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然而四川文化产业竞争力并不强,这与四川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如何把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甚至经济优势,是四川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近期,本刊专门邀请几位专家把脉四川文化产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日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河南省鹿邑县为“中国老子文化之乡”,并将在鹿邑建立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这是老子故里赢得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品牌,对于提升老子文化开发的层次和品位,促进周口、鹿邑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该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文化产业包括9大门类80个小类,9大门类是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门类。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我们要以此为指导,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也是青岛市市北区大力实施“商贸兴区、科教兴区、文化兴区、人才兴区”四大战略之一。为研究区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根据经济普查数据,以市北区文化产业发展为例,发表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期间,我国出台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的重点行业之一,也是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四川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广泛地分布在不同的县域,充分利用县域内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拉动文化内需、促进产业化结构升级、实现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四川县域文化旅游业开发应该以文化为切入点,突出文化旅游主题。  相似文献   

5.
谭继和 《四川统计》2011,(11):14-20
由文化资源大省转变成为文化强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一条重要路径。历史文化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动漫产业的“别具一格”、出版产业的“创新改革”……四川文化产业正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6.
由文化资源大省转变成为文化强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一条重要路径。历史文化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动漫产业的“别具一格”、出版产业的“创新改革”……四川文化产业正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叶青 《四川统计》2011,(12):46-46,52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解放文化生产力,不应成为一句空话,需要从文化品牌、文化政策、文化旅游和文化民生等多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8.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解放文化生产力,不应成为一句空话,需要从文化品牌、文化政策、文化旅游和文化民生等多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9.
郑涛 《山东统计》2006,(3):17-18
近年来,我市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确立“三孔、两城、四山”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开发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恢复建设明故城,开发建设杏坛剧场,有效整合“三孔”、颜庙、周公庙等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大力开发工业、农业观光旅游,打造《杏坛圣梦》、《祭孔乐舞》等演艺精品,积极开发文化旅游纪念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产品成果喜人.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文化旅游、演艺、休闲娱乐、旅游产品生产、信息、广告、新闻、出版、印刷、广播电视电影等行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文权  金渝  郝静 《统计与社会》2006,(5):27-29,12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教育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关系到文化建设,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文化产业与经济和政治建设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彭州市将大力实施“1866”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程,打造1条龙门山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建设8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壮大6大重点产业,加快建设6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相似文献   

12.
金君 《浙江统计》2014,(9):44-45
绍兴市越城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日益提升,现阶段呈现出文化产业单位发展迅速、产业集聚较为明显等特点,但仍存在文化规模企业比重偏低、文化产业创新能力薄弱等困难和问题,提出要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城市原子"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和一个民族的传承血脉、精神支柱与发展灵魂;而文化力,则是由文化衍生出来的物质力量;那么文化产业,又是文化力的经济词表现。可见,文化、文化力与文化产业三者形成递进关系,构成文化软实力,在当今世界凸显威力。从物质范畴考察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是文化转变为文化力的重要载体,若要对文化软实力的规模水平及构成作出价值考量评价,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文化产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一个复杂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西部最大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本文根据对文化产业的一般认识,基于成都市经济普查公报,分析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对比与其它部分省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化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认为,文化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赖于创新思维和产业化.文化如果不商品化、产业化,就等于没有实现它的(商业)价值.现在人们所讲的文化产业,严格意上讲是文化创意产业.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科教兴国不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必须将它落到实处.既然现在已将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那么,就没有理由不将教育和自然科学研究纳入文化产业统计分类.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但我国文化产业核算仍存在概念不明确、分类不完全以及缺乏系统核算框架等问题。本文通过系统构建我国文化卫星账户,初步形成文化产业核算的基本框架,从核算层面提供衡量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可行性方案。本文深入探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文化核算范畴,从国民经济核算视角的文化活动定义出发,基于“文化周期-文化功能-文化领域”三要素交叉分类,明确文化核算范围;二是文化产品和产业分类,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文化统计框架以及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投入产出表产品/产业组,建立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分类框架;三是文化核算框架,系统阐述概念框架及核算思路、核心账户及表式设计、总量指标及测算方法等关键性理论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文化卫星账户核算提供了探索性方案,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了我国文化产业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杰 《四川省情》2006,(8):17-18
四川省于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是试点的试点省份”,并于同年6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四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同时成立四川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05年1月召开了四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文化强省已成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宋云 《浙江统计》2011,(12):42-43
近年来,杭州市拱墅区以创意文化产业为发展方向,在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发展增幅明显、现代传媒和创意设计类产业成长性较好、规模以上企业作用明显、创意园区发展较快等特点。为此,特提出加快推进“企业一套表”制度改革、修订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加强基层统计组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抓好文化产业统计监测工作是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服务的重要举措。各级统计部门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从规范统计口径范围、理顺统计调查渠道、改进统计核算方法、强化统计分析研究等方面不断改进完善文化产业统计监测工作.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统计服务。现结合专题调研,就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统计监测工作.谈一些个人的认识设想。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把“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省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要把陕西建设成为以经济强、科教强和文化强为核心内容的西部强省的奋斗目标。《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提出了陕西省2010年和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