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题款是中国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则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反之则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该文从题款常识、历代题款范例以及心得体验等方面对题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题款以中国画为载体 ,历经各代的发展和完善 ,逐渐形成了诗、书、画情景交融的独特艺术形式。根据题款意义的发展轨迹分为 :信记、畅意、赏评三大类。信记具有品牌的作用 ;畅意从更深层阐发、拓展作品的意境 ;赏评则重对作品进行剖析 ,渐演绎成美术评论。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及鉴藏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将题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题进行探讨 ,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又称“文人画”,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北宋时形成完整的理论,元代迅速发展,明清两代日臻完美。文章对诗画结合、书画结合、画印结合分别进行阐述,指出唯有诗书画印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能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人画是融画诗书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突破了绘画艺术的单一模式 ,呈现的是多种艺术的综合 ,是集众美于一体的艺术。文人画家从一开始就把人、自然放在同一层面观照 ,以追求他们生命感动的全一性和内在性。画诗书印一体化 ,正是他们追求完美的审美理想的物化、对象化。从这一观点审视 ,文人画的构成不是画诗书印诸形式的简单相加 ,而是哲学、文学、艺术的有机融合。画诗书印一体化实属绘画艺术的非常现象  相似文献   

5.
黄宾虹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山水画大家,他的山水画,以明显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大气磅礴,不同凡响,给人以浑厚华兹之意蕴美。黄宾虹先生山水画的这些特点来源于他高深的笔墨功力、丰厚的学识、不懈的进取和独具的慧眼以及揭示自然奥秘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瑞恰慈与钱钟书都有关于诗歌、绘画、音乐的评论,但他们评论的角度和方法却不一样,前者注重艺术鉴赏中的心理分析,而后者的评论既重视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本体的性质区别,也没忽视具体的艺术创作和鉴赏心理。钱钟书对瑞恰慈的理论有吸收,也有摒弃,他更关注的是中国的艺术批评现实。  相似文献   

8.
有必要对中国画史上几个重要的画学论点提出新的解释,因为长期以来对它们所形成的共识,或者是错误的,或者是偏颇的——总之,都不合它们的本意。  相似文献   

9.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的传统命题,中国现代艺术美学家宗白华和邓以蛰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前者从生命本体和艺术意境的角度认为,书者生命之如,画者笔墨之舞;后者从文字发生学和工具创造论层面认为,书(字)生于画,画如笔通心。本文提出“差异中汇通”的“书画同源”观。  相似文献   

10.
《园冶》作为一部系统的园林建筑理论著作,以其丰富的意境之美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明清以来的园林建设。在宏观设计领域,《园冶》强调通过实景之间的互借与搭配使建筑同自然融为一体,进而创造出境外之景、象外之象;通过虚实结合赋予园林艺术创造以活水之源,进而拓展园林的意境。《园冶》声、画、意合一的意境之美开拓了园林意境的审美空间,使园林意境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其美学本质就是人于宇宙生活的律动中体悟出生命的价值。《园冶》意境之美打破了园林建筑本身固有的区域局限,使咫尺山林的实体空间走向了浩瀚宇宙的心灵空间,从而由有限走向了无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薛稷在诗、书、画三方面的艺术成就作了简要分析和评说,认为他是一位全才艺术家.他的诗歌代表作<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不愧为唐古之宗,他的楷书成就而无愧于初唐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画鹤无愧于画之绝品、画之典范.  相似文献   

12.
诗画一体的创作观念在宋代达到高峰,深刻影响着诗人的艺术追求与审美视野。南宋诗人杨万里自觉吸收借鉴北宋学院派画家郭熙的绘画理念,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面:一、亲身亲历的审美观照方式;二、以山水写心的超功利审美心境;三、不拘死法、自成一家的技法观念。这充分体现着诗画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创作规律,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古代诗画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精髓。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的中国画教育存在一些颇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从重视中国画教育入手并努力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探索适合中国画教育发展的新路,将传承中国画本源作为中国画教育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书入画"是赵孟提出的著名理论,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但也带来一些困惑。本文针对此问题作了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5.
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国内外近期新资料,对明末金陵套印版画进行比较研究。明末金陵套印版画亦可从专著和专题进行讨论,并在大量文献资料中体例亮点。本研究有助于理清明末金陵套印版画的发展序列以及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6.
中西诗画观虽有异趣,但在“诗画同理”、“诗面异理”、“诗画孰胜”、“诗画互补”、“诗画相通”等方面也有共识。中西诗画的差异是次要的,共识是主要的。这是由于因制度、地域、民情风俗等差异而产生的某些距离毕竟要服从“中西方人士都属万物之灵的人类”这个大前提,受这个大前提所制约。  相似文献   

17.
含蓄逸雅和浮华媚艳——中国仕女画与日本美人画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仕女画发端于战国时代,兴盛于唐宋时代,衰微于明清时代。日本美人画胎息于中国的唐代仕女画,并且长期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下发展,直到江户时代浮世绘美人画的崛起,才形成日本民族风格的特点。与日本美人画相比较,中国仕女画的艺术形象具有柔和恬静典雅内美的特征,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则浓艳媚俗浮燥外华,两者在艺术风格上的显著差异乃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传统和习俗所造就。  相似文献   

18.
萧龙士先生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屈指可数的百岁书画家之一,他在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把德、艺、寿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他对德与艺、德与寿之间内在联系的阐述,不仅清晰、明确,而且展示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他既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也给我们传递了他宝贵而朴素的美学思想。文章试从"敬天尊地,尚友师今"、"仁者爱人,宁静致远"、"追真求朴,法厚贵重"等三个方面,对萧龙士先生的书画艺术和美学思想作点粗浅的探讨,以期对萧龙士先生的研究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全党的智慧,是新时期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目标,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此形成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凝聚中国各族共同奋斗的伟大理想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的造型观是意象造型,是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主客观结合产物。“意象”是指绘画作品中客观物象和主观物象相互融合,交织而成的艺术精神。“似与不似之间”,对形与神的总体把握,是中国画意象造型观的核心。中国绘画的意象造型观念是中华民族绘画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