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五”时期,化隆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化隆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至“十五”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41亿元,年均增长22.01%,财政总收入达到4196万元,年均增长14.0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19万元,年均增长15.2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360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98元。年均增长17.94%,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15%提高到“十五”末的25%。各项指标的超额完成已成为化隆县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已初步构建了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资源特色的县域发展格局,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工业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区受国家产业改革的影响,能源生产和加工转换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能源紧张的状况得到缓解,特别是1997年能源供需平衡有余,为我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一、能源可供资源增加,净调出区外量增加1997年,我区能源工业发展较快,一次能源生产量5354.6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2.32%。其中原煤8302.58万吨,增长13.49%,原油131.51万吨,下降13.98%,水电、风电1.39亿千瓦时,增长11.20%。分别占一次能…  相似文献   

3.
杨克文 《四川统计》2012,(10):52-53
2011年,四川蔬菜总产量达3573.6万吨,居全国第五。蔬菜产业竞争力得到提高,促进了居民生活的改善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仍存在着生产经营粗放、加工发展滞后等问题。 发展现状:走上规模化快速发展的道路 蔬菜生产规模日趋扩大。新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四川蔬菜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蔬菜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农产品之一,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到2011年四川蔬菜面积达到1808.5万亩,比2000年增加520.7万亩,年均增长3.1%。蔬菜总产量达到3573.6万吨,比2000年增加1261.0万吨,年均增长4%;蔬菜人均占有量创历史新高,达到401公斤,比2000年增加126公斤。  相似文献   

4.
建设乌海市高载能工业区是自治区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动乌海市经济发展,促进自治区西部煤炭、电力工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98年8月自治区政府批准建设高载能工业区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发展,乌海市高载能工业初具规模,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一、发展高载能工业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1、资源配置条件好。一是适应发展高载能的矿产资源丰富。原煤探明储量44亿吨,几乎全部为炼焦用煤,占全自治区已探明焦煤储量的82.6%。石灰岩储量在200亿吨以上,上品位的石英沙,石英岩总储量在5…  相似文献   

5.
《统计与社会》2011,(2):14-15
据悉,“十一五”以来,日喀则地区把旅游业作为“扩内需、保增长、促和谐、惠民生”的重要产业来培育,旅游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五年来,全地区共接待闰内外游客369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47亿元,旅游收入占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已由2005年的3%上升到2010年的8%。  相似文献   

6.
能源供需缺口扩大 国内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6.6%,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为11.2%,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59。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国家已确定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初步确定全国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41亿吨标煤,在2010年32.5亿吨标煤的基础上年均增长4.8%。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按照年均7%的规划增长速度为0.69,按照年均8%的预计增长速度为0.60。  相似文献   

7.
能源供需缺口扩大 国内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6.6%,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为11.2%,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59。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国家已确定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初步确定全国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41亿吨标煤,在2010年32.5亿吨标煤的基础上年均增长4.8%。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按照年均7%的规划增长速度为0.69,按照年均8%的预计增长速度为0.60。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以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禾斗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节能工作经历了淘汰落后产能、关小上大、限制“三高一资”行业等不同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全市先后共关停小火电机组46.95万千瓦,拆除实心黏土砖窑厂361个,淘汰立窑水泥落后产能600万吨、钢铁落后产能11万吨、  相似文献   

9.
郭霞  沙鹏洲 《青海统计》2006,(10):16-21,43
2005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目标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来,青海省紧紧把握国际产业转移和西部大开发的双重机遇,大力推进开放带动,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不断开创了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新局面,对外经济贸易工作跃上了新台阶。2005年青海外贸进出口总值为41338万美元,虽比上年下降28.2%,但实现了青海年度进出口规模历史第二好的成绩。其中,出口32324万美元,下降28.9%;进口9014万美元,下降25.3%,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331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0.
“九五”期间,经济改革继续以深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基本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并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收入分配政策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向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转移。我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迈向小康。1995-200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003元增加到5894元,增长了47.2%,平均每年增长8.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每年实际增长5.5%,实际增幅比“八五”期间的4.1%高1.4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由3429元增加到4856元,增长41.6%,平均每年增长7.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每年增长4.7%,实际增幅比“八五”期间的4.0%高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支柱产业的当下.对电影进行完备的知识产权开发已成为电影产业获益的重要手段。通过版权交易和形象授权的方式,电影企业可有效提升对已有电影内容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新的利益增长点.使回报最大化,得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跨媒介、跨行业的产业链,形成范围经济。而完备的知识产权开发需依靠电影企业的不断创新和集团化发展来组织电影相关产业资源.由此整合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后电影”产业。  相似文献   

12.
加快“红三角”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韶关、郴州、赣州三个地市(有关经济专家简称之为“红三角”经济圈)的总人口1575.82万,占广东、湖南、江西三省总人口的8.49%;总面积7.72万平方公里,占三省总面积的13.87%。三市虽属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老区,发展也不平衡,但土地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  相似文献   

13.
格尔木市工业经济在省、州上级部门以及格尔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十五”末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数字看发展(一)工业增加值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九五”末,格尔木市工业增加值仅为6.15亿元,“十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32.1亿元,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25.3%。工业企业户数由“九五”末的450户增至726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家,成为格尔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1、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比较“九五”末和“十五”末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钾肥产量由64万吨增加到180万吨,占格尔木市工业总产…  相似文献   

14.
钟劲 《浙江统计》2006,(11):18-18
一、西湖景区的经济现状 1.西湖的“眼球经济”,促进了杭州景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成功实施,使西湖的环境和生态更为优化,人文蕴藏更为深厚,西湖的“一湖两塔三岛三堤”世纪全景之梦基本实现,完善了“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西湖新格局。据统计,2005年西湖风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2304万人次,同比上升8%,实现门票收入2.6亿,同比增长5%;区级财政收入达2.15亿元,比去年增长15.6%;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较上年增长17%。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隆德县经济和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实现地区GDP4.91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13.5%,年均增长16.4%。地方财政收入1204万元,增长84%,年均增长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增长145.3%,年均增长19.7%;人均产粮536.3公斤,增长10.1%,年均增长1.9%。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一、“十五”时期绍兴市的劳动就业状况 1.劳动力资源情况。2004年,绍兴总人口达到439.45万人。全市16岁以上人口为349.06万人,其中城镇119.87万人,农村319.58万人;经济活动人口287.83万人。2000—2004年,全市劳动力资源总数除2000年以外,基本趋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一、乌海市第三产业现状暨存在 的问题 (一)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相 对偏低,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 几年呈下降趋势。 据统计,2001年至2004年,乌海 市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上升,分别为 12.5%、17.1%、26.1%和31.9%。而 2001年至2003年第三产业增长值的 增长速度却呈放缓趋势,分别为  相似文献   

18.
2010年,随着工业生产回升,陕西省能源消费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5594.4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5%。在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相关部门采取多项政策措施推动工业节能降耗工作,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8%,为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解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是落实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而不可忽视的任务.乌海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目前,乌海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37种,其中,原煤储量43亿吨,以优质焦煤为主,占自治区焦煤储量的60%左右,铁矿石储量600万吨,石灰石储量200亿吨.……  相似文献   

20.
费萍 《浙江统计》2006,(9):38-38
一、道路运输业发展成果1·道路运输业在经济社会中地位不断提升。宁波市平均每人年出行34次,比“九五”期末增加5次,出行距离37公里,比“九五”期末增加7公里。全社会的货物有58%由公路完成,其中汽车完成10180万吨、65·1亿吨公里,占道路货物运输的97%和99%;拖拉机完成220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