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韵音系的三等韵是中古音里的大家族,它所辖的字数超过一二四等韵的总和,汉字总数的半数以上;除有纯三等外,还有混合三等和重纽A类、B类;反切上字跟一二四等有分组的趋势,声母也比其它韵类为多,只见于三等韵的就有章、昌、船、书、禅、群、邪、日、喻等纽。这些纷繁的现象暗示它有别于一二四等韵的并非单一的来源。笔者以为造成三等韵上述种种复杂的现象主要是其介音的缘故,由于它是来自古代带有j-和rj-两类介音的字。所谓重纽问题,基本上是古代这两类不同介音的字在部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武宁话知系三等韵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赣方言中,幕阜山武宁话较为特殊,其知系三等韵今读都有[i]介音.  相似文献   

3.
中古二等韵有无介音这个问题是近几年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从“无介音说”、“介音消失说”、“有介音说及其何以成为可能”、“二等韵介音的上古来源”和“二等韵介音构拟的其他证据”等五个方面评述了二等韵介音的研究状况。强调其研究必须与实验语音学、国外音系学的研究相结合 ,并加强研究的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4.
中古三等韵十介音的前移和保留黄笑山1.0本文所说的“中古”包括《切韵》时代和中唐一五代两个阶段。《切韵》成书于隋代,但并不能代表隋代长安音,它的语音系统是以六朝以来形成的文学语音作基础的。齐梁陈以来的诗歌用韵的情况跟《切韵》音系相当接近,直到初唐玄应...  相似文献   

5.
该文不同意把现代广州话处理为有介音。作者认为 ,对广州话介音问题应取一种历史的眼光 :早期粤语确是有介音的 ,但后来在广州话中趋于消亡 ,其中有一部分转化为声母。从现代广州话的音节结构看 ,应承认它已经达到了介音作为一个系统不再独立存在的地步。处理为没有介音 ,符合现代广州话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重纽韵舌齿音与重纽两类的关系如何,重纽两类区别何在及如何拟音,是音韵学界多年来讨论多分歧大的问题。慧琳音义景审序"企以智为叠韵……盖所不取",为重纽舌音归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景审序的重新解读以及王三、慧琳音义重纽韵知组字的考察,可以肯定,舌音本身是B类性质的,随同B类变化。原《切韵》重纽韵内部A、B两类介音的对立,在慧琳时代已演变为不同三等韵间主要元音的对立,重纽韵已不复独立存在,原《切韵》的四等格局也归并为三等格局。  相似文献   

7.
都昌方音中存在着大量的娘母字,这些字分布较有规律,多数是三等字,少数是四等泥母字,只和齐齿呼、撮口呼(-i-、-y-介音)相拼。这些娘母字有三个来源:①泥母字在/-i(y)/前颚化的结果;②疑母字在高元音/-i(y)/前同化的结果;③娘日二母同从泥母分化出来、混同的结果。认清这些规律,有助于娘母方言区人读准相应的普通话读音。  相似文献   

8.
“重纽”是汉语音韵学中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音值”的构拟,众说纷纭。本文主要依据唐代不空和尚汉译梵咒材料,推测重纽三四等字语音区别在于介音,三等r介音、四等i介音。并且对r介音来源和重纽对立存在的时间、地域作了探索,解释了几种文献所记重纽对立程度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五方元音》韵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方元音》删并兰茂《韵略易通》二十韵而成十二韵,其韵部和韵母中留下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针对其中入声韵配阴声韵、“竹虫石”三母下小韵对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樊腾凤的乡音入声韵已读同阴声韵,中古知照组三等韵i介音尚未消失。又通过与《中原音韵》的比较,指出当时闭口韵消失、撮口呼产生、桓欢并入寒山合口呼等一系列语音变化,并进而探讨了近代汉语语音发展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声母和介音之间确实关系密切,两者的发音动作之间确有大范围的时间重叠。但是在介音是声母的一个特征还是一个独立音段这个问题上,并不具有一个可以涵盖所有被试音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学者们构拟的上古音里,二等韵的声母常常是个带-l-或-r-的复辅音,或者韵母带有某种介音.然而在中古音的构拟中,二等韵一般都没有介音.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上古这类复辅音里面的流音成分到中古时并没有简单地消失,它作为二等韵介音保留到中古时期.如果二等韵存在着某种介音,那么,中古汉语的元音或许是一个七元音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吉林方言向标准普通话靠拢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中介语,中介语音表现尤为突出,出现了舌尖音的中介音、舌尖音舌面化中介音以及舌尖音卷舌化中介音,还有各种声调中介语等等。中介语的大量存在给普通话测试带来的评分困扰,在普通话测试中,对吉林地区方言中介语现象我们应认真分析,根据中介音的过渡程度而作出不同标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从中古音和上古音分析崇阳方言声系,并对语音现象成因探讨,全面总结其读音规律,可得出一些重要结论:部分晓匣母字读f是介音清化的结果,部分书禅母字读f是声介合音的结果,泥疑影三母的舌面音值η.是腭化的产物,日以二母的舌面音值η.不是腭化的结果,见母的腭化与否与介音ν的位置密切相关等等.  相似文献   

