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之一,在促进农业发展、保证农民利益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在取得产业集聚区迅速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链逐步形成且科技革新势头较好、产业融合初步体现和产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等进展的同时,也面临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有待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仍有拓展空间、资源和地域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结合辽宁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制度保障、发展潜力及可资借鉴的经验,提出立足资源禀赋,统筹优化布局;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促进三产融合,协同推进发展;实施数字赋能,推进智能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提升育才能力;创新金融服务,营造发展生态;强化统筹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促进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背景下,数字经济是旅游经济实现复苏的新动能,是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从旅游产业规模、经济效率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绿色发展、数字技术支持、创新转型潜力六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中国31个省份数字旅游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的演化态势。结果表明:2011—2019年31个省份数字旅游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稳步提高的态势,广东省持续位居第一,其中数字技术支持所占比重最高,之后依次为旅游产业规模、创新转型潜力、环境绿色发展、经济效率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中东部是数字旅游经济高质量创新的集聚区域,其重心位于河南省,且有向西南方向迁移态势,西部发展水平相比于中东部有待提升。综合指数中,数字技术支持所占比重最高,因此创新数字旅游发展机制,要重点将数字技术贯穿到旅游的全过程,提升数字技术研发水平。随着数字化与旅游的衔接,今后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产业发展经验,建立动态扩充的指标体系,更精确地从各个维度推动数字旅游经济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指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机制识别结果表明:二三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本地效应发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间接效应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对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机制显著。  相似文献   

4.
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必经阶段,为研究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熵值法、ESDA方法以及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了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类型以H-H和L-L集聚为主,二者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演变趋势在整体上均表现为以原有集聚区为中心向邻近地区扩散的特征;旅游产业集聚不仅能显著带动当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且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交通改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均能不同程度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旅游碳排放强度则显著抑制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和旅游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正溢出效应,交通改善呈现出显著的负溢出作用;旅游产业集聚影响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金融科技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金融科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其中,从直接效应来看,金融科技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种促进作用呈现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态势;从间接效应来看,东部地区的金融科技呈现出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则呈现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3)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且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对外开放程度和受教育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据此,提出构建良性循环机制和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以及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对策,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要素禀赋、生态安全、城市规模和空间尺度的特征使其面临森林资源枯竭、需要产业转型时,区别于一般的资源型城市.在分析林业产业转型在森林资源、产业结构和体制机制方面的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基于产业升级、产业替代和混合发展思路,提出充分发挥政府在转型的主导作用、选择培育新兴替代产业、延伸绿色产业链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的最新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选取系统GMM方法,实证考察环境保护税、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波动平缓,东部地区优于全国均值,而中、西、东北地区则低于全国均值。从全国看,狭义环境保护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义环境保护税的作用相反,制造业、服务业集聚均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程度加深和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会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优化环境保护税、推动产业绿色升级,从而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和输出基地,具有发展农业优势产业集群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测算吉林省农业优势产业及集群程度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优势产业按照特色区域集群发展的特征明显,呈现东、中、西产业优势格局;农业优势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倒马鞍型”特点;林业、渔业和牧业等产业集聚程度明显高于种植业;专业性越强、地理资源禀赋趋势越明显的作物,集聚程度越高.吉林省农业产业集聚的动力在于市场需求的初动力、资源禀赋的诱发力、特色产业集聚种植的稳固力、农产品加工的牵引力和农业政策支持的外在推动力.推进吉林省现代农业建设,需要依据优势农业产业区域集聚的特点进行布局和规划.  相似文献   

