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中“五位一体”的思维方式是其鲜明的特点,这一特点表现为在中国建设方面构建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在理论发展上揭示了继承与发展的“五位一体”的理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呈现相互支撑、融合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和旅游相关产业的统筹协调发展已成为时代要求。旅游业作为川西北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对相关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巨大,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休闲产业、农牧业、加工业以及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在新形势下,川西北旅游发展不仅需要以旅游线路整合沿线旅游资源、统筹协调沿线地区旅游发展,还应构建区域性旅游发展平台,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统筹协调区域内各种旅游要素配置、推进区域旅游整体协调发展,实施"线路统筹"+"区域统筹"的"双统筹"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道,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主线。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充分认识到战胜"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所面临的新挑战,要坚持从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发展党员和干部选任、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等源头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实践中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4.
从区域的角度看,统筹区域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统筹区域发展,全面解决区域发展中的落后病、膨胀病、衰退病等区域问题,并不断协调区域经济关系、进行区域整合,最终才能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帕累托最优,达到区域和谐的目的,为和谐社会建设打好坚实的区域基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篇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赋予鲜明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的发生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变化和特征密切相关。社会冲突现象的实质是冲突的一方对另一方行为的矫正,使双方利益得以实现或满足。这个过程可能存在着边界双方的对抗,也可能是协调博弈。以对抗求合作促成边界双方各自实现自我目标是最优的价值取向。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演变,聚焦在走向对抗还是合作的论辩。通过比较分析后得出:"无直接利益冲突"走向对抗的条件不存在,只能朝向抗争性的合作方向发展。为此,中国应该在整合政治资源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消除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蕴含丰富的民生思想.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科学总结和深入阐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创新成果.对十八大报告中的民生思想追本溯源,认真解读,对于我们推进民生建设、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的民生诉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的外交部分准确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确定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为中国外交的未来指明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诸如强化中国自觉自律的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实施公共和人文外交策略等多个新亮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全方位、多角度地概括提升新鲜实践经验,进而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是十八大报告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坚定信念方向、坚持实践第一、强调继承发展、体现时代要求、着眼把握规律,是十八大报告重大理论贡献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由于语言自身的特点和语境的需要,政治文本中有大量的模糊表达法。如何翻译这些表达法,对于提高译本的可接受性及准确传达说话人的意思、实现交际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模糊语言分为模糊句子、模糊限制语、模糊词语三种类型,分析中央编译局提供的《十八大报告》英文译本,发现每一种类型的模糊语都有多种译法,但总体原则是让译文符合译入语习惯和实现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巨大的优越性.要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国内的民族问题,必须坚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信,当前,坚定制度自信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制度自信离不开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新形势下应着力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问题,完善和落实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问题,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和变通权.坚定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需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快建立民族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2.
统筹区域发展是艰巨、复杂、长期的事业,亟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际经验,以法律来保障实施。现行金融法律在统筹区域发展上存在不足,我国需要从立法宗旨、基本原则、立法结构和主要内容、法律执行、法律监督以及法律责任几方面共同构建统筹区域发展的金融法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城镇密集区发展正面临城市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趋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行政区划分割各自为政、制度与法规不合时宜等突出问题.对此,要在总结国际城镇密集区城镇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深刻认识我国城镇密集区实行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统筹城市与区域发展、加强城市合作是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本质要求;健全区域统筹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强调区域规划是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把握主体功能区划是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一要牢牢把握十八大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刻领会十八大的主题主线,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导意义,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意义,以用于指导建设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实践;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党的十八大部署和要求落实到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看,十八大报告属于典型的表达型文本,该文本中表达功能的具体实现是词汇、句法、语篇和修辞4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以十八大报告为代表的表达型文本的分析,使这些特点更加系统化,为这些文体特点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崛起,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世界地位日渐稳固,在此背景下,对国家政策的宣传是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基石。因此,精准而科学地翻译党的文献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所提出的目的论,以十八大报告为例,研究其英译版本及其文本特点,进而选择灵活的翻译策略,实现更加高效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用较长的篇幅集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概括、新表述,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内在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外交战略的亮点在于指出了国际形势的严峻性,强调了我国和平发展的态度,并做出了带头履行国际责任以及发展大国新型外交关系的承诺。这些要点和承诺总结出外交战略的新思路,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新部署,这里可以概括为72个"第一次":1)第一次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论断;2)第一次提出全党要完成"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时代任务;3)第一次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矛盾作出与时俱进的新概括;4)第一次用三个"上一个大台阶"高度概括了国家面貌发生的新的历史性变化;5)第一次用三个"靠的是"对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新的概括;6)第一次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在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的指导地位;7)第一次提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这一新的重大命题;8)第一次提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的要求;9)第一次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四个更加自觉";10)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11)第一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的思想;12)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结论;13)第一次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增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14)第一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5)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6)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17)第一次提出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的要求;18)第一次用"八个必须坚持"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19)第一次提出"全党要坚持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要求;20)第一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21)第一次提出"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的改革要求;22)第一次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论断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3)第一次用"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依靠",全面阐释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24)第一次提出走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并阐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25)第一次提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的论断;26)第一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27)第一次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的角度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出全面部署;28)第一次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的论断;29)第一次明确提出"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目标;30)第一次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任务;31)第一次用"三个更加注重"描绘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32)第一次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全面勾画出政治体制改革路线图;33)第一次提出"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的要求;34)第一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大任务;35)第一次提出"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要求;36)第一次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论断,并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出新的部署;37)第一次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目标,并明确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38)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39)第一次提出统一战线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的论断;40)第一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41)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论断;42)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论断;43)第一次用"三个倡导"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44)第一次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45)第一次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内容"的论断;46)第一次提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的论断;47)第一次提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48)第一次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社会建设总体任务;49)第一次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到新的重要位置;50)第一次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目标要求;51)第一次用"两个同步"、提高"两个比重",提出增加居民收入的具体目标和举措;52)第一次明确提出"初次分配机制"和"再分配机制"的内容,发展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理念;53)第一次提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的论断;54)第一次提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的任务;55)第一次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56)第一次系统提出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根本目的和总体思路;57)第一次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58)第一次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59)第一次提出"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的论断:60)第一次明确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的论断:61)第一次提出"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主张,将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推向了新的高度;62)第一次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党的建设总体任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63)第一次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的论断;64)第一次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65)第一次将"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66)第一次提出"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重要任务;67)第一次提出"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的重要任务;68)第一次提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的要求;69)第一次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要求,深化了我们党对反腐倡廉规律的认识;70)第一次提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论断;71)第一次提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72)第一次将"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要求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20.
陆玉龙 《金陵瞭望》2009,(23):22-2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不仅是对整个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对进一步做好城市建设工作.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