”等较为特殊的表述形式,仍与“法”表意的整体特征及具体用法一致。以“法”指称具体规范是立法或注律的常规模式,此种指称围绕“正刑定罪”展开,是传统法发现、论证具体规范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歧路灯》是中国18世纪一部现实主义著作,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在社会史学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小说寄言明嘉靖朝事,实言被誉为盛世的清康、雍、乾三代之事——盛世的繁华已经无法遮掩日趋暴露的腐朽,康乾盛世的背后其实早已是危机四伏:政治上吏治腐败现象严重,经济上府库亏空与商品经济冲击并存,这些迹象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征兆。上述现象的交合作用,加速了当时社会走向沉沦的脚步,撼动了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动摇了封建王朝的根基。  相似文献   

12.
成书于1957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是张舜徽先生的一部未刊稿。该书将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区分开来,从政治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对我国封建社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它是张先生在新的时代,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成果相结合而产生的重要学术成果,不仅对研究张先生的学术思想有所裨益,对后世探讨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史学史、学术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南方有嘉木》中的杭天醉是一个封建末世的文人 ,他包容了具有道家倾向的封建文人的全部丰富性与复杂性。他追求艺术化的生活方式 ,然而这又导致了他在社会文化转型期的精神的低迷及至疯瘫 ;他虽然精神上低迷不强健 ,然而他又具有思想者的特色 ,思想透彻而高洁。杭天醉的沉沦代表了一个时代文化的衰落 ,他引起了我们复杂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文学传播的角度入手,将唐文学的传播置于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中予以审视,同时,分别从文学传播主体、讯息、传播手段、受传者和传播效果等五要素分析唐代文学传播条件的改善及其对唐文学的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以期说明唐代文学传播的发达对文学繁荣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的形成和演变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政体制是伴随廷尉等司法机构和职官的设置而逐步形成的.战国秦汉是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的形成期,隋唐是法政体制的发展期,明清是法政体制的完善期.直至清末中国封建的法政体制才告解体.  相似文献   

16.
平等或者公平是现代法律制度所追求的价值之一。人类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各种各样不同的平等观念。在当前中国推行法治的进程中,转变传统的平等观念,树立符合现代法治精神要求的平等思想,非常重要。本文着重从观念上而不是从制度上分析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主流的以及非主流的平等思想。  相似文献   

17.
北派书法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初唐仍然具有一定的社会需求,这为盛唐书风巨变提供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基础.盛唐以颜真卿为代表的书家们用新的审美观自觉或不自觉取法于北派书法,并将其法度化、儒雅化,创造出了恢弘壮美的盛唐书风.在此大背景下,进一步揭示了北派书法同代表"盛唐气象"的"颜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认为:山东及其周边地区的石刻书法是"颜体"形成的最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 ,知识分子运用自己的知识曾经为历史的进步、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类文明的提高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历史证明 ,谁尊重知识分子 ,谁就会获得经济繁荣、社会昌盛的先机。因此 ,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是休戚相关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可以从中受到极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封建礼教对妇产科学发展的制约以及医家在此束缚下艰难地取得一定的成就两方面 ,阐述明代封建礼教思想对妇产科学的影响。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妇产科学发展侧重于妇科理论的深化 ,淡化产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本文分析和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立足中国社会现状,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