14.
《合并字学篇韵便览》各韵摄都有二等喉牙音字-i介音,但有的整齐划一,有的还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合并字学篇韵便览》唇音字只有祝摄才是真正的合口,其他都不是合口。《合并字学篇韵便览》f母后的韵母已经都变为开口洪音了,其中y已经独立成韵,且取得了作介音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说文》谐声系统中,相当一部分来母字和非来母字有谐声关系。其中非来母字的古声纽分布在喉牙舌齿唇各个部位。来母与非来母互谐是主流,一般情况下,能谐来母的某声纽,也能由来母谐出。谐声关系中,二等和三等的地位突出,主要表现在:同等谐声以三等谐三等为主流;属不同等谐声关系者,凡一、三、四等字与二等字的关系,必是来母字与二等非来母字的关系,凡一、三、四等构成不同等谐声关系时,主谐字或被谐字一方必为三等字,非来母字处于三等地位的居多。二等和三等是来母与非来母互谐的纽带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石门客家话语音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门是广西平南县大鹏乡的一个自然村。从语音特征上看,石门话古浊塞音、浊塞擦音声母不论平仄一律变送气清音;有6个声调(包括入声);古次浊上声大部分字的声调今变读阴平……具有客家方言的音韵特征。另一方面,石门话深受周边方言———粤方言平南话的影响,具有不少粤方言才有的音韵特征。例如产生-j-声母;韵母有a:/a长短元音之别;有撮口呼;有-oe-类韵;-i-介音和-u-介音失落等等。这些音均特征当是石门话清初从广东梅县迁到广西平南之后受平南粤方言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7.
<說文>谐聲系統中,相當一部分來母字和非來母字有諧聲關系.其中非來母字的古聲紐分布在喉牙舌齒唇各個部位.朱母與非來母互諧是主流,一般情况下,能諧來母的某聲紐,也能由來母諧出.諧聲關系中,二等和三等的地位突出,主要表现在:同等諧專聲以三等諧三等爲主流;属不同等諧聲關系者,凡一、三、四等字與二等字的關系,必是來母字與二等非來母字的關系,凡一、三、四等構成不同等諧聲關系時,主諧字或被諧字一方必爲三等字,非來母字處于三等地位的居多.二等和三等是來母與非來母互諧的紐帶和關鍵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这是本刊"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学术讨论专栏推出的第三组笔谈,共有三篇文章。其中,郭锡良先生的文章从戴震的"学有三难"入手,讨论了中国语言学研究应取的态度,指出中国和西方各有自己的语言学传统,我们学习西方语言学,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理论方法,以用于我们的汉语和其他中国语言的研究实践,而不是邯郸学步,套用他们的教条和研究成果。宋绍年先生的文章点评了《马氏文通》对介词和连词问题的研究,指出马氏的句读理论是在吸收西方语法理论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一方面马氏套用了西方语法的标准和结论,另一方面又能根据汉语的特点加以改造,马氏的做法给了我们重要启迪。崔彦博士的文章从"二等字与来母的关系"、"李方桂的二等介音"两个方面评述了上古二等r介音的研究成果,强调从谐声字不能为上古二等韵构拟带l-的复辅音声母,r介音的构拟是虚拟性的,都不是确证。  相似文献   

19.
这是本刊"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学术讨论专栏推出的第三组笔谈,共有三篇文章。其中,郭锡良先生的文章从戴震的"学有三难"入手,讨论了中国语言学研究应取的态度,指出中国和西方各有自己的语言学传统,我们学习西方语言学,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理论方法,以用于我们的汉语和其他中国语言的研究实践,而不是邯郸学步,套用他们的教条和研究成果。宋绍年先生的文章点评了《马氏文通》对介词和连词问题的研究,指出马氏的句读理论是在吸收西方语法理论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一方面马氏套用了西方语法的标准和结论,另一方面又能根据汉语的特点加以改造,马氏的做法给了我们重要启迪。崔彦博士的文章从"二等字与来母的关系"、"李方桂的二等介音"两个方面评述了上古二等r介音的研究成果,强调从谐声字不能为上古二等韵构拟带l-的复辅音声母,r介音的构拟是虚拟性的,都不是确证。  相似文献   

20.
这是本刊"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学术讨论专栏推出的第三组笔谈,共有三篇文章。其中,郭锡良先生的文章从戴震的"学有三难"入手,讨论了中国语言学研究应取的态度,指出中国和西方各有自己的语言学传统,我们学习西方语言学,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理论方法,以用于我们的汉语和其他中国语言的研究实践,而不是邯郸学步,套用他们的教条和研究成果。宋绍年先生的文章点评了《马氏文通》对介词和连词问题的研究,指出马氏的句读理论是在吸收西方语法理论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一方面马氏套用了西方语法的标准和结论,另一方面又能根据汉语的特点加以改造,马氏的做法给了我们重要启迪。崔彦博士的文章从"二等字与来母的关系"、"李方桂的二等介音"两个方面评述了上古二等r介音的研究成果,强调从谐声字不能为上古二等韵构拟带l-的复辅音声母,r介音的构拟是虚拟性的,都不是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