9.
如何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既有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表明,创新驱动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点,而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则是实现创新驱动的必要条件。因此,现阶段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均大力推进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从理论上看,在创新要素集聚过程中,政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腐败作为一种阻碍资源有效配置的政府行为,可能不利于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文章将腐败行为引入创新要素集聚与创新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中,理论分析的结论初步表明创新要素集聚有利于创新效率提升,行政腐败则抑制了这一正向效应;当反腐力度加强时,这一抑制效应可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基于2002—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Tobit空间面板回归模型、IV-Tobit模型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政府主导的创新要素集聚有效促进了创新效率的提升,而腐败行为的存在则抑制了这一正向效应。该研究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保持一致。同时,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创新要素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即各地区之间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缺乏区域协同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之后反腐力度的加强有效地缓解了腐败所造成的负向效应,同时也使创新要素集聚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得到了纠偏,表明党的十八大之后的反腐行动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了制度红利,提供了有利于创新要素有效集聚与配置的生存土壤。以上研究发现对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据此,文章认为腐败行为的创新抑制效应意味着加强反腐力度、简政放权能够改善创新要素集聚的制度环境。反腐虽然能够降低寻求政治关联的激励,提高创新效率,但市场机制扭曲才是腐败影响创新要素集聚的根源所在。因此,现阶段应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入手,转变政府的职能,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最终形成以市场配置为主、以政府引导为辅的创新要素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用2004-2019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利用区位熵和SBM-DDF模型,测得高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借助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两产业协同集聚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两产业协同集聚显著地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且大部分省份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即促进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累积循环效应,两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两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负向作用,中部地区具有正向作用,还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作用不显著。分行业来看,高新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协同集聚对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民用航空产业集聚是构建高端供求市场、高度产业协作、高度交通便利而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2009—2020年省级数据,探究民用航空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竞争效应3种集聚模式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检验集聚效应的阶段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集聚水平的上升,民用航空产业的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先抑制、后驱动的影响,竞争效应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虚拟集聚是数字经济的产业组织形态,是数字经济下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已经渗入人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集聚效应、新动能、新认识、新增长点等维度剖析虚拟集聚的现实基础,研究虚拟集聚对制造业的冲击及其在数字经济下的新应用。研究认为,网络空间的虚拟集聚是以“网”为基础、以“台”为依托、以“云”为支撑、以“端”为条件,虚拟集聚是集聚在数字经济下的演进,是在网络空间的集聚,具有智能物流、交易费用、空间范围、信息匹配、知识溢出、弱化黑洞、资源配置等集聚效应;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中国制造强国梦形成历史性交汇,促使虚拟集聚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动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带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顶端; 虚拟集聚下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是互联,在应用中需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相辅相成,需要技术的支撑,表现为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到端的集成,虚拟集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都是在虚拟空间体现,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调、智能化变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虚拟集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国际供应链中的虚拟集聚显著增长,跨境电商兴起,外贸行业快速数字化发展,教育行业、学术会议借助网络和软件线上进行,线上办公、云端会展快速流行,网络与快递业、餐饮与外卖业、短视频与直播经济、云医疗与大健康迅猛发展,数字阅读、文娱产业线上流行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也将推动科技发展带来经济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新贸易理论以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为基础,认为规模经济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是独立于资源禀赋因素而引起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原因。产业集群由于具有规模经济从而能够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欠发达地区应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建设重点开发区和工业园发挥集聚功能,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努力营造有利于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的环境。提升当地的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解为发展的基本面和发展的社会生态成果,测算2004—2017年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及趋势。测算结果显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W型变动特征,发展的强度、社会创新成果和生态发展成果是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实体经济发展的外向性和社会福利成果显著下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高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在实体经济中最高,传统资源加工型产业的发展质量均处于低位徘徊状态。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创新驱动提升各行业竞争力,进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以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考察单元,在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了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接着探讨了政府创新偏好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者存在着“倒U型”的非线性特征。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考虑抽样误差、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稳健。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政府创新偏好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区域、城市群与非城市群的约束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制定与调整以及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战略地位演变与高质量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明了黄河流域的战略地位变化;从资源环境、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和社会民生等方面,解析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现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生态脆弱、产业体系倚能倚重、创新发展动力弱、民生发展不足等问题和短板。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包括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三区七群"基本框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科技创新、补齐民生发展短板。  相似文献   

17.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的新动能,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有助于中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新一轮发展的战略主动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级形态,对新质生产力的孕育与锻造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当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化期与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发展期时空重合,全面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嵌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蕴含了人才高质量培养、体系高质量建设与科技高质量供给的结构方略,三者可分别通过开发人力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与实现科技创新对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从而对新质生产力产生赋能效用。未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以“三融”路径为发力点,通过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三条路径,整合新质人才资源、释放产业载体动能、聚焦科技创新任务,从而真正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文章对产业集聚理论作了简要回顾,重点介绍了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并运用该模型对铜山县工程机械专用车辆产业这一样本,从要素禀赋、需求条件、政府作用等方面作了分析,给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推进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数字金融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此,文章利用中国大陆2011-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2S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数字金融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数字金融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数字支持服务程度的促进作用较大,其次是使用深度,覆盖广度相对较小;(2)数字金融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包括绿色转型、动能培育、结构优化、福利改善、价值创造和效率提升;(3)数字金融通过增加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最后,依据实证结论得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城市创新圈是创新要素的高聚集、高密度的创新系统。本研究尝试将产业集聚和数字经济同时纳入城市创新发展能力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2005—2020年26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GMM模型实证检验相结合,讨论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发展能力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产业集聚均对城市创新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促进效果顺序是制造业集聚大于协同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排在最后。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中,南方地区城市均表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北方地区城市则只有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只在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协同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中均发挥出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