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資是社會產品總值中按勞分配給勞動者、從而直接構成勞動者的經常所得的部份。在企業生產中,工资則作為企業产品的生產費用來支付,是企業對勞動者在产品製造過程中的体力腦力消耗的補償,是企業為擴大其有生勞動的使用与再生產的重要物質條件。因而工資支付水平的高低,既直接關係於勞動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又直接關係於企業產品的成本水平、價格水平與利潤水平。不僅如此,工资支付的合理與否,還影响到能否迅速而有效地在高度技术的基礎上,用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不斷完善的辦法,求得最大限度滿足社會需要的實現。因為在勞動尚未成為人們  相似文献   

2.
(一) 定額法是在怎样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工業產品成本計划和核算的基本任务,是發掘和動员工业中潛在的后备力量,來不断和大量地降低工業產品的成本,以擴大社会主义工業內部的積累。成本是反映企業工作質量的綜合指标。工業企業要降低它的產品成本,就必須: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机器設备和应用更新的机器設备,採用更完善的工藝过程和嚴格地貫徹工藝规程,採用先進的生產組織和生產操作方法,保証均勻地進行生產和消滅工作時間的浪費,以提高劳動生產率  相似文献   

3.
文中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及其缺陷,以及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和负面作用。正是因为两种分配制度都有不足之处,因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按劳分配应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并进一步阐述了两种分配制度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实践意义和现实基础,说明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一) 作为社会总产品一个重要組成部分的生产資料,就一方面来看,它是某一些物質生产部門生产的結果;而另一方面,由于它所具有的必須加入生产消費的性質,必須重新返回到生产过程供生产的消費,因而又成为各个物質生产部門的生产过程得以繼續进行的条件。馬克思說:“一种使用价值,当作生产物,由劳动过程走出来的时候,別一些使用价值,过去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收入分配的形式都由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资本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完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要素所有制形式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据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要素所有权结构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按要素分配要受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田薪酬制度体系基本框架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立油田有限公司的分配主体地位具有法律、理论以及实践等方面的依据 ,虽然现阶段确立完全到位的分配主体地位有困难 ,但取得分配的准主体地位是有可能的。依据准主体地位的定位 ,按照国家要求 ,可以构建起以年薪制、岗效薪点工资制以及合同工资制等按劳分配形式为主的 ,兼顾股权激励、职工持股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劳动分红等按要素分配方式的油田有限公司多元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7.
公共品供給的城鄉差距,地區差異,個體差別;供給瑕疵,供給不足與過剩並存,供給延遲等,是當前農村公共品供給的主要問題。這種效率和公平的雙重缺失,與長期的城鄉二元制以及政府壟斷供給有密切關係。本文結合西方公共選擇理論、公共管理學和政策科學等有關思想和理論,提出了引入市場機制供給農村公共品的觀點。並就市場化供給提出了相關的路徑選擇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学习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原因、特点以及它的实行意义,并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9.
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容出发,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二者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1)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2)按劳分配要借助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把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动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3)按生产要素分配要正确处理好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保证劳动者和投资者合理合法的物质利益;(4)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既要注意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通过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研究,不断创新收入分配理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应该发展创新,应该建立在发展了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由此建立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基本需要分配三结合的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实现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的"三统一"。应该把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落实到分配实践中;把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工资福利制度中;把多种分配方式落实到多种分配制度中;同时要改革和完善与收入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一新的分配理论 ,标志我国在分配制度上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高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前提前 ,引入要素分配理论 ,实行要素参与分配 ,有利于教学、科研 ,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配置 ,有利于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下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相通之处,按劳分配也只能按劳动贡献分配。了解按劳动贡献分配的两个层面及其趋势,有助于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发展状况和劳动者的觉悟水平。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4.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收入分配方式的设想。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的精神实质表现为以人为本,劳动的优先性内含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劳动的平等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分配的差别性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分配的公平性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当前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的精神实质,在收入分配领域就要努力实行劳动优先,认真保障劳动平等,严谨落实分配差别,不断推进分配平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提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分配制度中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应该把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与按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从分配数量和分配关系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分析,而不能仅仅依分配的数量关系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贡献分配等同起来;认为按劳分配制度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基本制度的完善和补充;认为现阶段我国分配货币化是按劳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最后指出在不同所有制的混合经济中,应区别按劳分配与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具体结合形式。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的"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劳"在涵义、产生条件、分配对象和实现形式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不是所有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也不是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分配制度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双轨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三个不同的分配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相比 ,现行的企业分配制度还存在以下问题 :企业工资总量控制制度和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存在局限性、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劳动的分配、忽视了按生产要素分配。本文继而提出按劳分配与按全劳动要素分配相结合 ,鼓励人力资源参与企业分配 ,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 ,建立合理的分配结构 ,完善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 当前,影响粮食企业活力最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内部机制不活,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改革分配制度入手,下决心打破“三铁”,在企业内部形成“按劳分配、奖勤罚懒”的新型分配机制。笔者现根据浙江省级先进企业——余姚米厂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改革实践,作一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一、流動资金週轉率指标體系的一般結構和所存在的問题流動資金週轉率是反映企業資金週转速度的重要經濟指標,它總括和聯繫着企業經济活动的各個方面。因此,為了對企业的經濟工作給予正確的評價,週轉率指標的計算與分析,經常被提到首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蘇聯,自1949年初,由莫斯科先進企業的倡導,繼而在全國開展了“加速流動资金週转”這一全民性的爱国主義競赛以來,如何制訂一套完整的、有科學根據的指標體系,藉以正確地评定競赛的成果,並指引鬥争的方向,從而,使各方面蕴藏着的潛在力量能够充分地發掘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