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程潇  官翠玲 《经营管理者》2013,(31):360-360
<正>一、"微课"(micro-lecture)的意义和作用1.何谓"微课"(micro-lecture)。"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但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主渠道与主阵地并列平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各自为政,各司其职",割裂了思政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影响了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为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水平,高职院校应主动探索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学生建构全新的思政学习模式。本文就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路径进行分析,进而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一体化、精准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源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即视教学做为一体,其中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简单来说,就是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生的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微课是用简短的视频、音频等形式开展教学的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新课改对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讲授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所以在小学英语学习中,教师需要运用微课教学,来教会学生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教学做合一构建小学英语微课教学的重要性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种网络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微课"因其短小精悍、目标明确等特点,特别符合目前的时代特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视频提前完成教学内容,使得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巩固,非常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该文结合"翻转课堂"和"微课"对目前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并针对美术类院校的特点和实际问题加以改进,以期为促进美术类高校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如何促进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需要探索校本研修的新模式。数字化视频课例分析正是以课堂教学为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可以促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融合,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提供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肠管外溢的现场急救”的微课设计为例,通过视频、音频、真人操作演示、歌曲和文字等多种信息的整合,探讨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微课设计。教师要把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与医学生的职业素养相结合。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既能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又可以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素养。本文旨在探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的微课设计与应用,以期微课设计能在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提升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薛丰刚 《科学咨询》2023,(7):214-216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探索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从最初级的PPT课件的制作到录制讲课视频、利用腾讯课堂的介绍,再到结合高等数学知识点,选用小视频和图片进行思政教育,教师都要制作微课和微信二维码,给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通过MATLAB等软件进行拓展练习。笔者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平台,结合尽可能多的实例,探索信息技术在高等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广泛应用,以期对推动信息技术、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前、课中、课后混合式教学创新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近年来慕课在国内外应用发展的调研分析,比较慕课与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微课的区别,讨论慕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慕课在高校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高等专科学校应构建以校园网和计算机机房为硬件平台、以校内选修和校外成人教育学分为奖惩机制、以无纸化考试软件为测评系统、以翻转式教育为预期目标的慕课教学体系,促进慕课教育在高等专科学校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建颖 《科学咨询》2022,(6):254-256
微课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以短短几分钟的视频方式呈现到了学生面前,打破了以往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了起来,有助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以此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促使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数学学习是一门对于学生思维逻辑要求较高的学科,而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正式接触数学世界的第一道大门,教师在这一时期不仅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先进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巩固最为基础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进行长期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课教学来为学生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小学数学微课开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来红 《科学咨询》2022,(6):230-232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扩大,时间短且内容丰富的优点使其成为当下流行的线上教学形式。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也有所应用,本文将从分析微课的核心内容和特点入手,结合微课教学的优势和作用,对如何利用微课拓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学科教学的知识点或者是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的在线视频教学方式。近几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文主要研究小学数学学科中的微课程,从微课的定义、微课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特点,以及微课在小学数学中适用的课型等方面对一节合格的小学数学微课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基于Web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阐述,重点介绍了远程教学系统的教师教学子系统和学生学习子系统。  相似文献   

13.
孙燕 《科学咨询》2023,(4):53-55
高校思政课要进一步深化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高校要准确把握思政课与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在根本任务、实现路径和时代价值等方面的内在契合点,探究党史教育在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和教师等各要件中的具体运用,为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提供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路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微课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对微课的认识,采纳了学者胡铁生对微课的定义,提出微课的价值在于为教学服务。根据微课制作的核心是微课教学设计,阐述了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微课视频录制的技巧以及微课应用的翻转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安婷  梅玫 《科学咨询》2008,(13):67-67
本文通过对基于Web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阐述,重点介绍了远程教学系统的教师教学子系统和学生学习子系统.  相似文献   

16.
许文昊 《科学咨询》2023,(7):211-213
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关于影音视频选取时应具备的合理性以及使用影音视频后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说明。笔者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关于影音视频的选用逻辑同样适用于高校其他课程的教学,因而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高。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高校也在管理工作中探索运用现代移动通讯技术的新举措、新方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通过归纳总结了现代移动通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核心技术,概括总结了我国高校管理中运用现代移动通讯技术的现状,并就高校管理中采用移动通讯技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笔者个人观点展望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从体育教学系统结构的整体出发,从构成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及其联系入手,对重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终身体育和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学教育在强调以知识为本中逐步走向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通识课程设置是为通识教育的目的达成服务的,通识教育之所以成为高等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是因为它会影响学生素质、教师教学质量等学校整体素质的提高。下面本文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高等教育中,仅靠有限的课上教育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要求,也很难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高效、科学、有针对性的课下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必要补充成份。现阶段高等教育由于受制于授课模式以及师资力量等因素,学生和教师缺乏足够的沟通方式与时间,教师很难了解、掌控学生的课下学习,并给与必要的帮助与指导。本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助教式与助学式课件的概念,系统分析其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并对两种课件中应当涵盖的内容进行了列举。本文希望通过两种课件的配合使用,使教师能够在教学环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